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政治信任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并且在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不难发现:第一,学界对政治信任涵义的理解主要有政府信任说、政治体系说、社会信任说、政治机构说等四种代表性观点;第二,学界主要从体制性信任、政治机构与人员信任两条进路对政治信任进行本土化的可操作测量;第三,转型中国的政治信任呈现出政府信任差序化、政府信任阶层差异化、政治信任U型分布、政治信任流失加剧等核心特征;第四,国内学者解释中国政治信任来源的路径主要有理性选择路径、社会文化路径、个人特征路径以及媒介传播路径;第五,政治信任的高低变化对政治参与行为和治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今后国内学界应从建立系统的政治信任测量框架、注重政治信任基础性数据的收集、注重政治信任的历史变化分析、注重政治信任的横向比较分析、全面系统研究政治信任与政治参与行为的关联性等五个方面实现政治信任测量的精细化,以期深入把握国内民众的政治信任现状,提高实证研究对民众政治信任培育和提升的分析力和预测力。
简介:将大数据思维引入综合训练体系,特别是将数据的无限性、传递性、可扩充性、共享性、开放性、互动性、创新性引入综合实训,必将为综合训练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大数据推动了犯罪现场勘查的数据化发展。大数据推动了侦查措施的合理化、最优化选择。在情报分析、研判训练中,应建立大数据思维,促进公安情报分析、研判的数据化发展,有意识地从大数据中提取有效数据,并结合案发前后的时间、空间、手段、特点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加工,深挖信息数据间的隐含关系。在实践教学中,大数据思维在综合训练体系内的应用仍存在现实困境,如在综合训练体系内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模式优化、专业数据采集及应用等问题。
简介:40年前,以小岗村为代表的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但同时也留下了农户承包地块农地零碎化问题。随着农业规模化和机械化水平提升,农地零碎化的经营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农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影响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近年来,蚌埠市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前提下,通过试点,积极探索农地零碎化问题的解决途径,形成了"一户一块田"的经营模式。实践证明,蚌埠市"一户一块田"试点工作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新鲜经验,不仅具有先期性,还有很强的时代感,为推进农业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开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提供了基础条件。"一户一块田"改革源于新一轮土地确权,是土地流转方式的新尝试,也是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和创新。深入推动"一户一块田"改革,必将带来农村的大变革和农业的大发展。
简介:环境违法犯罪严重危害生态环境,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工作也有很高的要求和期待。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环境保护领域“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特点仍然极为突出,仍有部分环境违法犯罪人员未受到查处。科学的环境行政执法不仅能够节约刑事司法资源,而且有利于环境刑事司法的开展,环境刑事司法在相对减少环境行政执法的同时,也对其发挥着有效的监督作用。这就要求一方面需要规范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环境保护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完善环境保护“两法衔接”立法,有效监督行政执法。如此,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才能够共同为生态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简称《海商法》)实施至今已有25年。对《海商法》进行全面修订,已成为业界共识,但仅从理论价值和制度规范层面进行研究,尚存不足。对自1992年11月7日《海商法》颁布以来至2017年12月31日为止中国裁判文书网收录的30375篇海事海商纠纷案件裁判文书予以实证研究,就《海商法》实施以来的司法适用情况,特别是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一般性民商事法律在海事海商纠纷案件中的司法适用情况进行分析,揭示《海商法》在司法适用中出现的"虚置化"现象,探讨该现象背后的原因,为《海商法》修订提供司法依据。
简介: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新区设立以来,河北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总书记“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要求,在做好新区及周边地区全面管控的同时,高起点编制规划,集中国内外一流专家和顶尖团队参与规划编制、论证和评估,四大综合规划基本成型,新区规划框架基本成熟;启动植树造林、环境治理和白洋淀生态修复等一批前置性工程项目,妥善解决群众住房、就业、户口等实际问题,各项工作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