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报告了应用利维爱治疗绝经骨质疏松症(PMO)86例,年龄50-81岁,平均65±0.03岁,绝经时间5-23,平均14应用利维爱2.5mg,隔日次,口服,3个月个疗程,自觉症状改善(有效率)91.8%,治疗前后分别用LunarDPX-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L2-4骨密度(BMD),治疗50-69岁组明显提高(p<0.01),70-81岁组BMD无明显提高(p>0.05)。治疗没有出现再来月经治疗结果表明利维爱治疗绝经骨质疏松症较好性激素类药物。

  • 标签: 利维爱 治疗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BMD 自觉症状 L型
  • 简介: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腰椎不同运动状态时椎弓根钉置入位置对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影响。方法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正常人有效腰骶椎“厂Si)模型。根据椎弓根钉在椎体位置,分别建立融合模型A、B、C。并根据不同工况对这3模型施加相应预载荷扭矩,分析比较不同腰椎轴向运动时相邻节段椎间盘应力变化情况。结果成功建立正常有效S1三维有限元模型椎弓根钉棒系统融合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后伸状态下,模型AL3A4椎间盘应力明显增加,模型B、C较融合前无明显变化;在侧曲状态中,模型B、CL3A4椎间盘应力变化不大,模型A显著增加;在其余状态中,3个模型L3A4椎间盘应力均升高,其中模型A增加最为明显。3个模型在所有状态下L5/S1椎间盘应力均较融合前略有升高,其中模型B、C应力变化小于模型A。结论椎弓根钉尖端位于椎体上1/3区域会显著增加融合节段上位邻近椎间盘应力,进而引起相邻节段退变;腰椎融合术不会明显增加邻近下位椎间盘应力。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骨螺丝 脊柱融合术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 简介:目的揭示参与绝经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P)生理病理过程核心基因,并预测可能与之相互作用微小核糖核酸(micro-ribonucleicacid,miRNA)。方法选取NCBI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基因芯片GSE57273,应用GEO2R和Morpheus分析软件获得差异基因(differentiallyexpressedgenes,DEGs),并通过DAVID(DatabaseforAnnotation,VisualizationandIntegratedDiscovery)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应用STRING(SearchToolfortheRetrievalofInteractingGenes)、Cytoscape和MCODE(MolecularComplexDetection)软件建立蛋白相互作用网络计算DEGs各个连接度并分析网络集簇模块。由CyTargetLinker预测与核心基因互作miRNA。结果研究共获得841个DEGs,其功能主要富集于基因表达过程,细胞大分子生物合成过程等。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共包含523个节点与2026条连线。研究列出了前3个集簇模块,同时筛选出10个核心基因:HSP90AA1、EP300、SMARCA2、RANBP2、ASH1L、EIF4E、PTEN、CNOT6L、RPL7、KRAS,并预测出37个miRNA可与其中7个核心基因靶向性相互作用。结论核心基因与其相互作用miRNA发现可能有助于了解PMOP病理机制,或为药物开发提供治疗靶点。同时,通过对核心基因富集功能鉴定为PMOP建立新科学假说提供依据。

  • 标签: 骨质疏松 绝经后 生物信息学 蛋白互作网络 核心基因 微小核糖核酸
  • 简介:目的探讨锝[99Tc]-亚甲基双膦酸盐(云克)治疗老年女性绝经骨质疏松症疗效和安全。方法用云克治疗126例老年女性绝经骨质疏松症,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髋关节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和尿吡啶酚(PYD变化。结果该药有效率92.9%,可显著增加骨密度(P〈0.05),骨代谢指标尿吡啶酚降低(P〈0.05)和血清骨钙素升高(P〈0.05)。结论锝[99Tc]-亚甲基双膦酸盐疗效明显,使用安全,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亚甲基双膦酸盐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钙素 尿毗啶酚
  • 简介:DXA作为测量骨密度金标准在儿科领域广泛应用这种快速发展导致技术上错误和对结果误读也相应增加。许多儿科骨密度学方面的问题在成人骨密度学中并不涉及或涉及很少。儿童骨骼大小甚至形状在不断发生变化,骨龄、性成熟情况、骨骼发育程度都影响对骨密度判读。测量儿童骨密度软件对密度设定必须低于成人才能检测到骨骼边缘。成人参考数据并不适用于儿童骨密度,而且不能单纯根据骨量或骨密度结果对任何程度低骨量或骨密度做出诊断。本文就DXA在儿科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DXA 骨密度 儿科
  • 简介:目的了解上海地区绝经前女性中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骨转换指标及其他临床特点。方法20059月至201612月在上海市第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门诊就诊1043名绝经前女性中,选取资料齐全、符合入组标准条件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正常共99名,分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组(28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组(15例)正常对照组(56名)3组。采用回顾统计分析记录所有研究对象般资料,生化指标[钙(Ca)、磷(P)、25(OH)D]、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骨转换指标(boneturnovermarker,BTM)、骨折史等临床资料。结果(1)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组腰椎、股骨颈全髋BMD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3.794,P〈0.01;t=-4.080,P〈0.01;t=-5.632,P〈0.01)。两组间钙、磷、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0,P〉0.05;t=0.121,P〉0.05;t=0.004,P〉0.05)。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组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type1collagencarboxyterminalpeptide,β-CTX)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升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5,P〉0.05;t=1.543,P〉0.05)。(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组腰椎BMD显著低于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组(P=0.035),股骨颈全髋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8、0.223)。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组血清OC、血清β-CTX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0,P〈0.01);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组血清OC水平与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β-CTX水平均显著高于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组(P〈0.01)。结论女性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病与Ca、P、25(OH)D缺乏无关,遗传因素或许发病主要原因,骨代谢高转换状态可能为其发病主要机制。

  • 标签: 骨质疏松 绝经后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转换指标
  • 简介:目的观察胸椎单脊椎原发性肿瘤后路椎切除,单纯植骨融合、填充自体骨钛网或填充骨水泥钛网支撑,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临床疗效。方法19972月~20054月对26例胸椎单脊椎原发性肿瘤患者实施后路椎切除、脊髓减压,同时对良性、低度恶性肿瘤进行前路单纯植骨融合、填充自体骨钛网支撑,高度恶性肿瘤采用骨水泥钛网支撑,所有患者实施后路植骨,应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本组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22岁(14~52岁)。其中,动脉瘤骨囊肿5例,骨囊肿2例,血管瘤5例,骨髓瘤3例,嗜酸性白细胞肉芽肿2例,骨巨细胞瘤6例,骨肉瘤3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8例,C级7例,D级3例,E级6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8。术前疼痛24例,术后无疼痛22例(91.7%),疼痛减轻2例,疼痛缓解95.8%。20例脊髓功能障碍,14例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1例无恢复,脊髓功能改善95%。6例患者出现8个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并发发生38.4%。结论胸段单脊椎原发性肿瘤后路期全脊椎切除术安全可行,可有效控制肿瘤局部复发、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胸椎 脊椎肿瘤 脊髓压迫症 内固定器 外科减压术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治疗腰椎滑脱中期疗效,对腰椎滑脱症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回顾分析采用PLIF治疗腰椎滑脱40例,所有随访观察>3,对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腰背痛手术治疗评分标准评分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术后1、3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与术后3测量值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JOA评分术前和术后1、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与术后3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IF手术能够恢复腰椎序列稳定性,改善临床症状,治疗腰椎滑脱理想术式,中期随访疗效满意。

  • 标签: 腰椎 脊椎滑脱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sequesteredlumbardischerniation,SLDH)临床特点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56例SLDH临床资料,根据术前MRI和术中探查结果,总结分析SLDH临床特点,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SLDH分为单纯游离、游离黏连、异位游离三类型。随访6~26个月,平均18个月,无术后复发。术后4周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31例,良18例,可7例,优良87.5%。结论SLDH诊断明确,根据椎间盘游离情况,采用适当手术治疗可获满意疗效。

  • 标签: 游离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32例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中,手法复位成功8例,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22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随访30例,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个月.手法复位成功石膏夹板固定8例,3例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占37.5%.5例均有不同程度关节功能障碍.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术后外展架固定20例中,14例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占70%,6例肩关节功能只有轻度受限,两组肩关节功能恢复经统计学(X2)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2例肱骨头置换术,肩关节功能基本正常.结论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若无手术禁忌,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外展架固定,肩关节功能比其他治疗方法效果好.

  • 标签: 肩关节前脱位 合并症 肱骨外科颈骨折 治疗 切开复位 内固定
  • 简介:目前骨质疏松症(Osteoporsis以下简称OP)发病越来越高,它不仅是医疗问题,也是严重社会公共健康问题,被公认为"无声无息流行".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形势将变得更为严峻.因此,健康教育已成为预防骨质疏松症重要策略,全球范围内应广泛重视对OP早期预防和治疗,不要让OP造成人类广泛流行和疾病灾难.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OP 健康教育 早期预防 治疗 严重
  • 简介:目的评价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跳跃型胸腰椎脊柱结核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9月~20097月收治脊柱结核患者539例,其中行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跳跃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共13例(男9例,女4例)。术前平均凸角21.5;°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4例,D级6例,E级2例。入院经个体化抗结核治疗后手术。记录术前、术后血沉、凸角、神经功能评估和植骨融合情况。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4.3个月,全部患者术后凸角、神经功能改善,血沉正常。术后6~12个月均获得植骨融合。结论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于胸腰椎跳跃型脊柱结核患者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胸椎 腰椎 结核 脊柱 内固定器 清创术 骨移植
  • 简介: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病毒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转染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成软骨分化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培养BMSCs,抽取静脉血制备PRP,Ad-GFP-hBMP-2(BMP-2-BMSCs组)Ad-GFP(对照组)转染BMSCs分别与PRP凝胶复合,继续培养。用扫描电镜、MTT检测PRP凝胶生物相容,RT-PCR检测各组I型胶原、n型胶原、X型胶原、蛋白聚糖、SQX-9表达。结果扫描电镜MTT检测证实PRP凝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RT-PCR分析表明,单层培养BMP-2-BMSCs组n型胶原、蛋白聚糖和S0X-9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〇P<0.05),I型胶原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尸<0.05),同时X型胶原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〇P>0.05);与PRP复合,BMP-2-BMSCs组n型胶原、蛋白聚糖和SQX-9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I型胶原和X型胶原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染BMP-2BMSCs在PRP凝胶中生长良好,BMP-2基因转染能促进BMSCs体外成软骨分化。

  • 标签: 细胞低氧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间质干细胞 骨髓 细胞分化
  • 简介:目的比较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iscectomyandfusion,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例。测量所有患者颈椎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置换节段相邻节段ROM,并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Odom分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和Odom功能评定均得到显著改善。置换组术后颈椎ROM、置换节段及其邻近间隙平均ROM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患者中,术后颈椎ROM显著减小,邻近间隙ROM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术后邻近节段ROM明显小于AC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能保持颈椎ROM,避免邻近节段退变,早、中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尚有待临床步研究。

  • 标签: 颈椎 椎间盘 人工关节 减压术 外科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对犬脊髓(神经根)急性牵拉损伤病理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12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程度牵拉损伤组.前后路联合手术离断脊柱施加纵向牵拉损伤,对牵拉应变率、体感诱发电位(SEP)、神经源脊髓运动诱发电位(NMEP)、硬膜下压力(SP)、硬膜血流量(EBF)等进行持续观察.伤取脊髓神经根标本进行HE、髓鞘神经中丝(NF)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牵拉损伤涉及牵拉节段和其上下脊髓神经根损伤.牵拉出现硬膜下压力显著增高和硬膜血流显著降低.SEP异常出现较NMEP更早.结论牵拉脊髓内压力增加导致脊髓血流减少,以及直接机械牵拉损伤可能脊髓牵拉损伤重要机制.

  • 标签: 牵拉 脊髓 损伤 神经根 急性 硬膜下
  • 简介:199312月至19982月共收治胸腰椎骨折并截瘫人48例,其中29例进行了侧前路椎管减压Kaneda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就手术操作中失误和并发进行总结。

  • 标签: 并发症 截瘫 胸腰椎骨折 固定治疗 失误 椎管减压
  • 简介:目的研究靶向调控绝经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关联基因CLCF1microRNAs。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可能与CLCF1基因3'非编码区(3'Nonencodingarea,3'UTR)作用miRNAs;将人工合成野生型和突变型CLCF1基因3'UTR区序列克隆至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将重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和miRNAs表达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用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测定荧光素酶活性,验证miRNA对CLCF1基因翻译水平抑制作用。结果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CLCF1基因3'UTR与hsa-miR-655、hsa-miR-300、hsa-miR-381、hsa-miR-374c、hsa-miR-515等5个miRNAs存在互补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hsa-miR-655组荧光活性下调至33.09%,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当使用突变型CLCF1基因3'UTR,荧光活性上调至67.22%,说明hsa-miR-655对CLCF13'UTR基因表达水平有显著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hsa-miR-374c和hsa-miR-515组荧光活性分别下调27.27%(P=0.000)和27.74%(P=0.006),二对CLCF13'UTR基因表达水平定抑制作用;hsa-miR-300和hsa-miR-381组与对照组相比,荧光活性分别下调6.35%(P=0.213)和9.89%(P=0.127),二对CLCF13'UTR基因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hsa-miR-655通靶向结合CLCF1mRNA3'UTR区,在转录水平调控绝经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关联基因CLCF1表达。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肾阴虚证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CLCF1基因 微小RNA 3'非编码区
  • 简介: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段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有限内固定譬拿竺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段骨折12例。结果本组经6~14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骨折全部达骨愈合,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段骨折,能获得较好疗效。

  • 标签: 外固定器 肱骨 多段骨折 骨切开术
  • 简介:目的分析颈、胸、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期椎管减压术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10月~20125月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脊柱外科收治颈、胸、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7例,均施行期椎管扩大减压手术,从手术时间、出血量、日本骨科学会颈髓评分评级标准(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C)、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评级标准(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B)、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来分析期椎管减压术临床疗效。结果7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手术时间180~430min,平均263min。术中出血量350~1500mL,平均632mL;JOA-C、JOA-B评分术前分别为(12.6±1.5)分、(14.2±5.3)分,术后(15.6±1.9)分、(20.2±5.5)分,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术前(57.8±7.6)%,术后(28.3±6.8)%,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总体满意度85.71%(6/7)。结论对颈、胸、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期椎管扩大减压手术,有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颈椎 胸椎 腰椎 椎管狭窄 减压术 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