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质量、学习优质度的全面提升成为了各位老师思考的关键重点之所在。互联网+背景下,市域内校际协同教学资源共享具有其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全面储存,调节和管理,同时也能够使得教育资源在流转的过程中得到发扬和优化,所以现阶段加强对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并依据于信息技术构建其更加优质的完善的协同备课机制,教学共享机制,线上线下互动交流机制具有极强的必要性,本文就针对于互联网在背景下市域内校际协同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人员带着思考启发。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距骨体内松质骨的具体走行及结构,以了解力在骨内传递的机制,为距骨骨折的复位及假体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2020年1月于天津医院骨科获取20对共40例完整的成人距骨标本进行Micro-CT扫描,分别计算距骨头、颈、体的骨体积分数、骨表面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骨小梁间距及骨小梁模式因子,分别对相同侧别不同部位以及相同部位不同侧别的各项参数的差异进行比较;使用硬组织切片机分别在冠状面、矢状面及水平面将距骨切成2 mm厚的薄骨片,随后使用高分辨X线依次对切片进行扫描,对骨内结构进行观察描述。结果距骨内外侧及左右侧骨小梁骨体积分数、骨表面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骨小梁间距及骨小梁模式因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距骨头、颈及体部骨小梁数目分别为(1.608±0.150)、(1.639±0.142)、(1.749±0.159)个;距骨头、颈及体部骨小梁间距(μm)分别为0.378±0.054、0.370±0.053、0.331±0.062;距骨头、颈及体部骨小梁模式因子(mm-1)分别为-0.407±0.699、-0.478±0.848、-1.029±0.851;距骨头、颈分别与距骨体小梁在骨小梁数目、骨小梁间距及骨小梁模式因子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观察发现距骨体小梁结构由前后走行的相互平行垂直排列的板状小梁组成,距骨颈小梁为外上到内下扭转的网状骨板结构,呈后向前走行,距骨头部小梁由类似平行排列的半弧形外上内下走行的小梁构成。结论距骨内骨小梁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功能性,故骨折后应达到解剖复位标准;同时,关节内距骨假体的设计需对假体在行走、站立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及方向做充分考虑。
简介:【摘要】两性关系是人类社会各种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几千年以前人与人关系的大变局即-由伙伴关系到统治关系,就是从两性关系的变化开始的。这种变化可以说是全局性的和结构性的。封-建社会丈夫对妻子的绝对权力发展为制度性的一夫多妻制这样一个两性关系的结构性毒瘤,极大地恶-化与毒化着家庭亲情关系,也影响到全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一夫多妻制这个两性关系毒瘤的顽强生-命力,表现为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期一些男性的心理结构积淀“妻妾情结”,也表现为近现代社会父权夫权-政权对人的身体的支配、控制、占有,以及婚姻生活中对男人和女人的双重道德标准。新旧世纪之交以-来,在全球化与商业化语境中,又出现了以否定女性人格尊严为前提的权力、金钱、性的交换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新的跨国的不平等的以女性身体物化为特征的两性关系。鉴此,通向两性和谐乃至社会和谐-之路,在于每一个女人与男人的主体性人格的成长,在于对自我人格独立与尊严的守护。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量健康成年人距骨的内偏角及跖倾角,为临床进钉角度及术后复位评价提供详细、可靠的数据标准。方法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天津医院共纳入4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女各20名。扫描CT后获得DICOM格式双侧踝关节数据,通过Mimics19.0软件进行距骨的三维重建后,使用3-matic功能对距骨内偏角、跖倾角进行测量。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健康成人受试者内偏角为26.3°±3.2°(20.1°~32.7°),跖倾角为40.8°±2.5°(35.0°~45.7°)。男性内偏角为:左侧26.0°±3.3°,右侧26.1°±3.2°;跖倾角为:左侧40.1°±2.5°,右侧40.1°±2.5°。女性内偏角为:左侧26.5°±3.3°,右侧26.6°±3.2°;跖倾角为:左侧41.4°±2.8°,右侧41.6°±2.2°。同性之间左右侧距骨内偏角、跖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20~-0.166,均P>0.05)。异性之间同侧距骨内偏角及跖倾角比较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001~-0.457,均P>0.05)。结论健康成年人的左右距骨内偏角及跖倾角呈对称分布,无明显性别差异,临床上可用内偏角及跖倾角为进钉角度及复位评价提供参照标准。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某露天煤矿工程,在煤矿剥离和开采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进行疏降和控制。扎尼河露天矿开采过程中,一直采用疏干井强排方式对地下水位进行疏降。为节约生产,综合水文地质条件、边坡安全要求、地表空间受限等因素考虑,拟采用高强度防渗膜、地下混凝土连续墙和超高压角域变速摆喷注浆三种工艺组合而成的截水帷幕对整个采矿区进行截水。
简介:我们以成都为例,对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市域旅游要素配置的中心-边缘结构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变迁规律进行了研究.市域旅游的中心-边缘型结构开发模式的变迁,首先是旅游要素向中心城市高度聚集,这种情况引起旅游成本的上升,旅游收益不断递减,从而使旅游要素由中心城市向旅游资源富集的边缘市镇扩散和转移,形成次级和再次级旅游中心.中心-边缘结构的进一步发展,与市域旅游中旅游形态的变化和边缘区旅游市镇的旅游功能定位、文化与经济结构有密切关系.不同等级的旅游景区较高的文化资源开发程度和旅游形态向休闲旅游的转移,会促进旅游要素的再配置,从而使市域旅游的中心-边缘结构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