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比较区域折射型与全光面衍射型多焦人工晶状体(MIOL)对白内障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分析区域折射型MIOLSBL-3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4月收治的86例单眼白内障患者。使用随机数表将患者分为区域折射型组、全光面衍射型组各43例,均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区域折射型组术中同步给予区域折射型MIOLSBL-3植入,全光面衍射型组术中给予全光面衍射型MIOLTecnisZMB00植入。比较两组患者视力、对比敏感度、离焦曲线、视觉质量变化及术后3个月视觉质量满意度。结果区域折射型组、全光面衍射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0%、4.6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区域折射型组UIVA、UNVA、DCNVA、DCIVA均优于全光面衍射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暗光18c/d、暗光眩光18c/d空间频率外,区域折射型组明光、暗光、明光眩光、暗光眩光其他频率下对比敏感度均优于全光面衍射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区域折射型组离焦曲线在+1.0D~-3.0D范围内平稳,-3.0D后开始缓慢下滑;全光面衍射型组仅于±0.5D间出现波峰,两端均快速下滑。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觉质量均较术前改善,区域折射型组术后3个月客观散射指数(OSI)低于全光面衍射型组,其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cutoff)、斯特列尔比(SR)高于全光面衍射型组;区域折射型组眼镜视觉质量满意度优于全光面衍射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折射型MIOL能够有效改善白内障患者视觉质量,其临床应用价值优于全光面衍射型MIOL。
简介:目的了解黄豆型中国营养平衡米的营养价值,为市场推广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采用食品卫生检验国家标准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得每100克黄豆型营养平衡米的必微量元素(ETE)Zn、Cu、Fe、Mn含量分别为5.04、0.46、6.74、1.15mg,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测得Se含量为0.025mg。并对营养平衡米、普通稻米及6种常用食物进行营养评分(NSF)。结果评得平衡米、稻米、黄豆、瘦肉、鲜牛奶、鸡蛋、草鱼、大白菜的微量元素(TE)总食物营养评分(NSF)值分别为940、286、998、743、38、4216、35、347。又用黄豆型平衡米和稻米分别与六种食品为儿童配膳并作NSF,评得平衡米膳TE总NSF值为713比稻米膳451高1.58倍。结论据此认为黄豆型平衡米ErE、NSFV及平衡米膳NSFV比稻米及稻米膳高。且配膳后其Zn、Cu、Fe、Mn、Se摄入量,NSFV、均达到因缺Zn、Cu、Fe、Mn、Se引起的贫血、癌症、心血管病、肝病、糖尿病、骨关节病、骨骼畸形、白内障、生殖机能低下、视力下降、近视、智力不全、生长缓慢及DNA、RNA和蛋白质合成障碍等的营养治疗量及RDA且模式合理。值得推广食用,改革主食稻米营养结构。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科急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的应用。方法选取80例产科急危重症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40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干预组SIRS评分动态监测,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围生儿死亡率、护理满意度,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围生儿死亡率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产科急危重症患者实施SIRS评分动态监测,有助于预防并发症,减少围生儿死亡概率,得到患者满意评价,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简介:
简介:中图分类号R56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071-01摘要目的应用CAT评分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量化评分,探讨CAT评分表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入院COPD患者60例的CAT评分、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检查结果,对其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重度+极重度组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比例较轻度+中度组高。结论CAT评分在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情况有一定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评分制在降低产科麻醉风险中的优越性。方法总结近两年行剖宫产手术产妇6200例,术前全面了解各重要脏器病变严重程度及代偿能力,结合妊娠产妇病理生理进行评分,根据评分把产妇分为5个等级并与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估相对应,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药物、监测及预防措施,并作相应的术前准备。结果6200例产妇,2例转上级医院治疗。4620例产妇施行了硬腰联合麻醉,术中低血压者给予麻黄碱以及快速输液后血压正常,肌松、止痛好,麻醉效果满意。1424例施行了硬膜外麻醉,其中氯胺酮辅助用药60例。300例高血压患者施行两点穿刺置管法,血压波动<20%,效果满意。136例施行全身麻醉,其中5例产妇产后出血,进行子宫切除。30例产妇因宫缩乏力,给予宫腔填塞纱布或背带缝合或结扎子宫动脉,预后良好。这6200例手术,无一例产妇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新生儿娩出后即刻Apgar评分,新生儿复苏92例。结论对于高危妊娠产妇,对危险因素实行量化评分是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降低产科麻醉风险、保障母婴安全的重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例PEWS在神经内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神经内科疾病患儿390例,其中病毒性脑炎250例,化脓性脑膜炎140例。将每种疾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监护组、监护组、PICU组三组,记录非监护组、监护组和PICU组的PEWS,比较同种疾病各组PEWS分数间的差异。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PEWS总评分值从非监护组、监护组到PICU组逐渐升高,脑膜炎患儿PEWS总评分值从非监护组、监护组到PICU组逐渐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WS操作简单,可以连续动态地监测儿童状况的变化,有助于神经系统疾病住院患儿病情轻重的判断和转入PICU的预测,并使过去的经验判断转换成科学客观的指标进行科学的评价。在儿童神经内科学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APACHEII评分变化率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ICU重症监护室的患者14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28d,根据是否死亡分成死亡组和生存组,对两组患者的APACHEII变化率进行比较。结果死亡组的APACHEII1、APACHEII2明显高于生存组,APACHEII变化率低于于生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ACHEII评分变化率相比APACHEII的临床预后的判断更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生后Apgar评分与血气分析的相关性,以指导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及处理。方法用i-STAT型血气分析仪对260例新生儿生后1min内脐动脉血进行血气测定,并与Apgar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窒息新生儿组出生脐动脉血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为7.162,2.47kPa和7.882kPa;对照组分别为7.282,2.407kPa和7.134kPa。血pH窒息组为7.147±0.063,对照组为7.203±0.03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脐动脉血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与窒息新生儿组低Apgar评分有关系。血气分析结果为诊断新生儿窒息的主要指标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外科临床护理中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本院胸外科126例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MEWS措施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中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住院时间、转入ICU例数以及死亡例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MEWS分数越高,住院时间越长(P<0.05),转入ICU以及死亡例数也越多(P<0.05);观察组护患关系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EWS应用于胸外科临床护理中能够实现对患者病情程度的准确评估,对护理及治疗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raden评分在神经内科压疮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我科收治的9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49例,入院后均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在发生压疮后采取对症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Braden量表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并采取分级护理干预,统计两组压疮发生率。结果Braden评分表示观察组无压疮风险者有22例,低危者14例,中危者11例,高危者2例,经分级护理干预后有6例患者发生压疮,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Braden量表可提高护士压疮风险早期评估能力,从而及早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成药不合理使用情况,促进中成药合理使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12月每月2日门诊中成药处方共计6762张,对其相关用药信息进行点评,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6762张中成药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不合理用药处方占3.4%,其中处方不规范3%,其中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分别占不合理用药的33.1%、9.1%,不规范处方主要有前记缺项或处方不规范、无临床诊断或诊断不明。不合理用药主要有无适应证用药、有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用法用量不适宜。结论本院门诊处方书写基本合格,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不足,中成药使用不合理现象时有发生,处方书写不规范也常见。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门诊电子处方,了解本院门诊医师用药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2018年第一季度门诊处方600张,平均每月200张,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定(试行)》等分析处方用药是否合理。 结果 2018年第一季度抽取的600张处方中,合格处方数为580,不合格处方20张,处方合格率为96.67%。不合理处方涉及新门诊耳鼻喉科、新门诊儿科、新门诊皮肤科、新门诊慢性病科等科室,其中不合理处方最多的科室为新门诊皮肤科。结论 本院门诊电子处方基本合理,但是个别科室用药合理性有待提高,所以仍需加强处方点评工作,必要时成立专项点评小组对用药合理性差的科室进行重点点评,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改良HEART评分法指导急诊胸痛患者分层治疗的疗效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160例急诊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心源性心痛72例(1组,急性心肌梗死28例,心绞痛34例),非心源性胸痛88例(2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传统HEART评分改良HEART评分,比较两组患者HEART评分差异。比较改良HEART评分中低危、中危、高危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结果:1组与2组改良HEART评分均高于常规HEAR评分,因为改良HEART评分分层增加,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改良HEART评分法分析急诊胸痛患者病情,准确率更高,数据更全面,可以更准确评估患者病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危病护理评分法对小儿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作为研究的主要观察节点,选择该时间段内的56例小儿危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28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分为对照组,另28例患儿采用小儿危病护理评分法干预,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有效性、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有效性远高于对照组(P<0.05),该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住院时间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危病护理评分法在小儿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患儿的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且缩短患儿的住院天数。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精细化护理管理在牙体牙髓病患者疾病认知与口腔相关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102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观察组采用精细护理。对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对疾病认知、口腔卫生相关指标及不适感觉有显著差异;两组间的OHIP-14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护理处理1、2周后,观察组的疾病认知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口腔健康相关指标、不适感程度、各项OHIP-14量表得分都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髓病病人实施精细的护理管理,能明显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