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6 个结果
  • 简介: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呼吸在维持全球碳循环碳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以黄土丘陵区油松、沙棘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分别观测二者土壤呼吸(Rs)、5cm土壤温度(T)和水分(W),分析2种人工林Rs动态特征及其对T和W响应。结果表明:1)季节尺度油松、沙棘人工林Rs夏季(6—8月)最高(2.31和2.89μmolCO2/m2·s),冬季(12—2月)最低(0.60和0.65μmolCO2/m2·s),年均值分别为1.51和1.92μmolCO2/m2·s,年呼吸总量分别为18.90和22.81tCO2/hm2·a,冬季呼吸量占年呼吸总量比例分别为14.67%和12.65%;日尺度最高值出现在10:00—16:00,最低值均出现在6:00。2)季节尺度2种林分Rs与T均呈显著指数关系(P〈0.01),与W则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且沙棘林全年尺度土壤呼吸Q10值(1.40)显著高于油松林(1.34,P〈0.01)。3)日尺度上,油松、沙棘人工林W分别大于13%和12%,T对Rs解释量(R2)均有所提高。因此,在充分考虑温度和水分对土壤呼吸影响同时,加强冬季土壤呼吸观测,对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区域碳循环估算模型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黄土丘陵区 人工林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 简介:为了了解坝系工程在新疆小流域治理中应用效果,考察阿勒泰将军沟以坝系工程措施为主小流域治理模式效果和问题。结果表明:坝系工程在短期内能有效地降低洪水流速,拦挡泥沙;但将军沟植被稀少,沟壑纵横,季节性洪水冲刷,导致坝系损毁严重,单纯坝系工程并不能有效地抑制水土流失,且造成投资浪费。提出在新疆特殊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必须以生态修复为主,坝系工程为辅助措施,因害设防,才能达到减轻水土流失目的。

  • 标签: 坝系工程 小流域治理 治理模式
  • 简介:运用生态价值服务功能模型定量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导致区域生态价值功能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给区域环境带来影响。研究表明:根据规划标准,始兴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由2005年35.46亿元减少到2020年35.42亿元,生态价值净减少0.04亿元,减少量只占2005年0.11%,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基本保持稳定。

  • 标签: 土地规划 环境 评价 始兴县
  • 简介:137Cs示踪技术是土壤侵蚀研究一种重要方法,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准确137Cs本底值是运用该技术开展研究基础。为了获取区域高空间分辨率137Cs本底值数据,作者基于147个气象站点实测数据和Walling&He137Cs本底值计算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GWRK)相结合方法,预测四川省137Cs本底值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应用PCA法可在保留大部分原始信息同时,有效地消除变量间多重共线性,为后续回归分析与空间插值奠定基础;2)GWRK插值法综合考虑了降水、空间位置等多个影响因素及其对137Cs本底值影响空间非平稳性,相对于传统普通克里格和全局回归克里格插值法具有更高预测精度,且较准确地表达局部区域137Cs本底值空间分布细节信息;3)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基于GIS技术空间插值方法是获取区域高分辨率137Cs本底值空间数据可行途径。本研究有效地揭示137Cs本底值空间分布规律不同因素对其影响,为运用137Cs示踪技术开展土壤侵蚀研究、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 标签: 137^Cs本底值 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 137^Cs本底值计算模型 四川省
  • 简介:为研究水电工程建设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选取金安桥水电站重塑地貌2^#弃渣场和3^#弃渣场土壤为研究对象,未受工程施工扰动灌草丛、林地和农田原地貌土壤作为对照,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显示:①土壤容重为重塑地貌大于其原地貌;②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为原地貌高于其重塑地貌,非毛管孔隙度则相反;③重塑地貌2^#和3^#渣场表层渣体粒径都较粗,〉5mm粒径颗粒组成百分比就达到64.53%和65.11%,比例不合理,而原地貌农田土壤粒径组成基本呈正态分布;④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钾含量均为原地貌大于重塑地貌,而全磷、速效磷含量则相反。研究结果表明水电工程建设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

  • 标签: 水电工程建设 土壤理化性质 影响
  • 简介:参与式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ruralappraisal,PRA)是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迅速推广运用农村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其核心是一个在外来者与当地人之间相互沟通和对话过程.在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应用PRA,对流域景观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尝试性研究,主要采用PRA半结构访谈、问题树等方法,调查分析当地社区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管理功能,完成相关数据集成图示表达,此外,还选取部分景观组分进行格局分析.结果显示:PRA为人为因子信息获取相关评价分析,提供了一个主动而有效途径,它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结合,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诠释与解析现状格局成因预测未来演变趋势.在蔡家川流域,近期导致景观格局变异主要人为干扰,是由外来利益群体直接行为与本地核心问题--'缺水'共同作用而形成.

  • 标签: 吉县 格局 问题树 PRA 农村社会 演变趋势
  • 简介: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在生产开发过程中更注重环保,而风能具有良好可再生性,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但风电场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土壤植被造成一定破坏,人为地加剧了水土流失。本文以安溪龙门风电场项目为例,结合风电工程特点,就风电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在编制过程中几个重要问题进行说明,对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和水土流失防治目标防治措施章节提出水土保持相关要求,通过工程、植物与临时措施结合,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也为下阶段主体工程进一步设计提供依据,力求把项目人为造成水土流失降到最低程度。

  • 标签: 风电场 水土保持方案深度 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 水土保持措施
  • 简介:根据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特点,探讨喀斯特土地石漠化本质特征。以贵州省普定县后寨河地区为案例,根据研究区不同季节影像特征,在概念上阐明土地覆被与土地利用和石漠化之间关系,并提出在判断喀斯特石漠化时要考虑地表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特征;指出研究区石漠化土地为全年植被盖度低于10%植被贫瘠区灰色覆被,从生态演替角度把单峰型季节性绿色覆被即草坡划归为潜在石漠化土地。基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石漠化分类评价方法,能够使所划分石漠化土地具有明确含义,无疑会更为准确具有更强实用性,对石漠化土地治理更具有针对性。

  • 标签: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 土地石漠化 后寨河地区
  • 简介:本研究以福建霞美为实例,构建了示范区水土保持生态景观模式,取得显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出区域水土保持生态景观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依据坡面径流调控理论,把水土保持措施结合到农业措施中去;指出在侵蚀坡地上重建植被,必须注重近地表林下植被建设,避免造成"空中绿化"现象;要充分考虑地带性规律对群落影响,合理地配置先锋植物群落,以免造成群落退化.构建示范区水土保持生态景观模式、方法和理论在闽南乃至我国南方有借鉴意义.

  • 标签: 模式 水土保持 景观 丘陵
  • 简介:通过对赣榆横山自然生态修复过程及物种多样性调查分析,在低山丘陵植被修复过程中,阳坡、半阳坡植被演替趋势呈现以山红草+茅草+野山梅、山红草+贾莲子+茅草为主两个群落类型,山顶以狗牙根+拂子茅+山菊花为主群落类型。在较短3年间,随着植被群落演替,物种多样性经初期由高到低,2年后由低到高,而后逐步趋向稳定变化过程,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发生。与其他地带性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趋势相似。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自我修复在该地区实践上是可行,只要再辅以人工补植,并有相应法律法规乡规民约相配套,即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本地区山清水秀。

  • 标签: 赣榆横山 生态修复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必要性,以江西省进贤县为例介绍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概况,探讨了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做法与经验,分析了工程实施后产生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针对坡耕地治理中存在问题提出建议,以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坡耕地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进贤县
  • 简介:雅安市雨城区“长治”工程从1997~2005年实施了3期,共治理小流域5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87.81km^2,取得了较好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就雅安市雨城区“长治”工程实施效果经验作一总结,以期能为华西雨屏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水土保持 华西雨屏区 “长治”工程 生态经济
  • 简介:为探讨大规模退耕对当地农村社会经济影响,以快速农村评估法为理论基础,对县南沟和燕沟2条小流域1999年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流域社会经济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虽造成当地粮食减产和粮食收入减少,但也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家庭收入多元化.针对退耕负面效应,提出了解决思路.

  • 标签: 农村社会经济 生态退耕 大规模 家庭收入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农业产业结构
  • 简介:为了解退耕还林(草)工程对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小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影响,利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选择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退耕还林(草)前(1995--2002年)后(2002--2010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草)前,景观格局变化幅度较小,具体表现为研究区面积比例、聚集度指数以及各景观类型变化幅度比较小,退耕还林(草)后,小流域景观格局发生了剧烈演变,具体表现为耕地面积比例急剧减小,林草地面积比例迅速增加以及斑块边界复杂性下降;2)1995--2010年,研究区景观蔓延度指数从46.26升高到47.54,多样性指数从1.67下降到1.65,从以耕地、草地和林地为主景观生态系统转变为以草地和林地景观为主景观异质程度较低景观生态系统;3)退耕还林(草)工程是研究区景观格局良性演化主要驱动力。

  • 标签: 退耕还林(草) 农牧交错带 景观格局 GIS RS
  • 简介:根据秦岭南北54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日数据,采用周广胜—张新模型、Penman-Monteith模型、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和Spline插值等方法分析近52a气象要素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影响。结果表明:1)秦岭南北多年平均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由北向南逐步上升,排序为巴巫谷地〉汉水流域〉秦岭南坡〉秦岭以北,各子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趋势不一,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上升站点占本区站点总数比例顺序为汉水流域〉秦岭南坡〉巴巫谷地〉秦岭以北,秦岭以南地区增加更为明显,生态区23个站点中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年际波动并不大,介于1.34~1.89之间;2)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湿润指数、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显著水平(P〈0.01)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排序为降水量〉湿润指数〉相对湿度,降水增多会促进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累积,水分是主要制约因素;3)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由南向北递减,排序为巴巫谷地〉汉水流域〉秦岭南坡〉秦岭北坡,绝大部分地区呈现不显著上升趋势,近52a来,水分利用效率普遍呈上升趋势,但并不显著,整体上维持相对稳定水平。

  • 标签: 气候变化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水分利用效率 秦岭南北
  • 简介:矿产资源开采造成了严重重金属污染,为选择合理植被恢复模式以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以淄博市四宝山破坏山体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为对象,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pH值等主要化学性质,土壤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脲酶活性和Cu、Zn、Cd等7种重金属质量分数,分析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土壤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1)实验区土壤中重金属Zn轻度污染,Cu和Cd重度污染,其他重金属均不构成污染;2)各人工植被恢复模式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均低于灌草丛,其中黑松林对土壤Cu、Cd修复效果最好,侧柏林对土壤Zn修复效果最好;3)土壤重金属全量在垂直分布上规律复杂,有效量均表现为下层高于上层,土壤有效Cu、有效Zn、有效Cd下层比上层依次高9.24%~18.94%、0.97%~20.09%和5.48%~35.51%;4)在影响土壤酶活性各种因素中,破坏山体土壤重金属有效量与土壤化学性质影响最为明显,处于同等重要地位。本研究发现,Cu、Zn、Cd均对4种土壤酶活性表现出了抑制作用,建议用土壤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作为破坏山体土壤重金属Cu污染评价指标。

  • 标签: 土壤重金属 土壤酶活性 土壤性质 破坏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