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2年2月期间经前路胸膜外,腹膜后途径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加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7例,均获得随访,无一例复发,植骨全部融合,平均6个月。无结核扩散,无复发和后突畸形加重。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同期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结核,可比较彻底的清除病灶,有效椎管减压,部分矫正畸形,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固定牢靠,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功能锻炼,是一种可行的、疗效良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脊柱结核 前路手术 病灶清除术 脊柱融合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酸染色联合金胺O荧光染色在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86例确诊治疗的结核病患者,收集其痰液制作标本,采用痰涂片抗酸染色法和金胺O荧光染色法检测所有标本中结核杆菌的阳性检出情况,统计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结果金胺O荧光染色联合抗酸染色法检测结核杆菌的敏感度为69.59%,特异度为80.77%,准确度为72.50%,单独痰涂片抗酸染色法检测结核杆菌的敏感度为58.11%,特异度为61.54%,准确度为59.00%,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胺O荧光染色联合抗酸染色可有效提高结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可作为诊断结核病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金胺O荧光染色 抗酸染色 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病防治护理程序中应用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单位登记的结核病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防治护理程序,观察组在常规防治护理程序基础上加入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掌握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掌握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结核病防治护理程序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明显,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结核病防治 常规护理程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肠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关系。方法对48例肠结核患者及对照组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评定,结果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肠结核患者存在明显心理障碍,尤其以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惧等显著(P<0.01)。肠结核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健康评分与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肠结核患者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社会支持低,患者的心理健康与其社会支持状况密切相关。

  • 标签: 肠结核 心理状况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致重症药物性肝炎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22例抗结核治疗致重症药物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均得到良好恢复,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显著降低(P<0.05),而白蛋白(Alb)水平显著提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96.72%>88.52%)及其对于护理的满意度(95.08%>83.61%)和依从性(98.36%>86.88%)以及Alb水平(34.01±6.22)g/L>(29.35±5.14)g/L相对更高(P<0.05),而ALT水平(41.42±12.14)U/L<(94.25±14.82)U/L、TBil水平(45.19±14.52)μmol/L<(102.33±13.55)μmol/L相对更低(P<0.05)。结论抗结核治疗致重症药物性肝炎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治疗恢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抗结核治疗 重症药物性肝炎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腹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结核性腹膜炎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抗结核药物常规治疗及穿腹抽液,对照组注射0.9%的氯化钠溶液20mL,观察组使用尿激酶100000IU加0.9%氯化钠溶液20mL进行腹腔注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注次数、腹腔积液平均吸收时间、腹膜平均厚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腹膜粘连,腹膜粘连发生率为13.3%;对照组出现6例腹膜粘连,腹膜粘连发生率为40%,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腹腔内尿激酶注射能够减少患者注次数,降低腹膜增厚,促进腹腔积液吸收,同时降低了腹腔粘连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激酶 结核性腹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荧光染色法在检测结核分歧杆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5月收治的80例确诊的肺结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痰标本,制作两份痰标本玻片后分别采用抗酸染色法和免疫荧光法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阳性率。结果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核杆菌的阳性率为43.8%(35/80)高于抗酸染色法的33.8%(2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法检测结核杆菌的(+)、(++)、(+++)、(++++)的阳性率高于抗酸染色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荧光染色法对结核分枝感觉的诊断率较高,而且方便、快捷,对于肺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免疫荧光染色法 检测 痰液 结核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对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物在慢性失眠症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6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1月份到2017年12月份收治。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单用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30例,联合认知行为疗法以及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较高,检验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卧床时间、睡眠效率改善情况更为理想,检验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认知行为疗法以及抗抑郁药物对慢性失眠症患者实施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且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抗抑郁药物 慢性失眠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讨前列地尔静脉给所致静脉炎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临床护理策略。方法选择需要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分别观察静脉给所致静脉炎胡影响因素及严重程度分级,并进行记录分析。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静脉注射优于静脉滴注,静脉注射时间2~5分钟发生静脉炎的几率低于静脉注射时间10~25分钟患者,精密过滤输液器可以减少血管静脉炎及疼痛的发生。

  • 标签: 前列地尔 影响因素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辅助给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4月—2018年1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3个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都显著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IMT都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辅助给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能降低IMT,更加有利于降低血压,有很好的效果。

  • 标签: 美托洛尔辅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硝苯地平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摘要门诊药房是临床药师为患者直接服务的主要窗口,其工作主要为调配、发放、请领、保存药物,同时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和用药指导服务,并为各个临床科室的用药提供调度和供给职能。药房差错是违反国家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药房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造成管理、服务、技术等方面的失误。为避免和杜绝差错的发生,在此分析了发差错发生的主要原因,让药房工作者充分认识发差错的严重性,并提出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门诊药房药品的养护管理,加强门诊药房贮存管理,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科学合理摆放药品,合理排班,严格执行调剂操作规程,对患者进行用药交代,建立差错登记及分析总结1等预防措施减少差错的发生。

  • 标签: 发药差错 用药安全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门诊患者玻璃体腔注手术安全核查方法。方法对2015年7-12月进行玻璃体腔注的门诊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安全有效的核查流程。结果有效保障门诊玻璃体腔注患者的手术安全,降低医疗风险,提高护理质量。结论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引入到门诊患者手术流程中,可有效保障门诊患者玻璃体腔注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门诊患者 安全核查 玻璃体腔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对支气管哮喘使用雾化吸入和静脉给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前来本市某三甲医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选择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平均分成各60例患者的观察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雾化吸入治疗,另一组为静脉给治疗,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和80.00%,观察组的明显更高,两组疗效比较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该病的两种治疗方式均可以起到显著疗效,雾化吸入治疗的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雾化吸入 静脉给药 支气管哮喘 疗效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使用PDA后发生给错误的原因分析,针对性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回顾式的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制定了我院PDA的输液和加流程,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结论通过我们对这次不良事件的学习,分析原因,找出根源,吸取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制定我院PDA的输液和加流程、制定相关规章制度,防止类似错误再次发生,保障患者和护士的安全。

  • 标签: PDA 加药错误 原因分析 对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品管圈的应用对降低自动摆机调剂差错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未使用品管圈管理前与7月后开始使用品管圈管理的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的药房工作情况进行比对,分析比较品管圈应用下的自动摆机调剂情况及人员、团队的工作情况。结果应用品管圈后,自动摆机调剂差错率从未应用前的0.56%减少至0.17%,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品管圈成员自觉性、责任感与积极性明显提高,沟通及协作能力也有所加强,管理手段也更为成熟。结论住院药房中应用品管圈管理方式可有效降低自动摆机调剂差错率,提高药房的精神面貌、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在住院药房具有广泛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品管圈 住院药房 自动摆药机 调剂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常用抗菌药物的给时间与临床合理用药研究。方法从邢台医院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并采取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8例最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各44例。其中甲组组患者的用药间隔时间不给予控制,而乙组则根据抗菌药物的药效参数对给间隔时间以及给药方案进行有效控制,对比两组的用药合理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乙组给时间合理率是88.64%,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11.36%,显著优于甲组的68.18%、27.27%,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给药方案并严格控制给间隔时间,有利于提升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静滴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 标签: 抗菌药物 给药时间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预防胸腰椎骨折患者便秘的有效方法。方法6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在骨科非手术治疗基础上,辅以隔灸和耳穴压豆,对照组采用骨科非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便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3例发生便秘,发生率10.00%;对照组有14例发生便秘,发生率45.17%。两组便秘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隔灸配合耳穴压豆预防胸腰椎骨折患者便秘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 标签: 隔药灸 耳穴压豆 胸腰椎骨折 便秘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服避孕与放置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对比。方法在2017年2月到2018年1月之间,在我院选取60例进行避孕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口服避孕避孕,观察组患者放置官内节育器避孕,分析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意外怀孕、宫外孕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1例停用,对照组出现4例停服,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需要避孕的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避孕药 避孕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甾体消炎在术后急性疼痛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效果。方法分析72例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术后急性疼痛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进行治疗;非甾体消炎组采用非甾体消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急性疼痛临床用药效果;急性疼痛消失时间、术后出院时间;用药安全性;治疗前后疼痛NR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非甾体消炎组患者术后急性疼痛临床用药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非甾体消炎组急性疼痛消失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非甾体消炎组1例胃肠道反应、1例心血管反应、1例肝功能损害和1例肾功能损害,发生率11.11%;对照组1例胃肠道反应、1例心血管反应、2例肝功能损害和1例肾功能损害,发生率13.89%,P>0.05。干预前疼痛NR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相似,P>0.05。干预后非甾体消炎组疼痛NR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甾体消炎治疗术后急性疼痛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高,可缓解临床症状和加速出院,减轻疼痛,无明显副作用。

  • 标签: 非甾体消炎药 术后急性疼痛 合理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选取100例进行研究分析,根据随机原则对其实施分组,其中包括对照组(n=50例)和实验组(n=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办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70%,实验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抑郁实施治疗,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推广价值比较广泛。

  • 标签: 抗抑郁药 功能性消化不良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