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itapex糊剂联合牙胶尖充填根管治疗慢性瘘管型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2007年5月-2015年4月期间诊治的慢性瘘管型根尖周炎患者中抽取190例作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方式予以分组,对照组(n=95)应用Vitapex糊剂联合牙胶尖充填根管治疗,对照组(n=95)采用氧化锌联合牙胶尖进行一次性填充根管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急性疼痛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98.95%,其术后急性疼痛发生率是6.3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88.42%,术后急性疼痛发生率是18.95%;两组指标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itapex糊剂联合牙胶尖充填根管进行慢性瘘管型根尖周炎临床治疗的效果肯定,并可减少其术后急性疼痛的发生,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施以茵陈蒿汤加减治疗后,观察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6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凭借数字奇偶法对本次研究收治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组;对照组(53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疾病治疗期间应用西医疗法;观察组(53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疾病治疗期间除采用西医疗法施治之外,配合对患者应用茵陈蒿汤加减疗法;对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以及肝功能改善差异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治疗总有效率(98.11%)同对照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5.47%)比较,疗效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改善同对照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比较,改善程度明显(P<0.05)。结论对于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开展治疗工作期间,选择西医疗法加以施治基础上,应用茵陈蒿汤加减疗法,对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功能改善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在肾虚型卵巢早衰患者治疗期间应用补肾调经膏方,探究其对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甘肃省礼县妇幼保健院所收治的肾虚型卵巢早衰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4年1月-2016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50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5例患者。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单纯西药治疗,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补肾调经膏方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E2、FSH、LH)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肾虚型卵巢早衰患者治疗期间应用补肾调经膏方,可显著调节患者性激素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应用针灸加颈椎牵引治疗方法的观察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单纯西药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采用中医针灸加颈椎牵引的治疗方法,在进行0.5~1年的随访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32.6%不良并发症发生率要高于治疗组13.2%的发生率,两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95.6%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8.9%的总有效率,两组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加颈椎牵引治疗对于椎动脉颈椎并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状况也具有明显的改善,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颈椎病神经根型疼痛患者中针灸治疗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医治的颈椎病神经根型疼痛患者(198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99例。此次研究患者均常规治疗,研究甲组针灸,研究乙组物理疗法,总结疗效、治愈患者的治疗次数、不良反应。结果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5.96%)大于乙组(87.88%),P<0.05。甲组痊愈患者治疗的次数(7.12±1.51)次少于乙组痊愈患者(12.12±2.05)次,P<0.05。此次研究患者在治疗中,均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对治疗没有产生影响,没有退出、中断的病例。结论在颈椎病神经根型疼痛患者中,针灸治疗的有效率高,可快速使患者痊愈,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评价新型“L”型胸引管在血气胸中的应用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方法将300名血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L”型胸引管与统胸腔闭式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肺复张时间、胸腔积液无残留时间比较及术后胸部疼痛指数。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在肺复张时间、胸腔积液无残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术后疼痛指数明显低。结论新型“L”型胸引管在血气胸中的应用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在肺复张时间、胸腔积液无残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术后疼痛指数明显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混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98例经口服用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预混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治疗,对照组采用预混人胰岛素30R(诺和灵30R)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空腹及三餐前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比较均无较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采用预混门冬胰岛素30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治疗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易于被患者接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及解郁化瘀法对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气滞血瘀子宫肌瘤患者2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各为128例。治疗组在护理干预的基础上,根据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服用解郁化瘀汤(主要药物三棱、莪术、白花蛇舌草、仙鹤草、牡丹皮等)治疗;对照组给予独生活血片(每片重0.4g),口服一日3片,一日3次。结果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治疗组取得痊愈率为60.94%,总有效率为94.53%;对照组分别为35.16%,84.16%,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气滞型为92.86%、血瘀型为93.18%、痰湿型为90.48%;对照组分别为69.43%、73.56%、74.29%,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及解郁化瘀法对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可取的显著的临床疗效,抑郁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超薄皮瓣法联合A型内毒素修复体表巨大色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4月—2016年9月就诊的12例体表不同部位的色素痣患者,在局部麻醉下沿色素痣边缘切开,切除病变组织后,充分游离两侧皮缘,张力区设计“Z”瓣或“S”瓣,修剪成超薄皮瓣,彻底止血,分层减张缝合,在皮瓣边缘注射少量A型肉毒素,略加压包扎,7~10天拆线,观察远期治疗效果。结果16倒患者中,无一例出现术后血肿、感染、皮肤坏死,其中2例患者创缘出现淤紫,局部微波治疗一周伤口愈合正常;3个月复诊时,3例局部出现明显瘢痕增生,经加压包扎6个月后恢复良好;10例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2例认为效果一般。结论超薄皮瓣法联合A型肉毒素修复体表巨大色素痣效果满意,该术式简便易操作,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α-硫辛酸辅助基础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应用统计软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基础胰岛素降糖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α-硫辛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糖、血脂以及氧化应激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无巨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氧化应激指标差异有巨大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基础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应用α-硫辛酸辅助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改善患者病情,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贝那普利治疗Ⅱ型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收治的64名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常规降糖、降脂治疗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组(T组,n=32)及单用贝那普利对照组(C组,n=32)。治疗8周后,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平均动脉压(MAP)、2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ALB)、尿白蛋白排泄(UAER)、血肌酐(Scr)的变化。结果T组较C组UAER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ALB较治疗前升高,且T组升高较C组明显(P<0.05);两组MAP有所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Scr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副作用。结论低分子肝素与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提升血清白蛋白,延缓糖尿病肾病进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诺和龙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诊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诺和龙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血糖有效控制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hPG、HbA1及TC水平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诺和龙提高了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诊断普查方式了解新疆额敏县绵羊感染肝囊型包虫病情况。方法2014年7月在额敏县采用现患筛查方法,以肝包虫病超声声像图征象为诊断标准,现场调查绵羊肝囊型包虫患病情况。以羊齿龄分组,分别计算不同齿龄羊肝囊型包虫病感染率,并分析齿龄与感染率问的相关关系。结果额敏县共超声筛查742只绵羊,其中220只有钙化型肝囊型包虫和54只有非钙化型肝囊型包虫病灶,其中两只经宰杀证实为肝内多发单囊型包虫病灶。羊群肝囊型包虫病总感染率为36.9(274/742)。非钙化型肝囊型包虫病总感染率为7.3%(54/742),其中1~、2~、3~、4~、5~、>6岁齿龄感染率分别为1.2%(2/162)、1.4%(2/148)、14.0%(16/114)、10.0%(18/180)、15.6%(14/90)和4.2%(2/48);钙化型肝囊型包虫病总感染率为29.6%(220/742),各齿龄感染率分别为9.9%(16/162)、16.2%(24/148)、31.6%(36/114)、47.8%(86/180)、42.2%(38/90)和41.7%(20/48)。以羊齿龄为自变量,肝囊型包虫病感染率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P<0.05);说明羊囊型肝包虫病其感染率随齿龄的增长而呈增加趋势。结论新疆额敏县属肝囊型包虫病的高流行区,绵羊肝囊型包虫病感染从羊幼龄开始出现,3~4岁齿龄呈高发状态,幼龄羊应为预防绵羊肝囊型包虫病的重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及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24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观察其阿司匹林抵抗情况,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spirinresistance,AR);阿司匹林半抵抗组(aspirinsemi-responders,ASR);阿司匹林敏感组(aspirinsensitive,AS),并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AR发生率5.65%,ASR发生率30.65%,其余为AS,且AR组TG水平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而BMI、PLT及HbA1c等指标三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AR的发生率为5.65%,且伴有脂代谢异常的患者更易出现AR或A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