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整体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迅速明确诊断,并及时对症治疗,同时配合护士给予整体护理措施干预,包括病情观察、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用药护理等方法,观察整体护理的效果。结果本组68例患者经治疗及整体护理干预后,病情均有效控制,未出现病情复发,平均住院时间为(7.7±1.2)天;非常满意60例,满意8例,不满意0例,总满意率为100.0%。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起病急、症状明显,发病后应立即给予疗,并配合护士给予整体护理干预,这对于有效控制病情,预防再次复发均有重要的作用,故值得我们重视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选择于2016年6月到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抽样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50例。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与评价。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SCL-90自评量表测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过敏性鼻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过敏性鼻炎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患者分为每组25例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行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HAMD、HAMA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的尤为明显,对比差异,P<0.05。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72.00%的满意度相比,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2.00%,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肝性脑病患者的药学监护模式。方法通过全程参与诊疗,适时评估患者病情,有针对性地为临床提供科学用药方案建议。结果通过对肝性脑病患者实施个体化用药方案的设计与监护,提高了临床疗效。结论科学的药学监护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医疗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鼾症患者睡眠呼吸监测及肺功能的关联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8例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单纯打鼾的患者,观察组为其它患者,通过患者的病情程度、AHI与气道阻力的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单纯打鼾的患者显著低于观察组的其它患者;重度患者的气道阻力整体最高、中度患者的气道阻力整体次之、轻度患者的气道阻力整体最低。结论这说明两组患者的气道阻力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这说明AHI与气道阻力呈现显著相关性(P﹤0.05)。而鼾症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气道阻力也会相应的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式延伸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从本院中抽取出来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4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要求将这些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动机性访谈式延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后的SAS/SDS评分以及总体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7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对比具有可比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为SAS、SD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机性访谈式延伸护理方式对脑卒中患者具有良好的康复效果,既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炎包块患者进行早期手术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间在我院治疗的阑尾炎性包块的患者4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21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组的患者,如若发生了急性阑尾炎的症状要及时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进行对比评价。结果保守治疗的患者中有18例患者发生了急性阑尾炎,之后均使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上均无明显的差异,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后都未产生伤口感染、肠萎、肠梗阻等并发症,但经保守之后再进行手术的患者中,有5例患者发生的伤口感染,1例发生了肠梗阻。观察组的患者恢复情况要好于对照组的患者,且出院的平均时间要少。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对比结果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结论对阑尾炎性包块的患者进行早期手术,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手术成功率高,且不发生任何的感染以及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的恢复。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难治性腹水患者腹部置管放水治疗中的护理措施和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难治性腹水患者132例,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9月,其均接受腹部置管放水治疗,对其治疗中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6.36%患者的腹围明显下降,其腹胀症状减轻,腹水减少量为1/2左右,持续时间达1周以上,患者的循环功能改善;13.64%患者的疾病症状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其症状改善持续时间较短,均在1周以内;难治性腹水患者治疗后的尿钠/尿钾、血钠、肝功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难治性腹水患者在接受腹部置管方式的过程中,为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更好促进其治疗疗效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肢、下肢输注刺激性药品患者静脉炎、静脉栓塞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在输注刺激性药品相同、药品总量和滴速等相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机选择100例患者,其中50例为上肢静脉输注地塞米松,50例为下肢静脉输入地塞米松,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静脉栓塞的发病情况。结果上肢静脉输注刺激性药品患者静脉炎静脉栓塞的发病率为8%,而下肢静脉输注发病率达到30%。下肢静脉炎静脉栓塞的严重程度发生静脉炎静脉栓塞30例,其中有2例为静脉栓塞。而上肢静脉炎的严重程度都为轻度,无静脉栓塞。其中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也存在差异,20~40岁静脉炎静脉栓塞的发病率为35.71%,40~60岁为19.3%,60~80岁最低为10.34%。结论静脉炎静脉栓塞发生率与年龄成反比;下肢静脉输注刺激性药品患者静脉炎静脉栓塞的发生率比上肢静脉输注高,而且下肢静脉炎的严重程度比上肢静脉炎严重。因此在为患者输注刺激性药品时应选择上肢输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溃疡穿孔手术患者的干预性护理与实施效果。方法2016年3月—2018年2月90例胃溃疡穿孔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干预性护理。比较两组胃溃疡穿孔手术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住院时间、胃溃疡穿孔手术时间、手术依从性;护理前后患者负性情绪;吻合口出血等胃溃疡穿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胃溃疡穿孔手术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胃溃疡穿孔手术时间、手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负性情绪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负性情绪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吻合口出血等胃溃疡穿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预性护理在胃溃疡穿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可减轻不良情绪,缩短手术和康复时间,患者手术依从性高,并发症少,满意度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临床中采取B超进行诊断的方法以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通过B超检查并且手术之后证实属于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资料100例,100例患者全部接受B超检查、CT检查以及手术确诊,比较B超诊断结果和CT检查以及手术结果,评价B超检查在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100例患者通过B超诊断的准确率以及误诊率和CT检查以及手术确诊结果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B超诊断非实质性腹部损伤的准确率以及误诊率和CT检查以及手术确诊结果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中将B超检查用于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明确诊断患者腹腔内脏器损伤位置,操作方法简单,检查安全可靠,同时检查费用低,能够成为临床中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初步诊断的首选检查方式,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