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不同结构类型双着丝粒体(dicentrics,dic)建立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生物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采集两名健康人外周血样品,用0、0.5、1、2、3、4、5和6 Gy 60Co γ射线(剂量率为0.27 Gy/min)离体照射人外周血,常规培养、收获和制备染色体标本,镜下分析并记录不同结构类型dic;应用CABAS软件建立dic剂量-效应曲线;并对两验证样本进行剂量估算。结果不同结构类型dic率均随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升高(R2=0.886~0.943,P< 0.01),各剂量点经典型和单端型dic构成比之和约占所有类型dic的92%以上,而近距型dic和双端型dic分别在各照射剂量点的构成比均<4%。不同结构类型dic剂量-效应曲线的R2值均达到0.998;应用4条曲线估算的受照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典型dic剂量-效应曲线估算较高剂量时(3.9 Gy),相对偏差均≤13.08%。结论基于不同结构类型dic建立的剂量-效应曲线具有估算生物剂量的可行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前不同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每组38例。A、B、C组分别于术前10 min给予生理氯化钠溶液及0.30、0.60 μg/kg右美托咪定,对比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C组镇静评分优于A、B组(P<0.05);相较于A、B组,C组自主呼吸、苏醒、拔管、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停留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短,疼痛评分低且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10 min给予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0.60 μg/kg,患者精神状态好,镇静效果显著,术后麻醉恢复效果好,可有效改善预后效果。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双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PCI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行 PCI手术的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12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于术前单倍负荷剂量普罗非班)和实验组(于术前双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各 64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术前 TIMI的血流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而术后 TIMI1、 2级,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术后 TIMI3级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对于行PCI手术的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双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疗效确切,显著改善术后 TIMI分流,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双着丝粒体(dicentrics, dic)半自动和人工分析估算剂量的比较,探讨dic半自动分析估算剂量的优势和应对大规模核与辐射事故临床分类诊断的可行性。方法60Co γ射线离体照射两名健康男性的外周血样品,照射剂量为0、0.5、1、2、3、4、5和6 Gy,吸收剂量率为0.27 Gy/min,常规培养、制片;用高通量染色体自动扫描系统采集染色体中期高倍图像,用DCScore软件自动分析dic,用Ikaros软件人工计数dic+环(r),拟合基于每细胞dic或dic+r数的剂量-效应曲线,并用本实验室参加全国生物剂量估算比对的12份考核样品(0.7~4.5 Gy)估算剂量进行验证。结果半自动和人工分析检测到的每细胞dic或dic+r数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显示量效关系有差异(r=0.984、0.972、0.972,P<0.01);基于每细胞dic或dic+r数拟合的3条剂量曲线均具有较为理想的拟合度(R2=0.998、0.999、0.999,P<0.01)。验证结果显示,在验证样品的照射剂量>2 Gy时,人工确认前基于自动分析dic估算的剂量与实际照射剂量的相对偏差均<21%,dic经人工确认后估算的剂量均接近于实际照射剂量(相对偏差≤±10%),而人工分析估算的剂量除0.7 Gy剂量点相对偏差为-25.71%,其他剂量点亦接近于实际照射剂量,但半自动分析可将剂量估算效率提高6倍。结论dic半自动分析能明显提高生物剂量估算的水平和效率,可应对发生大规模核辐射事件医学应急响应临床分类诊断的需要。
简介:摘要:目的:双源Flash CT低剂量扫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方法:收集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接受88例肺小结节病灶经皮穿刺活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CG组(常规组),SY组(双源Flash CT低剂量组)。结果:CG组CTDIvol、DLP、ED的值均高于SY组,CG组与SY组间比较差距较大(P0.05)。CG组并发症发生率较SY组高,组间比较差距较小(P>0.05)。CG组穿刺成功率较SY组穿刺成功率低,组间比较差距较小(P>0.05);CG组穿刺次数较SY组多,组间比较差距较小(P>0.05)。88例肺结节病灶患者,其中肿瘤72例,占81.82%,良性病变16例,占18.18%,见表6。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剂量双源CT导向经皮穿刺活检在肺小结节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接受90例肺小结节病灶经皮穿刺活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一组(常规组),二组(低剂量双源CT组)。结果:一组的活检成功率较二组低(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管电压为70 kV时不同管电流及采集频次对双源CT颅脑灌注成像(CTP)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及其在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临床可疑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9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A、B、C组均50例,D组40例,均在发病6 h内行双源CT平扫及70 kV管电压颅脑灌注成像。A组管电流120 mA,B组和C组管电流均为100 mA,D组管电流80 mA。A、B、D组采集频次21次,C组采集频次17次。测量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评价图像质量,记录有效剂量(ED)。各参数组间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4组CTP伪彩图灰质和白质灌注参数(CBF、CBV、MTT及TT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图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A组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管腔边缘锐利度、整体图像质量及颈内动脉图像噪声评级高于D组(P<0.05);A组颈内动脉血管管腔边缘锐利度高于B、C组(P<0.05);B、C组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管管腔边缘锐利度均高于D组(P<0.05)。CT平扫及A、B、C、D组的ED分别为1.10、2.11、1.76、1.42、1.40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C及D组的ED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分别降低16.6%(0.35/2.11)、32.7%(0.69/2.11)及33.6%(0.71/2.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于超急性期脑梗死,低剂量双源CTP阳性率为93.5%(172/184),CT平扫阳性率为52.2%(96/184);对于超急性期腔隙性脑梗死,低剂量双源CTP阳性率为72.1%(31/43),CT平扫阳性率为16.3%(7/43)。结论70 kV管电压CTP,适当减低管电流(100 mA)及采集频次(17次)可降低辐射剂量且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需求。相较于CT平扫,低剂量双源CTP对于超急性期脑梗死尤其是腔隙性脑梗死更为敏感。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用于放疗剂量验证的新型片状Presage胶体剂量计的吸收光谱、剂量线性、量程、稳定性等关键剂量响应特性。方法使用放疗加速器对同批次片状Presage剂量计进行系列照射实验,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照射前后剂量计在400~700 nm可见光范围内的吸收光谱,使用胶片平板扫描仪测量照射前后R-G-B 3通道的吸光度变化。结果片状Presage在628 nm处有明显吸收峰且峰值吸光度随受照剂量呈显著线性变化趋势(R2=0.999 9),而在490 nm附近存在平缓吸收谷且谷区吸光度随受照剂量变化不大。胶体平板扫描仪R通道的吸光度测量灵敏度远大于G与B通道,在<10 Gy范围内,R通道吸光度随受照剂量呈高度线性变化(R2=0.999 9),而在大量程范围则呈显著二次变化趋势(R2=0.999 9)。该剂量计的量程范围>94.6 Gy,在照射后1 h内吸光度变化可忽略,之后则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上升速度与受照剂量呈正相关,同时,未发现剂量梯度区出现梯度模糊现象。结论新型片状Presage胶体剂量计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良好剂量线性,量程大、梯度保持性好、无分割效应,提示在大分割多靶点放疗的积分剂量验证中具有潜在应用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至2019年12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120例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剂量CT检查,观察组患者接受低剂量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权重CT剂量、最大有效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1.7%(55/60),高于对照组的81.7%(49/60),P<0.05。观察组权重CT剂量和最大有效辐射剂量少于对照组,图像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剂量CT和低剂量CT在早期肺癌的诊断过程中均能够发挥出作用,但低剂量CT的诊断效果更为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诊断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此次研究选取我院确诊的早期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选时间段为2018年12月-2020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在胸部CT扫描中对降低乳腺器官剂量的作用。方法模体研究采用PBU-2成人胸部拟人模体,使用临床胸部扫描参数,均开启智能毫安调制(Smart mA),在其他参数相同情况下对胸部模体进行3组扫描:(1)ODM off组,不使用ODM技术;(2)ODM part组,在乳腺区域开启ODM;(3)ODM all组,全扫描范围开启ODM。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并于右侧乳腺区域前方固定位置放置长杆电离室,测量乳腺皮肤剂量值D;计算图像对比噪声比(CNR)和品质因子(FOM)。临床研究中,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胸部CT平扫的72例女性患者,分为ODM off组(不使用ODM技术)和ODM part组(乳腺区域使用ODM),均为36例。记录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并计算图像CNR、噪声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3组模体图像CNR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临床研究中2组患者间CTDIvol、DLP、CNR、噪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主观评分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模体研究中,ODM off、ODM part和ODM all组扫描剂量依次下降,CTDIvol分别为(6.90±0.02)、(6.26±0.02)、(5.99±0.02)mGy,乳腺皮肤剂量D为(9.17±1.01)、(8.01±0.92)、(7.58±0.87)mGy;软组织算法图像CNR依次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算法图像CNR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732,P =0.006)。肺及软组织算法图像FOM均在部分开启ODM时最大。临床研究中,与ODM off组比较,ODM part组CTDIvol下降16.12%,DLP下降16.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TDIvol:t=2.604,P =0.011;DLP:t=3.293,P =0.002);图像CNR、噪声及2名医师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胸部CT扫描中使用ODM技术可在保持较高影像质量情况下进一步降低乳腺辐射剂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低剂量扫描模式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其辐射剂量。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常规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第3代双源CT机,Turbo Flash扫描模式,开启CARE kV,参考管电压90 kV,螺距2.0,ADMIRE算法。常规组采用128排CT机,常规螺旋扫描模式,固定管电压120 kV,螺距1.2,FBP算法。比较两组图像中主动脉、脊柱后方肌肉及皮下脂肪CT值、主动脉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通过这些客观参数来评价图像质量,由2位高年资影像专家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比较两组图像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结果试验组患者主动脉、脊柱后方肌肉的CT值分别为(45.38±4.77)和(53.41±8.44)HU,主动脉SNR为2.82±0.5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39.68±6.26)、(42.66±6.32)HU和2.58±0.61(t=5.608、7.897、2.162,P<0.05),而主动脉噪声、CNR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CTDIvol、DLP、E分别为(3.09±1.02)mGy、(107.57±32.81)mGy·cm、(1.51±0.46)mSv,常规组分别为(7.00±1.80)mGy、(261.65±73.93)mGy·cm、(3.66±1.03)mSv,试验组明显低于常规组(t=-14.680、-14.756、-14.756,P <0.05)。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筛查中,使用第3代双源CT低剂量扫描模式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获得满足临床需求图像的同时,不仅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还提高了图像的SNR。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LDA)疗法在预防双胎妊娠合并高危因素产妇并发子痫前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山西省荣军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双胎妊娠合并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病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建档顺序编号(对应随机数)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53)采用LMWH联合LDA预防子痫前期,对照组(n=53)采用LDA预防子痫前期,比较两组子痫前期发生情况与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重度子痫前期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18.9%(χ2=4.296,P<0.05);两组分娩孕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93,P<0.05);两组子痫前期、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和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生情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率为18.3%,低于对照组的30.7%(χ2=4.289,P<0.05);两组围生儿病死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单一使用LDA相比,LMWH联合LDA预防能够有效降低双胎妊娠合并高危因素产妇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推迟双胎产妇终止妊娠时间,并降低新生儿转NICU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环孢素联合小剂量激素在治疗膜性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2019年期间到我院接受诊疗的100例膜性肾病患者,以作为此次分析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所有病例均接受小剂量环孢素治疗(n=50),试验组所有病例均接受小剂量环孢素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n=50),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差异。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白蛋白、24h尿蛋白量比较差异显著,试验组表现效果更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临床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疗效情况,试验组治疗显效、有效人数均更多,总有效率显著更高(P<0.05);满意度对比,试验组更高(P<0.05)。结论:小剂量环孢素联合小剂量激素在膜性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进一步保障治疗质量,降低尿蛋白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一套独立后装放疗剂量验证软件的实现方法和结果。方法后装放疗剂量验证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以Visual C++为开发平台,剂量计算算法采用AAPM TG 43报告推荐的公式。回顾性选择已完成治疗的宫颈癌患者6例,每例患者都使用了不同的施源器,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和γ通过率(0.1cm,5%)评估验证软件和计划系统剂量计算结果的偏差。结果与计划系统剂量计算结果相比,验证软件剂量计算结果的γ通过率均>98%。靶区D100%和D90%的偏差最大值分别为0.29%和0.53%,危及器官D0.1cm3、D1cm3、D2cm3的偏差均<0.5%。结论仅需极少的人机交互,该剂量验证软件能验证后装临床治疗计划剂量计算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调强补偿高剂量率后装中两种计划方案的剂量差异,为更好地制定调强补偿高剂量率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本院已接受调强补偿高剂量率后装治疗的根治性宫颈癌患者20例,腔内照射计划相同,调强补偿计划分为两种,第一种不考虑腔内照射剂量对调强补偿计划剂量优化的影响,第二种基于腔内照射剂量进行调强补偿计划剂量优化,这两种调强补偿计划与腔内照射计划相加后分别称为A方案和B方案,利用SPSS19.0统计分析A,B两种方案高危靶区(high risk clinical target volume,HRCTV)的D90%、适形度指数(conformal index,CI),膀胱、直肠、小肠的D2cc,评估两种方案的差异。结果在HRCTV剂量分布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B方案HRCTV的CI平均值比A方案提高,并且B方案中膀胱、直肠的D2cc平均值比A方案分别降低了43.19 cGy、35.94 c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方案小肠D2c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方案小肠D2cc的平均值比A方案降低28.64 cGy。结论调强补偿高剂量率后装中基于腔内照射剂量进行调强补偿计划剂量优化这一方案能有效提高靶区剂量适形度指数,并能显著降低膀胱直肠的D2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