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影响观察。方法于2016年3月—2017年8月,选取医院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钴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α-硫辛酸。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血清铁蛋白(SF)、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痛感、灼热、麻木及感觉异常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SF、IGF恢复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能有效改善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科2016年9月-2016年11月收治的82例手汗症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42例手汗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围术期给予有效的护理,另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双手转暖,术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均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加强对行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的手汗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甲氨蝶呤单剂量肌内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在宫外孕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将所选入的宫外孕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甲氨蝶呤单剂量肌内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甲氨蝶呤单剂量肌内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宫外孕患者应用甲氨蝶呤单剂量肌内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住院化疗患者心理焦虑与抑郁情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40例恶性肿瘤住院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严重焦虑7例(35.00%)明显低于对照组严重焦虑13例(65.00%);观察组患者焦虑5例(25.00%)和对照组焦虑5例(25.00%)情况一样;观察组不焦虑8例(40.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不焦虑2例(10.00%),观察组数据优于对照组数据。结论心理干预能帮助恶性肿瘤住院化疗患者缓解心理焦虑与抑郁情绪,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良性腮腺肿瘤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良性腮腺肿瘤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每组各5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使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试验组总体有效情况96.23%高于对照组84.91%,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面部凹陷畸形、Frey综合征、暂时性面瘫和涎瘘等)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术后出血和手术时间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手术切口长度、解剖面神经分支数显著短(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比较组间生物学指标发现,两组治疗前后HSP70、P27、CyclinD1、C-MYC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发现试验组病人HSP70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P27、CyclinD1、C-MYC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良性腮腺肿瘤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少。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保乳手术中使用围手术期循证护理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癌并进行保乳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取得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手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对照组中8例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6%,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的有49例,满意度为98%;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的有40例,满意度为80%。两组数据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含义,P<0.05。结论进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在使用循证护理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中有着很高的使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D44.CD2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本院本科室收治的1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20例单纯性乳腺小叶增生和20例单纯性乳腺小管增生患者,作为实验组。应用双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CD44和CD24的表达情况。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究CD44和CD2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结果对本次研究分析后,对照组单纯性乳腺小叶增生和单纯性乳腺小管增生患者,CD44、CD24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15.00%、15.00%和20.00%,经χ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乳腺癌患者CD44、CD24细胞的阳性率均>65.00%,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D44、CD24在乳腺癌中具有比较高的表达率,其较高的表达率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GP方案对比GT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现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92例,分成实验组46例,对照组46例,实验组采用GP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GT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和GT治疗方案对于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效果明确,治疗中毒副作用患者可耐受,但是GP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高于GT治疗方案,是治疗一线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优选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发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疾病患者采用低剂量长周期希罗达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以往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复发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疾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实施治疗;治疗组在多西他赛基础上,采用低剂量长周期希罗达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乳腺癌病情控制总有效率、乳腺癌症状控制时间和化疗方案实施总时间、药物原因导致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结果治疗组患者乳腺癌病情控制总有效率达到87.8%,高于对照组的58.6%,组间差异显著(P<0.05);乳腺癌症状控制时间和化疗方案实施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仅有18例药物原因导致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37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发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疾病患者采用低剂量长周期希罗达方案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化疗药物不良反应,使症状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AC方案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摘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38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TAC方案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先行手术治疗,术后予TAC方案辅助化疗,分析观察组新辅助化疗疗效,同时对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新辅助化疗有效率66.7%,疾病控制率94.4%。观察组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0%)及远处转移率(16.7%)稍低于对照组(局部复发率5.0%、远处转移率20.0%),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方案新辅助化疗能使大部分局部晚期乳腺癌肿块体积缩小,达到降期目的;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常规手术+辅助化疗组相当;尽管术中出血量高于常规手术+辅助化疗组,但是其术后局部复发率与转移率稍低于常规手术+辅助化疗组,需进一步验证观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知情程度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系统化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胃肠外科一病区、二病区于2017年9月—2018年7月收治的75例临床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胃肠道恶性肿瘤且在此期间按预定周期可以完成至少6次化疗的病人。根据医务人员的告知程度将患者分为完全知情组(n=27)、部分知情组(n=24)和不知情组(n=24)。分析三组患者单次化疗的准时性、疗程的完整度、对医务人员的配合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1)知情程度越高术后返院化疗越准时。三组第1次化疗的准时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69>0.05);之后5次化疗的准时性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化疗的进行该差异更加显著。(2)完全知情组疗程的完整度最高(P<0.05),但其余两组疗程完整度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知情程度越高对医务人员的配合度越高(P<0.05)。结论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完全告知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实际病情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化疗的依从性,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的54例胆结石患者纳入研究,查随机表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分别27例,实验组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两组的治疗效果、VAS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和VAS评分更低;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患者效果突出,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疼痛缓解,值得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