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建立由血清指标和腹部B超组成的无创性诊断模型来预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PVT)的形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07年1月~2010年1月确诊的肝硬化患者280例,随机抽取166例作为模型组,84例作为验证组,均行腹部螺旋CT增强扫描以了解有无门静脉血栓形成。记录患者肝硬化病因、年龄、性别以及入院后腹部B超和实验室常用指标,包括血常规、生化、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等参数。在模型组,对指标依次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相应的独立预测因子,在此基础上构建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指数模型,最后在独立的验证组中检验模型的诊断效率。结果模型组建立了一个由血浆D-二聚体、门静脉内径(MPV)、血小板(PLT)三项指标组成的综合指数模型(PVTindex)。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显示PVTindex值为7.2时,其预测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4(0.753,0.946),诊断敏感性为82.1%,特异性为86.7%,阳性预测值为93.53%,阴性预测值为64.58%,诊断精确性为81.77%。将PVTindex以同样标准应用于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6(0.785,0.962),诊断精确性为82.16%。结论由血浆D-二聚体、门静脉内径、血小板等指标构建的无创性预测模型有助于早期预防和发现PVT的形成。
简介:背景:早期诊断肝硬化并予早期干预可阻止病情进展,避免或延缓肝硬化失代偿发生。筛选血清学无创标记物是肝硬化临床诊断和评估研究的重要内容。目的:评价血清miR-192和miR-29a在肝硬化无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real-timePCR筛选验证发现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明显的miRNAs——miR-192和miR-29a,以real-timePCR检测两者在120例肝硬化患者和76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两者联合检测诊断肝硬化的数学模型,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结果:肝硬化组血清miR-19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miR-29a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由两者联合检测数学模型计算得到的风险评分诊断肝硬化的价值明显优于单一指标检测[ROC曲线下面积(AUC):0.968对0.887和0.933],且优于临床常用肝硬化血清学无创诊断指标APRI、FIB-4和ARR(AUC:0.796、0.793和0.571)。血清miR-192、miR-29a表达水平以及两者联合检测的风险评分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显著相关(P<0.05)。结论:miR-192、miR-29a以及两者联合检测的风险评分可作为肝硬化无创诊断和评估新的血清分子标记物。
简介:目的探讨左肝蒂阻断行左半肝微创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73例,采用左肝蒂阻断行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4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行左肝外叶切除治疗33例,比较两组疗效情况。结果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74.0±57.4)min和(216.0±33.8)min,术后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3.3±1.2)d和(5.2±1.5)d,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22.9±7.5)h和(47.3±11.7)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8±2.2)d和(16.3±3.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O.05);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并发症和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无显著相差(P〉O.05)。结论左肝蒂阻断行左半肝微创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与常规手术治疗比,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简介:目的分析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对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1例健康人肝脏右叶进行检查,测得感兴趣区肝脏组织声触诊组织量化(VTQ)值,并与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VTQ值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2),VTQ值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Spearmanr=0.737,P〈0.01);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G2S2合并为轻度肝纤维化组,≥G2S3,合并为中/重度肝纤维化组,结果VTQ诊断中/重度肝纤维化的VTQ值的cut—off值为1.6m/s,其诊断中/重度肝纤维化的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73.7%,准确性为85.1%。结论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有重要的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的疗效,并分析该疗法对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消化系统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参照组和无创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治疗,无创组实施常规方法+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指标为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和肺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无创组与参照组临床效果分布及总有效率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无创组和参照组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18(IL-1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呼吸困难指数(BDI)均较治疗前对应远远降低(P<0.05),且无创组均远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无创组和参照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吸容积(FEV1)均较治疗前对应远远升高(P<0.05),且无创组均远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配合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显著,且能够显著控制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对消化系统并发症及其他不良事件的控制作用也比较理想。
简介:目的:探讨给予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实施连续护理+自我管理教育对其生活质量、疾病知识掌握的影响。方法:从本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中选取64例分为常规组(n=32,常规护理)、干预组(n=32,连续护理+自我管理教育),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出院后1、3、6个月疾病知识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χ^2=4.432、11.977、11.469,P<0.05);出院后1、3、6个月,干预组OAS量表中3个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6个月时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也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排便时间固定,每日排便次数1-3次患者例数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连续护理干预和自我管理教育,可使患者更好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