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良性腮腺肿瘤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良性腮腺肿瘤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每组各5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使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试验组总体有效情况96.23%高于对照组84.91%,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面部凹陷畸形、Frey综合征、暂时性面瘫和涎瘘等)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术后出血和手术时间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手术切口长度、解剖面神经分支数显著短(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比较组间生物学指标发现,两组治疗前后HSP70、P27、CyclinD1、C-MYC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发现试验组病人HSP70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P27、CyclinD1、C-MYC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良性腮腺肿瘤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少。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腮腺混合瘤及腮腺淋巴瘤这两种腮腺常见良性肿瘤的超声特点及相关临床特点。方法:对2021年3月份起到次年10月份期间我院大外科收治的124名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病灶的超声特点并分析年龄、性别、是否吸烟等因素对其具体患病状况的影响。结果:腮腺常见的良性肿瘤中主要有腮腺混合瘤及腮腺淋巴瘤。其中有吸烟史老年男性患者患腺淋巴瘤的几率较高。腮腺混合瘤平均发病年龄显著小于基底细胞腺瘤和腺淋巴瘤,腮腺混合瘤单发比率较高,且肿瘤直径较小。结论:临床上可以通过患者年龄、性别、是否有吸烟史及超声报告对腮腺良性肿瘤作出初步诊断并进行病理分类,建议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切除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腮腺良性肿瘤(不含腮腺混合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34)和治疗组(n=36),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腮腺切除术,治疗组采取改良式腮腺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平均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高于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改良式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腮腺肿物患者随机分为加速康复外科组(ERAS组)和对照组,最终86例患者纳入研究(ERAS组40例,对照组46例),在围手术期处理方面,ERAS组实施优化的方案,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案进行。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Kolcaba舒适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 、MOS-SS睡眠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sleep scale,MOS-SS)、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绪状态、舒适度、睡眠、术后疼痛等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住院日及满意度。结果 ERAS组和对照组术前SAS评分分别为(29.10±2.10)分、(35.07±2.66)分(t =-11.420,P<0.05); 术后SAS评分分别为(32.83±2.01)分、(39.09±2.21)分(t=-13.664,P<0.05)。 ERAS组和对照组术后GCQ评分分别为(68.20±5.26)分、(61.24±4.98)分(t=6.296,P<0.05)。ERAS组和对照组术后MOS-SS评分别分为(43.48±4.70)分、(35.59±3.51)分(t =8.883,P<0.05)。ERAS组和对照组术后2小时VAS评分分别为4.0(2.0,4.0)分、6.0(5.0,6.0)分, (Z=-6.536,P<0.05)。ERAS组和对照组术后1天VAS评分分别为3.0(2.0,4.0)分、5.0(4.0,5.3)分, (Z=-5.512,P<0.05)。ERAS组和对照组术后2天VAS评分分别为3.0(1.0,3.0)分、4.0(3.8,5.0)分, (Z=-5.780,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持续性面瘫、Frey综合征、呕吐、误吸。ERAS组涎液潴留发生率较对照组低(x =8.039,P<0.05),耳周麻木及暂时性面瘫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住院时间6.38±2.34天,对照组住院时间7.65±2.76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患者满意度92.50%,对照组满意度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4.229,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是可行和有效的。
简介:目的:观察单纯肿物切除与腮腺部分切除加面神经解剖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行腮腺良性肿物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行腮腺部分切除加面神经解剖术)和对照组(行单纯肿物切除术),各43例。观察两组手术前后唾液功能、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情况、手术情况、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手术前后,两组唾液功能的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2.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8%(P〈0.05);两组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重度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结论:对于良性腮腺肿瘤,腮腺部分切除加面神经解剖术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等情况与单纯肿物切除无明显差别,但是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
简介:目的探讨经下颌后入路进行腮腺良性肿瘤功能性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腮腺良性肿瘤45例,经行下颌后入路功能性肿瘤切除术,并与45例行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的病例做对比研究,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例术后均无复发,经下颌后入路的功能性切除组术后出现唾液腺瘘(χ2=5.29,P〈0.05)、面瘫(χ2=11.28,P〈0.05)、味觉出汗综合征(χ2=11.25.P〈0.05)等并发症明显低于浅叶切除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时,下颌后入路功能性切除术较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及相关技术。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住院治疗腮腺肿瘤的患者78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应用改良耳垂、乳突后小“C”隐蔽切口入路,借助内窥镜在腮腺咬肌筋膜下分离建腔,找到面神经主干,根据肿瘤位置解剖相应分支,行肿瘤及区域性腮腺切除;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通过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长、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术后满意度来评价内窥镜辅助小切口入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变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口干、凹陷畸形、Frey综合征、暂时性面瘫以及术区麻木等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术后面部外观的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窥镜辅助下耳后小切口径路行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切口小、瘢痕隐蔽,达到了微创美容效果,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