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作者: 柳运盛
  • 学科: 医药卫生 > 治疗学
  • 创建时间:2021-03-11
  • 出处:《健康忠告》2020年 第19期
  • 机构: 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贵州 印江555200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1月份到2020年4月份收治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52例,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26例患者,针对两组患者全部采取常规治疗模式,并以此为基础,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头罩吸氧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式,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重点比较最终治疗效果。结果:通过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为80.76%,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来讲,通过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式,可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故此种治疗方法具备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式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hoenix100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PCR方法检测armA、rmtA、rmtB、rmtC、rmtD基因。结果4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armA基因阳性36株,阳性率78.3%,未检出rmtA、rmtB、rmtC、rmtD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医院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黏菌素全部敏感,四环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率分别为13.0%、80.4%、91.3%、95.7%、95.7%,其他测试药物耐药率100%。结论医院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已非常严重,携带armA基因是导致氨基糖苷类耐药原因之一,延缓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已刻不容缓。

  • 标签: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16SRRNA甲基化酶 armA基因
  • 简介:利奈唑胺为全合成嚼唑烷酮类(oxazolidinones)抗菌药,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具良好抗菌作用。文献报道该药在人体非炎性房水中穿透性良好,但其玻璃体穿透性资料则甚少。本文作者研究了利奈唑胺全身给药后在人体非炎性玻璃体中穿透性。该研究在24例接受玻璃体摘除术患者中进行。

  • 标签: 利奈唑胺 全身给药 玻璃体 非炎性 药动学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简介:文献报道,新一代甘氨酰环素类抗菌药物替加环素所有肠杆菌科细菌均有良好抗菌活性,仅部分不动杆菌属细菌该药MIG90达到32mg/L。本实验室挑取部分澳大利亚多重耐药菌,包括不动杆菌RB02(n=6)PW01(n=2),测定替加环素不同细菌体外抗菌活性。MIC测定采用纸片法(15μg替加环素纸片,BBL,Sparks,MD,USA)E试验(亚胺培南、替加环素;ABBIODISK,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澳大利亚 革兰阴性菌 体外活性 肠杆菌科细菌 体外抗菌活性
  • 简介:目的探讨NLRP3炎性小体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血流感染小鼠模型免疫反应中作用机制。方法C57BL/6小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金葡菌菌液或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血流感染组对照组,在处理后24h、48h处死小鼠并检测相关指标。小鼠血液及组织匀浆(肝、肺、肾)经24-48h细菌培养后检测其细菌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及组织匀浆中细胞因子IL-1βIL-18含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组织匀浆中NLRP3、ASC、caspase-1中mRNA及蛋白含量;HE染色定性观察组织中炎性改变以及免疫组化方法半定量观察组织中炎性小体表达情况。结果血流感染组血液及组织匀浆中细菌计数在感染后24h及48h后显著增加,HE染色观察组织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甚至有脓肿或坏死,并随感染时间而加重;所有组织匀浆中IL-1βIL-18水平显著提高;3种组织匀浆中ASCcaspase-1mRNA表达水平均在感染后48h显著升高,而肝脏及肺脏中NLRP3mRNA表达水平在感染后24h就显著升高;而且,感染组各组织匀浆中NLRP3、ASC、pro-caspase-1以及caspase-1p20蛋白水平均有显著升高。结论金葡菌血流感染与炎性小体激活有关,并且炎性小体表达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有关。研究结果可能为血流感染或脓毒症发病机制提供一个新研究方向,并为其治疗带来新方法。

  • 标签: NLRP3炎性小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血流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2015年安徽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常见分离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各类临床分离菌采用MicroScanWalkAway96PLUS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年共分离病原菌149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70株,占24.7%;革兰阴性菌1129株,占75.3%。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37.0%86.3%。葡萄球菌中未见万古霉素、达托霉素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达托霉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屎肠球菌中检出1株耐万古霉素,检出率为2.8%。肺炎链球菌主要来源于儿科,青霉素均敏感。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产ESBL检出率分别为52.9%、30.8%25.0%,产ESBL株测试药物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株。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均为29.4%。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占85.5%)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63.0%64.5%。结论2015年该院分离革兰阴性杆菌耐药严重,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检出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 标签: 细菌耐药性 超广谱13内酰胺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 简介:黏菌素被用于治疗多耐药革兰阴性菌引起感染。甲磺酰黏菌素(colistinmethanesulfonate,CMS)静脉滴注后能被水解为具活性黏菌素。目前关于黏菌素药动学资料还很有限。本文报道CMS黏菌素在危重感染患者群体中药动学特征。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MDR—GNB)感染患者(排除接受。肾功能替代治疗患者)。

  • 标签: 静脉滴注治疗 革兰阴性菌 感染患者 患者群体 菌素 耐药革兰阴性杆菌
  • 简介:目的对上海地区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初始治疗艾滋病患者各种治疗药物更换时间、原因及例次频率进行研究,从而比较各种药物耐受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154例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艾滋病患者初始治疗方案中每种药物在开始使用后不同时间段内被更换最常见原因以及发生更换例次频率。结果启动ART后3个月内更换治疗药物原因以奈韦拉平(NVP)导致严重皮疹、依非韦伦(EFV)导致严重皮疹齐多夫定(AZT)导致中性粒细胞(ANC)〈0.75×10^9/L为主。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因AZT导致严重贫血、NVP导致肝毒性更换药物患者增多。治疗超过1年后患者更换药物原因多集中于司他夫定(d4T)所致外周神经损害、脂肪萎缩、血脂异常以及发生治疗失败。因各种原因更换药物共352例次,其中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为302例次(26.17%),治疗失败为50例次(4.33%)。d4T治疗满1年后因血脂异常、脂肪萎缩及治疗失败发生更换药物例次频率逐渐增加;AZT更换原因主要为重度骨髓抑制,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开始ART后6个月内;EFV更换例次较少;NVP更换主要原因为严重皮疹3级以上肝毒性,在开始治疗后1个月内发生频率较高。结论在ART过程中,患者接受治疗时间长短不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也不相同。部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范围较大。不良反应仍是影响患者依从性、抗病毒疗效主要原因。

  • 标签: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不良反应 治疗失败 更换药物
  • 简介: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Capnocytophagaspp.)是定植在口腔条件致病菌,可引起牙周炎,也可引起脓肿、结膜炎、心内膜炎、骨髓炎、败血症宫颈炎感染,围产期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感染少见,现报道我院1例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引起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

  • 标签: 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 新生儿败血症 质谱仪
  • 简介:目的了解6种编码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革兰阴性菌中流行情况。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10~12月分离211株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耐药革兰阴性菌,采用PCR检测其中6种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npmA)分布。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菌株,用ERIC-PCR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211株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耐药革兰阴性菌中,91.5%(193/211)被检出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其中133株含armA(133/211,63.0%),60株含rmtB(60/211,28.4%)。阿米卡星MIC≥512mg/L、庆大霉素MIC≥128mg/L104株肠杆菌科细菌中,甲基化酶基因检出达100%,且armArmtB检出相仿(分别为49与55株)。阿米卡星MIC≥512mg/L、庆大霉素MIC≥128mg/L94株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中,甲基化酶检出94.7%(89株),以armA(84株)为主。未检测到rmtA,rmtC,rmtDnpmA基因。ERIC-PCR结果显示该类基因并非单克隆传播。结论几乎所有临床分离阿米卡星MIC〉512mg/L革兰阴性菌中都能检出armA或rmtB基因。

  • 标签: 氨基糖苷类 耐药 16S rRNA甲基化酶 革兰阴性菌
  • 简介:目的观察经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且HBsAg低水平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序贯q干扰素(IFNα)治疗疗效,并探讨HBsAg消失相关因素。方法长期接受NA治疗并获得病毒学应答(HBV-DNA〈1000拷贝/mL,持续时间〉12个月),且HBsAg低水平(HBsAg≤〈2000U/mL)HBeAg阴性CHB患者,转为IFNα治疗48周。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12、24、48周时血清HBV-DNA定量,HBV血清学标志物,肝功能血常规,停药后随访24周。以HBsAg消失或血清学转换、HBsAg〈10U/mL为疗效评价指标。Logistic回归用于分析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用于确定HBeAg阴转史及HBsAg变化情况对治疗后HBsAg消失预测价值。结果83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停药24周时,15例(18.1%)获得HBsAg消失,5例(6.0%)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9例(10.8%)达到HBsAg〈10U/mL。HBsAg消失组中HBeAg自发阴转患者比例高于HBsAg未消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27,P=0.002)。治疗12周时HBsAg水平较基线下降≥0.5logU/mL者治疗后更易实现HBsAg消失(X^2=16.576,P〈0.001),其预测HBsAg消失曲线下面积(AUC)为0.810(95%CI:0.686-0.935,P〈0.001)。结论经NA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且HBsAg低水平HBeAg阴性CHB患者,序贯IFNα治疗可获得较高HBsAg消失率;HBeAg阴转史及治疗早期HBsAg变化情况可用于预测及指导治疗。

  • 标签: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Α干扰素 核苷(酸)类似物
  • 简介:最近研究表明在接受万古霉素治疗患者中,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会增加肾毒性风险。但比较接受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万古霉素+头孢吡肟患者急性肾损伤风险研究仍缺乏。本文比较万古霉素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克肟急性肾损伤发生率。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万古霉素 他唑巴坦 哌拉西林 头孢吡肟 风险比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就应对传播寨卡病毒蚊虫新方法进行试验研究,包括蚊虫进行基因修饰以及使蚊虫携带细菌以抑制蚊卵孵化。WHO表示,其专家团队已经目前5种应对伊蚊策略进行了评估。

  • 标签: 世界卫生组织 试验研究 病毒 寨卡 传播 蚊子
  • 简介:目的分析心血管病医院血培养主要分离菌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方法2011-2015年临床送检血培养标本进行检测,对分离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4348份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得细菌2017株,检出率8.3%,去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重复菌株后为100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574株(56.9%),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21株,31.8%)、链球菌(111株,11.0%)、金黄色葡萄球菌(55株,5.5%)、粪肠球菌(40株,4.0%)、屎肠球菌(15株,1.5%);革兰阴性杆菌381株(37.8%),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68株,6.7%)、铜绿假单胞菌(61株,6.0%)、大肠埃希菌(58株,5.7%)、肺炎克雷伯菌(43株,4.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4株,3.4%)、阴沟肠杆菌(33株,3.3%);真菌54株(5.4%),白念珠菌占首位。葡萄球菌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敏感;粪肠球菌利奈唑胺、替加环素、高浓度链霉素及高浓度庆大霉素敏感,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敏感率较高,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性尚可;屎肠球菌耐药性较粪肠球菌强,但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高浓度链霉素及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菌株;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敏感,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较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稍差。结论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近5年血培养分离得革兰阳性球菌多于革兰阴性杆菌,分布较稳定,不同类型医院患者情况不同,微生物药物敏感性也会有差异,临床医师应根据所在医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血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 作者: 杨有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治疗学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家庭药师》2023年第11期
  • 机构: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730030
  • 简介:目的:研究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疾病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三叉神经痛疾病患者,随机选取86例,其治疗时间在2019.1-2021.2之间,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予以三叉神经半月节脉冲射频、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有效率数据中,两组患者表现出显著差异,观察组(95.34%),优于对照组(79.0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症状评分,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数据中,两组患者表现出显著差异,观察组(6.98%),低于对照组(23.26%),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应用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疗效较为理想,有效缓解了患者不适症状,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 标签: 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
  • 简介:1994年开始,泰国-缅甸边境广泛应用青蒿素联合疗法治疗恶性疟,使得恶性疟发病率有了显著降低。近年青蒿素联合疗法疗效有所下降,作者疗效下降与恶性疟原虫中K13基因突变(青蒿素耐药基因)关系进行了研究。

  • 标签: 恶性疟原虫 联合疗法 青蒿素 遗传变异 疗效 恶性疟疾
  • 简介:目的了解2010-2015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所在地区新生儿感染细菌变迁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该期间检出病原菌构成前几位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采用BDPhoenix100仪器结合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标准判断结果。结果2010-2015年检出病原菌1056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540株,占80.8%;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次是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29.3%、16.7%、9.9%、8.6%、3.3%。革兰阳性菌1490株,占14.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7.8%、2.2%、1.8%。肠杆菌科细菌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10%,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10%,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均〉20%;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比例分别接近8.4%2.9%。未检出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革兰阳性菌。结论该医院所在地区新生患儿感染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居多,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余细菌未见趋势性变化。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较多。

  • 标签: 新生儿感染 细菌变迁 细菌耐药性
  • 简介:中华医学会感染与抗微生物治疗高峰论坛: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感染治疗策略于2011年4月17日在长沙举行。60余位来自感染科、呼吸科、血液科、重症医学、皮肤科、普外科、烧伤科、肾病科、儿科临床学科及医学检验科资深专家就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感染病原诊断治疗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讨论,拟定了“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感染治疗策略一专家共识”内容纲要。目前国内尚缺少基于充分临床实践(循证医学)证据治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指南或专家共识可供参考。

  • 标签: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痰菌阴性(菌阴)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IL-23、骨桥蛋白(OPN)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初治菌阴肺结核患者43例,正常对照组40例,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正常对照组菌阴肺结核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治疗4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血清IL-6、IL-10、IL-23、OPN水平。结果菌阴肺结核组治疗前血清IL-6、IL-10、IL-23、OPN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2个月后患者血清IL-6、IL-10、IL-23、OPN水平开始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血清IL-10OPN接近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IL-23水平进行性降低,治疗6个月后接近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菌阴肺结核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IL-6、IL-10、IL-23、OPN水平,可作为评估病情转归及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性敏感指标。

  • 标签: 痰菌阴性肺结核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23 骨桥蛋白 炎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