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康复患者集束化疼痛管理的影响集束化护理干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并且集束化疼痛在骨科患者中发挥作用,帮助耐受疼痛疼痛以促进功能锻炼,从而减少或减轻疼痛。通过有效降低并发症,可以显着缩短医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提高。方法; 从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收集了90名骨科骨折患者资料的数据,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随机研究组随机数字表法,每组45名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使用集束化疼痛管理方案在其常规护理基础,并比较两组之间的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护理满意度评分大大高于对照组,差异是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疼痛管理在骨科护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早期康复和护理满意度至关重要。综上集束化疼痛治疗在骨科护理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有效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提高了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促进了疾病的康复骨科护理中采取集束化疼痛管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人工智能( AI) 是目前最热门的新兴计算机科学之一,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对智能机器的仿人类智能模拟方面的研究。通过数据处理、深度学习、模型构建为医学领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辅助帮助。尤其在骨科领域中,AI通过深度学习构建人工神经网络,利用医学数据集建立训练模型进行图像解释、风险评估等,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根据骨科手术的固有特性和临床需求,骨科手术机器人可提供术前规划、术中定位导航等功能,保证手术精准度,提升植入物放置准确性,从而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本文通过综述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概况、行业情况以及优劣势分析重点阐述了骨科手术机器人在临床上的作用。
简介:摘要: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受到骨关节病的困扰,比如创伤、遗传、感染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都可能造成骨关节病的产生。同时,伴随着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峻,骨科患者的人数也在逐年上升。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包括各种钢钉、骨钉和螺钉等内固定器械,加强对骨科植入医疗器械设计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能够提高骨科植入医疗器械设计开发的水平,保障骨科植入医疗器械的质量。但是目前我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设计开发项目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风险。为此,本文主要针对骨科植入医疗器械设计开发项目风险管理展开讨论,并分析了骨科植入医疗器械设计开发项目存在的问题等内容,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采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3月到2024年1月展开此次研究,以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为对象,共98人,按照统计学方法展开分组,一组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另一组作为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然后从患者住院时间、拆线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并发症几方面对比两种模式下的应用效果。结果:对比术后康复情况,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14.37±2.12)d、拆线时间(13.78±1.73)d、术后疼痛持续时间(5.16±0.97)d,观察组上述几项指标分别为(12.56±1.39)d、(11.53±1.43)d、(3.15±0.49)d,恢复速度更快,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92%,另一组仅为81.63%,前一组满意率高,P<0.05;发症发生率低仅为2.04%,另一组为8.16%,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能够加快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推广应用价值非常大。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影响骨科病患手术切口的危险要素,并且找到有效的护理策略。方法,选择了200名从2023年5月到2023年5月这段时间入菏泽市中医医院开展骨科手术的病患,获取他们的临床资料,计算骨科病患的手术切口感染概率,依照切口是否感染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是感染小组和未感染小组,依据影响骨科病患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要素,进行逻辑多要素的分析。结果,200名病患中有25名患病患出现手术切口的感染。感染小组出现开放性创伤、营养不良、合并型糖尿病、手术位置是腰髋或下肢、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切口类型是Ⅲ型、切口长度超过10厘米的几率比感染组的更高,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概念。结论,病人有无开放创伤经历、营养状态是否良好、是否患有合并型糖尿病、手术时长是否超过三个小时、切口长度是否大于十厘米、手术位置位于腰髋或下肢、切口类型是第三种等都会影响切口感染概率(P<0.05),临床手术要引起充分的关注,然后使用有效的护理策略,保障病患的安全医治。
简介:摘要:目的: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治疗过程中所选用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最终的治疗效果。而在本次研究中,就依靠全身麻醉的方式,通过对老年骨科手术后的病患进行应用,把握对其自身短期认知功能方面带来的实际影响。方法:本次案例选择的是某医院中接受了骨科手术的100名病患,在本次实验过程中将这100名患者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组,其中传统组的病患,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主要以侧卧位为主,在完成消毒工作之后,经L1-2穿刺。结束之后,将其调整成平卧的姿势,并诸如利多卡因,总共4mL,之后再继续追加罗哌卡因,每次2mL。直到完全麻醉之后选择,停止继续麻醉。针对手术组的病患,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分别诸如丙泊酚、依托咪酯、瑞芬太尼以及咪达唑仑,具体用量分别是3mg/kg、0.4mg/kg、4ug/kg以及0.04mg/kg。直到病患失去意识,并且完成了插管工作之后,接入呼吸机。在手术的过程之中,继续诸如丙泊酚4~5mg/kg,以此保证麻醉的效果能够长时间维持。结果:手术组病患的SOD和MMSE明显高于传统组病患,差异对比满足统计学的基础要求。结论: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全身麻醉的治疗方式会对患者造成短期的认知功能障碍,而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全身麻醉会引起患者身体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出现短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现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按压内关护理对骨科术后镇痛泵所致恶心呕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在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期间诊治的160例骨科术后镇痛泵所致恶心呕吐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例数相同,均为8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按压内关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93.75%和81.25%,由此可见,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2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67,P<0.05)。结论对骨科术后镇痛泵所致恶心呕吐的患者实施按压内关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84例为此次观察对象,按护理干预模式不同作分组处理,参照组(n=42)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n=42)施行综合护理。组间比较术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情绪、认知、生活质量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护理后HAMA、HAMD分值低于参照组,认知、SF-36分值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积极意义,且能改善患者情绪、认知、生活质量,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配伍耳穴压豆护理骨科卧床患者便秘。方法入组对象选自本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诊治88例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卧床4周以上。对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配伍耳穴压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有效率为77.27%,由此可见,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以及每次排便时间方面对比,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科卧床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配伍耳穴压豆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便秘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我国,VTE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骨科手术患者具有较高的VTE风险,如何规范化预防骨科大手术患者VTE的发生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骨科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化预防体系的构建,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