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肺腺鳞癌预后的因素,为改进治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对361例肺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性别、年龄、症状、病程、肿瘤部位、X线分型、肿瘤边缘、分叶、密度、手术方法、胸膜皱缩、大体标本侵及胸膜或胸壁情况、手术性质、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模式、转移度(阳性淋巴结个数/淋巴结总数)、分化程度、病理侵及胸膜或胸壁情况、病理T项、病理N项、病理分期、术后放疗、术后化疗、术后复发转移等24个非重复因素进行预后分析,生存率计算采用寿命表法。统计分析运用Log-rank检验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腺鳞癌根治术后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29.1%和15.4%。Log-rank检验示X线分型、手术方法,大体标本侵及胸膜或胸壁情况,手术性质、肿瘤最大直径、病理侵及胸膜或胸壁情况、病理T项、病理N项、淋巴结转移模式、转移度、病理分期、术后复发转移及术后放疗对预后有显著影响(P<0.05)。经Cox多因素分析示术后复发转移、病理分期、手术性质因素对预后影响最大。结论肺腺鳞癌是一种生物学行为恶性程度较高的非小细胞肺癌,单纯外科治疗效果尚不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特点。方法 将100例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予以A组常规护理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急诊惊厥患儿的临床症状、疗法及疗效。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来院就诊的小儿急诊惊厥患儿数量有50例,均符合本次研究的相关标准,对照组与观察组为本次研究既定的研究小组,根据入院就医的时间顺序将25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其余研究对象自动归属至观察组,随机均等拆分法为本次研究的分组法,常规药物疗法与综合疗法为两组的治疗方案,将两组患儿的相关指标进行比对。结果:治疗后1h、2h以及3h的腋温数值经对比可知,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惊厥发作时长以及抽搐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小儿急诊惊厥患儿病情较为复杂,经过综合方案的科学治疗后,患儿的高热、惊厥及抽搐等临床症状在较短时间内得以有效控制,临床效果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患者,通过对其进行研究,来观察患者患病时的临床特点,并将对患者治疗的体会进行详细的记录,提升对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主要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该时间段出现的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110例患者,在对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向将不同患者出现急性腹痛的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记录,并根据提分析的结果对其有针对性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将对患者治疗的效果以及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程度进行一定的记录和对比。结果:通过使用一定的方式对此次选取的110例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小儿患者出现急性腹痛主要的原因包括:胆道蛔虫症、药物肠胃反应、过敏性癫痫、消化性溃疡、急性肠胃炎以及淋巴结炎等。通过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对患者展开相应的治疗后,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好转,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效果也更满意。结论:从上述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小儿患者出现急性腹痛的原因是由多方面组成的,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对其目前的身体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对其病因进行深度的分析后,再对其确诊。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对患者的治愈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治疗方面,观察老年与中青年肺炎患者临床特点对比情况。方法:本院参与此次调研的患者主要分为两组,一组为老年患者,一组为中青年患者。将老年患者设定为对照组,中青年患者设定为观察组。每组患者人数一致,均为100例,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主要观察两组患者肺炎疾病分析情况,最后观察二者之间由于年龄原因引起的临床特点不同对比分析。结果:对于两组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临床特点研究对比可以看出,中青年患者的肺炎临床症状更加明显,老年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明显度低于中青年组,这就表明,对于老年肺炎患者,需要医护人员给予更多的关注,否则会遗漏疾病或者发生误诊等情况出现。讨论:对于肺炎这一常见病,其发病人群比较广泛,这就需要临床诊断给予不同年龄段给予不同观察,主要也可通过临床特点不同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老年和中青年患者肺炎的临床特点具有很大不同,中青年临床特点明显高于老年患者,这也提醒医护人员,对于老年患者而已,我们不能只通过临床特点进行疾病诊断,需要更加完善检验结果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对 ICU 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旨在提升护理人员对 ICU 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识别及防控能力。方法:选取100例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ICU病房接受治疗护理中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究 ICU 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特点,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100例入住ICU病房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发生单发静脉血栓的患者有34例,占比为(34.00%),发生多发静脉血栓的患者有66例,占比为(66%);上肢静脉血栓患者有13例,占比为(13.00%),主要累及血管为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肱静脉、腋静脉等,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有87例,占比为(87.00%),主要主要累及的血管依次为肌间静脉、胫后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等,对100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开展Caprini风险评估,其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得分为(8. 12±3. 05)分,其中,有99%的患者处于血栓的高危及极高危水平。结论:ICU 病人常伴有一种或多种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风险病人。应充分重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应用 Caprini 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血栓风险分层;关注深静脉血栓常受累血管好发部位,规避血栓形成风险,提升护理质量。
简介: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受伤机制Pilon骨折的临床特点、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64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骨折类型的影像学特点,将病例分为内翻、外翻、背伸、跖屈和垂直压缩5种损伤类型,其中内翻型18例、外翻型15例、背伸型12例、跖屈型10例、垂直压缩型9例。采用后内侧入路6例、前正中入路9例、前外侧入路12例、后外侧入路18例、前内侧入路19例,分别应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或1/3管型接骨板支撑固定压缩骨块。术后6个月采用Burwell-Charnleys标准评估关节面复位质量;术后12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一后足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采用改良Baird和Jackson的主观和x线评价标准进行综合疗效评定。结果6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48个月(平均3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3—18周、平均(15.54±0.2)周,平均AOFAS评分(85.82±0.2)分,综合疗效优52例、良12例。内翻型中,关节面获得解剖复位9例、较好8例、一般1例,AOFAS评分(87.52±0.2)分,综合疗效优15例、良3例;外翻型中,解剖复位6例、较好7例、一般2例,AOFAS评分(86.41±0.1)分,综合疗效优12例、良3例;背伸型中,解剖复位7例、较好4例、一般1例,AOFAS评分(85.34±0.4)分,综合疗效优10例、良2例;跖屈型中,解剖复位5例、较好3例、一般2例,AOFAS评分(85.25±0.1)分,综合疗效优8例、良2例;垂直压缩型中,解剖复位2例、较好4例、一般3例,AOFAS评分(84.63±0.3)分,综合疗效优7例、良2例。内翻型浅表感染1例、皮肤坏死1例,外翻型浅表感染3例、深部感染1例,背伸型浅表感染1例,跖屈型创伤性关节炎1例,垂直压缩型深部感染1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结论不同受伤机制Pilon骨折有其临床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