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高频彩超检查,了解颈动脉管壁及管腔变化,并取同期住院109例非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同时测定两组患者入院后空腹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糖(DM)及血压。结果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74.2%高于对照组22.9%,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管腔狭窄数目高于对照组(P<0.05);管腔狭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年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均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管腔狭窄与脑梗死发生关系相当密切,对危险因素及斑块有效的控制,可使脑梗死发生率下降,其中超声检测斑块,有临床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预后。方法以2010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40例)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39例),对比观察两组疗效,评价预后。结果实验组临床治愈9例(22.50%),显效21例(52.50%),有效8例(20.0%),无效2例(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效果确切,对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康复具有积极意义,但患者预后与脑梗死后有无出血性转化存在相关性,出血性大面积梗死患者死亡风险高,点状或少量出血患者预后相对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构成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科学根据。方法选取我院ICU的218例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12个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后找出危险囚素,回顾性分析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敏感抗生素类型。结果在218例患者中发生院内肺部感染135例,感染率为61.93%。结论该研究提示了ICU内医院感染的高发病率,明确ICU获得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ICU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远程眼底阅片系统联合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HealthRecord,eHR)对社区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者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17例社区DM患者进行DR筛查,对eHR中记录的健康信息进行DR相关危险因素统计分析。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各相关因素进行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17例(415眼)DM患者中,检出DR组(27例)、非DR组(190例),通过该系统检出的DR患病率约为12.44%。2组各项指标比较显示DR组DM病程及使用的降血糖药物种类明显多于非DR组(190例)差异性(P<0.01);而对于合并慢性病数量(高血压、脑梗塞、冠心病、高脂血症)可能与DR发生相关(P=0.056)。结论DM病程长,血糖控制不理想,合并慢性疾病种类多等与DR发病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诊治疗的100例患者,50例冠心病患者,50例非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通过观察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压、血脂、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糖尿病、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做出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发现,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病的发生主要与年龄、血糖、血脂、胆固醇、生活习惯等有关,且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与疾病的发生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主要与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等因素密切相关,对其进行有效干预后,其心血管危险因素减少,病死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