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0.5%布比卡因7.5mg蛛网膜下腔注射及2%利多卡因3mL硬膜外注射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hypertension,PIH)产妇剖宫产手术对母体的安全性。方法:60例行择期剖宫产产妇,按血压情况分为2组:正常血压组(N组)及妊高征组(P组),年龄18~45岁。于L2~3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0.5%布比卡因1.5mL(脑脊液或生理盐水稀释),硬膜外腔置管后注入2%利多卡因3mL。主要观察指标为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麻醉平面、麻醉后自觉症状(恶心、呕吐)、切皮反应、术中牵拉反应、升压药使用情况等指标。结果:麻醉后5min、10min、15min,2组MAP下降程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麻醉后MAP与基础MAP比较均降低(P<0.05),但后3个时点组内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N组发生低血压的比例与P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后5min,P组平面高于N组(P<0.05),但10min和15min时2组平面无差异。2组麻醉后恶心、呕吐、胸闷、气紧等表现和麻黄碱使用、切皮时的疼痛反应、术中对腹直肌鞘、腹膜牵拉反应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0.5%布比卡因1.5mL蛛网膜下腔注射联合2%利多卡因3mL硬膜外注射用于PIH产妇剖宫产手术,可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安全实用。
简介:目的评价静脉化疗联合术后早期腹腔化疗对Ⅲ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及肝脏转移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82例Ⅲ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身静脉化疗+术后早期腹腔化疗(联合化疗组)41例,单纯全身静脉化疗(静脉化疗组)41例,观察两组患者肝转移率和生存情况及毒副作用。结果联合化疗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0.4%,68.3%,对照组是82.9%,41.4%。肝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治疗组为14.6%,31.3%,对照组为24.3%,43、9%。两组上述各项指标除1年生存率外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全身静脉化疗联合术后早期腹腔化疗能明显减少胃癌的复发和肝转移,提高远期生存率,联合化疗毒性虽然比单纯静脉化疗重,仍在可以耐受的范围内。
简介:为了观察血栓通联合针刺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本研究将307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血栓通组和联合组,采用对应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结果表明,治疗后针刺联合血栓通组患者血小板凝集率、实验室阿司匹林抵抗率、临床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低于其余三组(p<0.05或0.01)。本研究中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该研究提示,血栓通联合针刺治疗脑梗塞可明显降低血小板凝集率,降低实验室和临床阿司匹林抵抗率的发生,改善神经缺损功能和预后,是对脑梗塞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理想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应用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产妇自身所造成的影响。方法:从我院 2013年 8月至 2015年 2月间,接收入院并行剖宫产的产妇中,随机择取 104例来作为本次研究的组要对象。利用随机分组法,将 104例产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均 52例。选取“常规 +心理 +健康教育”的护理模式,对研究组进行护理;而对照组,则行“常规 +心理”护理。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 52例,显著多于对照组 47例。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 3例产妇出现并发症,对照组 9例。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其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合理运用心理护理,并同时辅以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剖宫产产妇的心理状况,提高手术成功率。
简介:目的观察在产科孕产妇分娩过程中运用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进行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分析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待产分娩的80例孕产妇,按照临床助产方案的不同,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分娩期间给予常规助产,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对比两种助产方案的应用差异。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318.25±2.13min<389.68±5.79min)、第二产程时间(28.98±5.45min<48.74±3.88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0%>80.00%),其产后出血发生率(5.00%<22.50%)、新生儿窒息率(2.50%<15.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科孕产妇分娩过程中运用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可有效缩短孕产妇产程时间,改善其妊娠结局。
简介:目的:探讨全身伽玛刀联合同步化疗治疗高位食管癌的近期、远期疗效及其毒副反应。方法:48例高位(颈段、上胸段)食管癌患者采用PCF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脲嘧啶)全身化疗,21d为1个周期,自化疗d1开始实施伽玛刀治疗,总剂量40—50Gy,次数10~12次,边缘剂量300~420cGy,等剂量曲线55%-85%,每日治疗1次,伽玛刀治疗结束后按计划继续全身化疗至少2个周期。结果:48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急性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周围神经毒性,绝大多数为0~Ⅱ°,急性放射性食管炎(Ⅰ°~Ⅱ°)的发生率低,无食管穿孔、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气管炎出现;总缓解率(CR+PR)为91.7%,中位生存时间16.2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0.8%、39.6%、31.3%。结论:全身伽玛刀治疗联合PCF方案全身化疗治疗高位食管癌患者,毒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及依从性较好,且近期及远期疗效较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联合抗凝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62例心源性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通过联合抗凝疗法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独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2个月后临床疗效、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0.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分别为(21.1±4.6)d、(37.1±7.5)d,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4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58%,P<0.05。结论心源性脑梗塞实施联合抗凝治疗,临床疗效较佳且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控制并发症情况,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应用于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到2021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70例胃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A组,7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B组,分别对三组受检者实施肿瘤标志物检验,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不同肿瘤标志物定量检测结果。同时,对肿瘤标志物单独或者联合诊断胃癌的效能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CA724、CEA、CA242、CA199四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对不同指标单独或联合检验诊断胃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进行比较,则有联合检验显著高于单独检验的结果,差异同样有统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可以对胃癌进行准确诊断,且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都比较好,效果值得肯定。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病患者应用CT联合超声引导下胸神经脉冲射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时间为2020 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病患者9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及研究组45例患者采取CT联合超声引导下胸神经脉冲射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式下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病,各项指标差异明显(P
简介:摘要:目的:儿科发热患者通过检验C反应蛋白,对其检测价值以及应用西奥过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本次研究病例的周期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共随机抽取了40例小儿发热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将其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时期来我院检查的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通过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和血细胞五分类技术分别对C反应蛋白以及WBC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WBC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为(56.4±6.32)mg/L,WBC指标水平为(14.82±6.16)×109,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为(5.05±1.34)mg/L,WBC指标水平为(5.26±2.46)×109,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C反应蛋白和WBC指标联合检测应用,可以对小儿发热的疾病类型进行明确鉴别,从而为临床中小儿发热疾病患者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