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慢性精神分裂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行为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本院2018年7月到2019年6月收治的162例慢性精神分裂患者分到观察组(n=81例)和对照组(n=81例),观察组施以行为护理干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采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量表),评价两组研究对象护理干预前后认知功能改变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对照组研究对象的SSPI量表评分比较,P>0.05。结论在慢性精神分裂患者中施以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从我院肾内科2021年4月到2023年4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中随机抽取88例,将其按照数字奇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施以认知行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心理状态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心理状态评分无异,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均所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远远好于对照组。结论: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施以认知行为护理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使其能够以更好的心态面对治疗。因此,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干预中大力推广认知行为护理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肝癌患者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1月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指标、术后康复指标及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持续时间及24小时内术后下床活动例数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均未发生相关不良事件。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在肝癌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的应用能减少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以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为找出更好的护理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到本院来治疗自身免疫性脑炎的9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以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人;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二者效果。结果观察组中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概率是4.17%,对照组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是22.92%(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以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应该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行为的研究,早期发现其中枢神经系统的轻微功能异常,以便早期干预;让家长了解新生儿的能力,关注婴儿神经精神发育,增加对保健的认识。方法 采用 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方法(简称 NBNA)对我院儿科住院的 102例足月新生儿进行测定。结果 102例患儿中总分≥ 37分者占 96.08%( 98/102), 39-40分占 90.2%( 90/102), 4例在 35分以下,其中 2例为重度窒息患儿,另外 2例为病理性黄疸患儿,给予早期有效的治疗干预,分数逐渐增加至正常范围,且病情恢复良好,相关检查、检验指标均正常。结论 NBNA是检测新生儿系统发育完整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适合儿科医生的儿科保健工作者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应用,不但有助于早期发现脑损伤,以尽早干预,避免日后伤残,且增进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认同。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攻击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总结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做出过攻击行为,统计、整理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找出诱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做出攻击行为的主要高危因素。结果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做出攻击行为的原因最多的是情绪易激惹,占到67.8%,而幻觉妄想症状群、敌意也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攻击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次,患者不愿意接受治疗、医务人员采用强制手段让患者入院、医务人员言行失当等也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需要注意。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正确、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攻击行为的发生,防止出现伤害。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临床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当中,对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对其自我接纳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76例抑郁症患者开展相关分析,按照随机均匀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成常规组及认知组,常规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方式干预,认知组患者则接受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前后的自我接纳情况以及干预之后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认知组患者接受干预之后的自我接纳情况明显好于常规组,且焦虑与抑郁情况得到更为明显的改善,相关数据在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抑郁症患者临床干预方案中,患者接受认知行为干预可以不断提高其自我接纳功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运用认知行为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30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70例)予以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社会功能(51.20±3.23)分等生活质量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DS(20.18±1.02)分、SAS(19.63±1.23)分等心理状况显著更优;与对照组睡眠时间相比,实验组(0.45±0.69)分等睡眠质量改善状况显著更优(P<0.05)。结论将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