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12月11日上午,在安徽省政务中心召开的'辉煌40年——安徽改革开放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安徽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就安徽省高考改革进度作具体介绍。李和平说,高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过程,经过我省的统筹考虑、审慎研判,发现现阶段我省进行高考改革的条件还并不成熟,因此,决定2018年入学的高一新生暂不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并报教育部。但同时强调,这并不意味着我省不进行高考改革,只是暂缓。

  • 标签: 高考改革 录取制度 科目改革
  • 简介:财政资金是城市开展各项建设的基础,因而筹措经费是市政建设的关键问题。1928年11月苏州市政府成立之后,由于县市款产迟迟未能划清以及教育支出不断增加,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市长陆权通过征收捐税、增加学费和借款等方式筹措经费,以维持教育,但这只能解决燃眉之急,根本办法还是划分八分亩捐和五校经费。虽然经过省厅、县、市三方的多次协商,但在苏州市被撤销之前县市款产糾纷始终没有得到妥善处理。而在苏州市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重过大,行政费占用过多,导致建设事业费不足,严重影响市政建设的进程,从中可以看出民国时期新设立市的发展困境

  • 标签: 民国 苏州市 教育经费 市政建设
  • 简介:县是中国古代最基层的行政单位,直到现在,它仍然是中国重要的基层行政组织。具体到明代,州县对上承接朝廷、省、府,对下连接乡里、保甲等基层社会,是中央布政于地方的重要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县域治理的好坏甚至决定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否。深入分析《宝坻政书》这部明代县域治理的重要文献,阐释袁黄在宝坻的治理实践,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明代县域治理的认识,而且能够为现代的县域治理提供借鉴。

  • 标签: 明代 县域治理 袁黄 《宝坻政书》
  • 简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公约及其系列文件中,社区、群体及个人在认定和保护非遗的制度设计中有很高地位。尤其是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刊布的《伦理原则》更着重突出了社区的重要性。这些制度设计落实到中国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具体案例,可从中看出一些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所考察的哈尼族案例中,口头传统类非遗清单编制和申报主体不合理,不利于口头传统的保护和存续。社区参与的缺失会导致清单编制的不清晰,而不当的社区参与也可能导致社区主义。学术上有关非遗保护中"社区"的考量,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遭遇主体的困境

  • 标签: 哈尼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区 社区参与 社区主义
  • 简介: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在城市与农村的交界处出现了大量由政府投资的失地农民动迁社区——过渡型社区。在过渡型社区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入住社区。作为外来异质性的元素的外来人口如何更好地融入社区,是实现过渡型社区稳定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以苏州S区若干过渡型社区人际关系与社会信任调查资料为基础,揭示了过渡型社区外来人口社区融合的现状与困境,并从制度、社会、文化心理、外来人口自身因素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外来人口社区融合的障碍性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以期促进外来人口社区融合,从而推动过渡型社区成长为成熟的包容性新型城市社区。

  • 标签: 过渡型社区 外来人口 社区融合 阻滞 包容性社区
  • 简介:"城市双修"政策提出了改善出行条件、增加公共空间、提高服务能力等目标,而目前我国大学校园封闭型规划及管理模式不利于"城市双修"政策的实施。为承接"城市双修"政策,实现"城市双修"的目标,以苏州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问调查法,分析封闭型大学校园开放的"望围"之"矛"和"护围"之"盾"的困境,并以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例,借鉴开放式校园管理经验,提出大学校园的"破围"之"策",构建包括一个理念、两条主线、三个抓手、四类矛盾、五项模式、六种效应等内容的我国大学校园开放框架体系,探寻出一种既迎合校外人员需求又保障校内人员利益的"双赢"式国内封闭型大学校园开放创新模式。

  • 标签: 大学校园 开放 困境 突破 城市双修
  • 简介:乡土建筑是乡土文化资源之一,它不仅承载着民众浓浓的乡愁与思绪,同时也是乡村精神灵魂所在。乡村振兴需革故鼎新,美丽乡村建设要推进村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然新农村建设与乡土建筑保护并不是一对矛盾体。只有正确认识、理解新农村建设内涵与乡土建筑价值,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守住美丽乡村新风貌的灵魂、人文内涵和底蕴。

  • 标签: 美丽乡村 乡土建筑 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