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先天性血管瘤是婴幼儿血管瘤的特殊类型,分为不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和快速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2种亚型,临床少见,治疗意见尚不统一。本文报告1例右下颌下区不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病例,经口服普萘洛尔(14个月)治疗,获得理想效果。认为不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不会自行消退或消失,应早期干预。口服普萘洛尔的不良作用少且轻,可作为一线治疗

  • 标签: 先天性血管瘤 不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 下颌下区 普萘洛尔
  • 简介:目的:比较根管治疗后年轻恒磨牙采用树脂充填、金属预成冠以及易美全瓷(e-maxpress)高嵌体修复的耗时与远期效果。方法:选取7-10岁患儿下颌第一磨牙60颗,随机平均分为3(n=20),经根管治疗后分别采用树脂充填、金属预成冠以及易美全瓷e-maxpress高嵌体三种方法进行修复,统计比较治疗所用时间,并对比2年内的随访结果。结果:采用树脂充填、金属预成冠和全瓷高嵌体修复的平均治疗耗时分别为48.1±5.4分、21.6±2.5分和50.3±3.8分。修复后2年内,三病例的牙龈状况无显著差异(P〉0.05),金属预成冠和高嵌体的固位、邻接关系均优于于树脂直接充填(P〈0.05),修复体脱落率显著低于树脂充填(P〈0.05)。结论:2年内金属预成冠与全瓷高嵌体修复效果均优于树脂直接充填,但金属预成冠修复操作简单耗时较短,更适合儿童年轻恒磨牙残冠根管治疗后的过渡性修复。

  • 标签: 年轻恒磨牙 树脂充填 金属预成冠 全瓷高嵌体
  • 简介:过去的几十年.关于牙周疾病及其牙周治疗对牙髓状况影响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的争议。本研究旨在证实伴有深牙周骨缺损的牙周病患牙以及包括积极根面平整(如牙周再生术)在内的综合治疗,是否会影响牙髓活力。本研究纳入137名符合条件的患者。本研究数据并不能支持拟行牙周再生术的患牙必须完成预防性根管治疗的论点。

  • 标签: 牙周骨缺损 牙髓活力 再生治疗 牙周再生术 牙周治疗 牙周疾病
  • 简介:后牙根管治疗后应选择何种冠部修复到目前为止仍然存有争议。尽管传统的金属桩核加全冠修复方式仍然被广泛应用,但其较高的破坏性还是饱受批评。目前,新型材料及完全基于粘结固位的治疗方法已经出现,它们更快,更廉价,同时对牙齿破坏性更小。本文中的所有临床病例均采用了这种方法,包括直接充填及间接嵌体冠修复。

  • 标签: 根管治疗后 修复方式 粘结固位 冠修复 嵌体 充填
  • 简介:唇腭裂(cleftlippalate,CLP)患者经过一系列手术后仍存在比较严重的错【牙合】畸形,据统计,唇腭裂患者恒牙期时的错【牙合】畸形发生率为97%,需要正畸治疗。随着人们对唇腭裂先天畸形认识的深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唇腭裂患者的治疗由单一的手术治疗转为序列治疗。唇腭裂序列治疗中婴幼儿期颌骨的术前矫形治疗是唇腭裂序列治疗中最为基础的环节,它有利于唇腭裂患者上颌骨前段的对位、

  • 标签: 唇腭裂患者 矫形治疗 婴幼儿期 术前 唇腭裂序列治疗 牙槽骨
  • 简介:目的通过计算机体层摄影观察轻、中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戴用双侧拉杆式口腔矫治器前后上气道形态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经夜间多导睡眠仪监测确诊为OSAHS的男性患者9名,年龄25~43岁,平均37岁(中位数),戴用口腔矫治器治疗有效.3个月后分别行CT扫描,三维重建后行定量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戴用矫治器后上气道各段容积及总容积均增大.总容积的增加百分比与患者体重指数成负相关(r=-0.70,P=0.03),与患者下颌平面角(MP-SN)没有显著相关性(r=-0.43,P=0.25).上气道容积的增加与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的严重程度及改善程度无明显相关关系(r=0.30,P=0.43;r=0.39,P=0.29).结论双侧拉杆式口腔矫治器使OSAHS患者上气道大小、形态趋于正常.体重指数影响气道大小改善的程度.同时气道大小改善的程度与患者的睡眠呼吸状况改善并不一致.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口腔矫治器
  • 简介: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1992—2009年江苏省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48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比较分析腮腺浅叶切除术(88例患者)与腮腺区域性切除术(60例患者)种术式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效果。结果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的病例,术后瘢痕、局部凹陷畸形、暂时性面瘫、涎瘘、Frey综合征及腮腺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的病例。种术式的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根据肿瘤的部位及大小选择不同的术式,对界限清楚、体积较小的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应尽量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预防面部凹陷畸形,减少并发症;对过大或边界不清的肿瘤仍宜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以减少复发。

  • 标签: 多形性腺瘤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 腮腺浅叶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讨论唾液腺ECT和涎腺镜在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44例患者经过唾液腺造影和ECT检查.根据结果.采用庆大霉素灌洗和碘化油注射导管扩张或施行内镜辅助下结石取出术。结果:经过ECT和内镜检查.发现患者腮腺的分泌功能良好而排泌功能异常。主导管表现为管腔狭窄,管壁充血,管腔内有大量絮状增生物及黏液栓子.管壁可见息肉样增生,导管内可见结石。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ECT和内镜为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并且对阻塞性腮腺炎的治疗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内镜 ECT
  • 作者: 吴春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口腔医学
  • 创建时间:2022-12-21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8期
  • 机构: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重庆400000
  • 简介:目的:研究西帕依固龈液联合西地碘含片治疗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的临床影响。方法:2021年05月~2022年05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中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各30例。患者均予基础干预及西地碘含片含服,其中,实验患者加用西帕依固龈液含漱,治疗时长均为2周;比较患者的牙齿健康情况、生活质量以及疼痛评分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的PD、PLI以及SBI等数值均优于对照(P<0.05);在治疗后,实验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帕依固龈液联合西地碘含片能够有效地治疗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生活质量;临床;西帕依固龈液;西地碘含片
  • 简介:应用2个或4个种植体支持的下颌全口义齿是目前口腔种植学的标准治疗方案。大多数种植系统可以采用包括经典的连接杆在内的多种固位连接方式。早在1979年就报道了一种方法,上部结构使用连接杆直接连接固定4个种植体,随后即刻负重。本文叙述的方法源于临床实践,即在颏孔间植入4个Ankylos种植体后即刻负重。但是义齿固位没有采用连接杆杆作为固位体,而是使用圆锥型冠固位。即外科手术后立即将预成的圆锥型外冠直接粘结在口内原有义齿的基托内。圆锥型外冠与圆锥形型基台精密嵌合,为义齿提供固位。如此制作的全口义齿戴入后.对4个种植体起到间接的夹持作用。

  • 标签: 圆锥型冠固位 牙种植 负重能力 下颌 义齿 牙槽粘膜
  • 简介:Nd:YAG激光是继硬化治疗及手术后治疗面颈部静脉畸形的较新方法。该文回顾了146例头颈部静脉畸形患者.年龄2个月-77.5岁,分析治疗效果及激光的应用参数。72例先前未经任何治疗.74例曾接受治疗。舌及颊黏膜的激光能量密度为103.1J/cm^2,皮肤为90.7J/cm^2,静脉球畸形的激光治疗能量密度为81.2J/cm^2。

  • 标签: ND:YAG激光 静脉畸形 术后治疗 面颈部 能量密度 硬化治疗
  • 简介:目的利用电子咬合记录仪(TScan)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患者正畸治疗前后,咬合接触的变化,从而评价正畸治疗前后各咬合指标的改善程度及T-scan电子咬合记录仪用于咬合研究的意义。方法经关节门诊确诊为TMD病例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13~37岁,针对不同患者TMD情况,为每例病人制定个性化矫治方法及目标。治疗前后采用美国Tekscan公司的T-scan咬合记录仪,分别记录[牙合]力中心在前后向与左右向的位移,[牙合]力不对称指数,[牙合]接触点,[牙合]接触面积及咬合时间。记录结果从T-scansoftware4.02存贮并输出。结果TMD患者在正畸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临床检查无疼痛、开口受限;5例弹响消失,7例有单侧轻度开口初、中期弹响,1例有双侧开口初弹响。主观上8例明显自觉咬合舒适程度明显改善。T-scan检查可见咬[牙合]力中心位移在前后向及左右向位移均减小(P〈0.05),袷[牙合]布分更接近中心(Pdo.05),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骀力不对称性有明显改善(P〈0.05);但咬合接触点及接触面积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所有病例咬合时间治疗后较治疗减小,但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TMD患者的[牙合]治疗应针对患者个性处理,[牙合]力分布及咬合中心点可以作为TMD正畸治疗前后的评价指标。

  • 标签: 咬合记录 接触点 力中心 平衡
  • 简介:目的:评估使用颊脂垫皮瓣技术预防经复杂穿颧骨种植体手术治疗上颌骨萎缩患者局部并发症。材料和方法:本文整理了在2005年5月至2007年11月期间.通过使用口内颧侧区域复杂种植手术治疗完全牙列缺失的患者.均患有严重的上颌骨萎缩症.接受了传统和经颧骨区域种植体手术。术前上颌骨种植体区域使用全景X线片,CT扫描检查.评估该区域基本解剖条件及相关病理性改变。结果:8名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7岁.在颧骨区域使用颊脂垫皮瓣技术修复上颌骨萎缩症。在患者种植体上经固定修复体修复后恢复上下颌咬合.术后观察追踪病例最少15个月.常规修复体,颧骨修复体没有失败.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在临床上使用颊脂垫皮瓣技术修复成功率高.上述临床实践表明该技术在预防和治疗颧骨区域复杂种植手术后口内软组织并发症上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

  • 标签: 颊脂垫皮瓣技术 并发症预防 穿颧种植体
  • 简介:目的:评估冠心病伴有中重度牙周病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后血清中TNF-α、Hs-CRP和MMP-9水平的变化,分析牙周病对冠心病的影响机制。方法:将50例确诊冠心病伴中重度牙周病患者分为,即牙周基础治疗与非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法分析在牙周治疗后1个月、3个月血清中TNF-α、和MMP-9水平的改变,Hs-CRP使用免疫散射比浊法。结果:TNF-α,Hs-CRP和MMP-9同治疗相比较,数值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个月与3个月之间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牙周基础治疗降低冠心病危险因子水平,有利于冠心病的预防。

  • 标签: 牙周病 冠心病 TNF-α HS-CRP MMP-9
  • 简介:目的:评估牙髓血运重建术与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年轻恒牙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6颗诊断为根尖周炎的年轻恒牙,采用牙髓血运重建术和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的各13颗牙。比较治疗临床效果、患牙牙根长度、根尖孔大小和牙根面积(RRA)。结果:术后3个月,牙髓血运重建根尖孔大小的改变和RRA的增长明显快于根尖诱导成形(P<0.05),而牙根长度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牙髓血运重建RRA的增长明显快于对照(P<0.05),而根尖孔和牙根长度的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根尖诱导成形术相比,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根尖周炎的年轻恒牙效果更佳。

  • 标签: 牙髓血运重建术 根尖诱导成形术 年轻恒牙 根尖周炎
  • 简介:目的:寻求清除病灶的同时保存上颌窦黏膜和骨组织功能性的手术方法,应用数字化软件辅助设计手术方案,治疗突入上颌窦后份的牙源性囊性病变,并评价手术方法和术后反应。方法:回顾2011年12月-2014年12月牙源性囊性病变突入上颌窦后份的21例患者。应用Mimics软件进行术前设计,根据病变体积和位置采用不同术式。术式1“开窗骨板复位法”适用于病变体积大,超过颧牙槽嵴,且上颌窦外侧壁无明显骨质破坏者;术式2“去骨开窗法”适用于病变体积小,近颧牙槽嵴者。手术方法评价包括麻醉效果、出血情况、根据术前设计是否可顺利清除病灶以及手术时间等:术后评价包括疼痛、肿胀和骨板存活情况等。结果:15例采用开窗骨板复位法,6例采用去骨开窗法。均在20min内成功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时间平均为3.72d;肿胀时间平均为7.67d;8例术后鼻腔渗血1-3d:1例患者术中见化脓性炎症,开窗骨板复位术后发生感染。CT复查见其余14例复位游离骨板均无明显吸收。结论:治疗牙源性上颌窦囊性病变时,应尽量保存窦腔黏膜和骨板;数字化辅助设计手术方案可以准确指导术中截骨范围:化脓性炎症者不适宜行开窗骨板复位法。

  • 标签: 牙源性上颌窦囊性病变 窦黏膜保存 数字化设计 骨板复位固定 超声骨刀
  •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在舌侧正畸治疗中采用微种植钉支抗压低上颌磨牙而旋转下颌骨。方法选取20例下颌稍后缩的成人患者,均使用舌侧隐形矫治器治疗,同时在上颌后牙区颊腭侧植入微种植钉支抗辅助压低上后牙,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平均压低1.63mm(P〈0.01),上颌第一磨牙远中颊尖平均压低1.82mm(P〈0.01),MP-SN角平均变小1.81度(P〈0.05),FH-MP角平均变小2.11度(P〈0.05),SNB角平均增加1.37度(P〈0.05)。结论舌侧隐形正畸联合微种植钉支抗能够有效地压低上颌磨牙,间接逆时针旋转下颌骨而改善侧貌,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舌侧正畸 微种植钉支抗 下颌骨旋转
  • 简介:目的通过对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厚度变化的分析,探讨牙(牙合)去代偿治疗对于牙槽骨厚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术前正畸中对上下前牙进行去代偿治疗、完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34例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测量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厚度.利用单样本t检验分析样本患者治疗后牙槽骨厚度与正常(牙合)牙槽骨厚度的差异;配对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前牙区牙槽骨厚度的变化.结果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后牙槽骨厚度与正常(牙合)相比,根尖点水平牙槽骨厚度各项目值均比正常(牙合)小,并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完成后,上颌前牙区牙槽骨总厚度在根尖点水平、根中点水平分别平均减小(0.67±1.57)mm、(1.07±1.09)mm;唇侧牙槽骨厚度在根尖点水平减小(0.56±1.03)mm、腭侧牙槽骨厚度在根中点水平减小(1.15±1.29)mm,均有统计学意义.下颌前牙区牙槽骨总厚度在根尖点水平、根中点水平分别平均减小(0.57±0.92)mm、(0.55±0.72)mm,舌侧牙槽骨牙槽骨厚度在根尖点水平、根中点水平分别减小(0.86±0.89)mm、(0.55±0.72)mm,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术前正畸对前牙进行去代偿移动,上下前牙牙槽骨总厚度、上前牙根尖点水平唇侧牙槽骨厚度、上前牙根中点水平腭侧牙槽骨厚度、下前牙舌侧牙槽骨厚度均减小,提示上下前牙去代偿过程中需控制牙齿在一定限度内移动.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去代偿治疗 牙槽骨厚度
  • 简介:目的评价一次性全口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full—mouthscalingandrootplanning。FM—SRP)与传统的分区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quadrantscalingandrootplanning,Q—SRP)相比较是否更有利于慢性牙周炎临床指数的改善。方法将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沈阳市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收治的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每组15例。FM—SRP在24h内完成全口所有象限的刮治和根面平整,而Q—SRP每周进行1个象限的刮治,连续4周完成全口治疗。分别在基线和3个月时,检测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及附着丧失(AL)的变化,比较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基线时相比,治疗方式在3个月时的所有临床牙周指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SRP和Q—SRP种方法可达到相同的临床效果.临床医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任何一种治疗方法。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全口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 分区刮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