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58例CHB合并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治疗组联合抗纤维化药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ALT、AST、HA、LN和PC-III水平在治疗后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抗纤维化药物,能有效改善CHB合并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程度,且安全性良好。
简介:摘要: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脂质代谢紊乱与动脉硬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高脂血症通过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的水平,促进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氧化LDL产生的有害物质进一步引发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脂质代谢的管理对于高脂血症患者至关重要,关键措施包括饮食调整、规律运动、药物治疗和定期健康监测。通过合理膳食、增加运动量和控制体重,可以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对于药物治疗,主要以他汀类药物为主,辅以贝特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同时,定期检测血脂、血糖等指标,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技术在颈动脉易损斑块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健康雄性大耳白兔15只,体重2~2.5kg,高脂喂养联合空气干燥术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CAS),常规超声将颈动脉斑块回声分为4种类型,RTE技术获得各型斑块的弹性硬度指数和硬度比值Ratio值,并分析斑块常规超声分型与弹性参数、病理分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5只实验兔成功建立28条CAS模型,51个斑块中34个纳入实验。斑块4组超声分型与病理类型呈正相关(r=0.602,P〈0.01)。弹性硬度指数、硬度比值Ratio值与常规超声斑块分型亦呈正相关(r=0.538,0.563,P值均〈0.01)。弹性硬度指数中,Ⅰ型与Ⅱ型、Ⅱ型与Ⅲ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型与Ⅲ型、Ⅰ型与Ⅳ型、Ⅱ型与Ⅳ型、Ⅲ型与Ⅳ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5,2.08,2.95,2.57,P值均〈0.05)。硬度比值Ratio值中,Ⅰ型与Ⅱ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型与Ⅲ型、Ⅰ型与Ⅳ型、Ⅱ型与Ⅲ型、Ⅱ型与Ⅳ型、Ⅲ型与Ⅳ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6,2.91,2.45,2.60,2.12,P值均〈0.05)。结论RTE技术能够应用弹性参数量化斑块性质,间接反映斑块病理结构,可能为易损斑块的评估提供有用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研究,并使用超声技术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在老年心血管病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本文将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合并心血管疾病和无脑血管疾病的患者200例以及健康者100例进行研究,均使用二维和多普勒超声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查,并对最终检查的结果进行汇总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者相比较,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斑块总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相关数据均有明显的升高,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颈动脉、椎动脉血液流量比无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低,无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中的颈总动脉、椎动脉血流量等的数据较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较低,但存在的差异不大。且两组患者最终的研究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结论:研究结果显示,超声检查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的发展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应对其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套扎和注射硬化剂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作用。方法:将于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设置为观察样本,样本例数为60例,结合随机分组法将这60例患者分组,其中常规组由30例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组成,研究组由30例接受内镜下套扎和注射硬化剂治疗的患者组成,并设置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血清检测指标设为评价标准。结果: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的结果表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评估血清检测指标的结果表明,研究组各项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来说,应采用内镜下套扎和注射硬化剂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可以改善患者血清检测指标,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技术检查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我中心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102例作为心血管病组,另取该中心同期接受超声技术检查发现MCA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非心血管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斑块类型特征,并按照心血管病患者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上述指标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心血管病组患者检出软斑块104个(42.80%)、混合斑块81个(33.33%)、纤维斑块34个(13.99%)、钙化斑块24个(9.88%),对照组检出软斑块54个(24.88%)、混合斑块32个(14.75%)、纤维斑块71个(32.72%)、钙化斑块60个(2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15分心血管病患者检出软斑块43个(44.79%)、混合斑块40个(41.67%)、纤维斑块8个(8.33%)、钙化斑块5个(5.21%),NIHSS评分<15分心血管病患者检出软斑块61个(41.50%)、混合斑块41个(27.89%)、纤维斑块26个(17.69%)、钙化斑块19个(1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技术应用于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中,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有效评估,在病情及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利用超声技术的作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3年11月-2024年11月,观察组观察对象为56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对照组观察对象为56例健康体检老年人,均接受超声技术检查,评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斑块积分、IMT、斑块面积均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老年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狭窄程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接受超声技术后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较高评估价值,检查准确率较高,可准确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位置与严重程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方法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86例,行常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病例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及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2组研究者之间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的差异,并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中膜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亦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动脉中膜厚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动脉硬化的形成有关,可能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20例血管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运用血管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0例,其间28条肢体,单纯运用介入治疗肢体则为16条肢体,介入联合手术治疗则是12条肢体。结果29条肢体均成功进行了介入及手术治疗,治疗之后症状缓解,踝肱指数为0.52±0.16,这比术前指数0.32±0.11比较,则显著提升P<0.05。1条治疗失败则采用手术截肢,截肢率为0.36%。治疗30d之内死亡1例,死亡率为5%。20例患者随访均为1~72个月,平均36个月。2例人工血管搭桥血栓形成,1例行手术取栓,同时施以人工血管动脉吻合口球扩支架,1例膝上截肢,1例则给予药物保守治疗。2例髂和股腘动脉支架出现二次下肢缺血,支架阻塞2例,狭窄则为1例,2例予以二次球囊扩张支架置入,1例手术转流,通过上述治疗之后患者症状均得以缓解,下肢症状无复发。结论血管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显著,能够充分改善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状,使得患者下肢恢复血供,同时降低脑梗死发生率及截肢率和病死率。
简介:目的探讨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方法及其疗效。方法38例患者(共54条患肢)均在造影指导下进行手术。剥脱大隐静脉主干,然后对小腿严重屈曲成团的静脉进行点状剥脱,最后对明显的曲张浅静脉进行泡沫硬化剂治疗。术中再次静脉造影,对残留的曲张静脉再次注入泡沫硬化剂,直至完全闭合。结果38例患者(54条患肢)第一次泡沫硬化剂注入后进行静脉造影,发现77.8%(42/54)患肢存在小腿深部有残留曲张静脉,再次进行泡沫硬化剂治疗后绝大部分曲张静脉闭合。术后第5天静脉造影复查时发现有8例皮下深层有曲张静脉团,再次注入泡沫硬化剂后曲张静脉闭合。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结论改进的应用泡沫硬化剂方法闭合曲张静脉可以安全、有效、微创及彻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并取得较好的中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