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汇总致使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因素,并据此给出合适的预防以及应对策略。方法:本次实验探究期间共计需要针对100例研究对象展开相关分析,这些研究对象均取自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之间接收的院内感染新生儿。分组展开对照探究,其中为50例研究对象施与常规护理干预,将其叫做对照组;另外50例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还要从创建感染管理小组、加强医疗器械设备管理等方面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将其叫做研究组,组间比较护理干预成效。结果:在落实新生儿护理管理工作后,组间比较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有效率,研究组的表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采取更严格的护理管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和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可以促使新生儿患者能够更快地康复,这种方法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和推广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健康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均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内容包括针对不同患者实施预见性心理护理,术前、术后及出院后的全程式健康教育和有计划的功能锻炼等方面。入院时及术后6个月采取Lysholm评分和SF-36评分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生存质量进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Lysholm评分和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和SF-36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术后6个月对照组和干预组之间SF-36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干预组在GH、VT、SF、RE、MH方面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1、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很有必要把Lysholm评分和SF-36评分结合起来,这样将有利于更加全面、准确的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2、预见性心理护理、全程式健康教育和有计划的功能锻炼等能明显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对关节镜下交叉韧(ACL)重建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5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两组常规护理、延续护理。结果:观察组入院复查依从性、功能锻炼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用于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患者,可促进患者功能的快速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不同的外科治疗方法对于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中,选取其中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43例,甲组单纯应用缝线内固定方法治疗,乙组应用缝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方式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并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86例患者均随访12个月,经过统计患者情况发现,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均较好,无一例出现关节僵硬、韧带松弛、关节疼痛、关节炎等术后并发症。乙组患者膝关节平均评分明显高于甲组患者膝关节平均评分;乙组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明显优于甲组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乙组患者主观膝关节平均评分明显高于甲组患者主观膝关节平均评分,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缝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方式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效果较好,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明显提高,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剖宫产后难治性出血产妇在止血过程中使用B-Lynch缝合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9/1/1-2020/10/30期间在我院生产的因剖宫产导致难治性出血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使用交叉捆绑治疗;另外40例采用B-Lynch缝合术治疗并作为对照组。探究不同方式止血的止血价值。结果:采用B-Lynch缝合术的对照组患者与行交叉捆绑的观察组止血效果相比较,前者术中出血量、术后12h及24h总出血量均比后者少(P<0.05)。结论:对剖宫产后难治性出血患者进行止血时,采用B-Lynch缝合术远比采用交叉捆绑能获得更好的止血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重指数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患康复效果的影响,以期为病人临床康复提供指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病患80例进行术后24周左右的跟踪随访,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总结病人的实际康复状况。将80例病患分为体重指数观察组以及体重指数对照组。每组各40例,记录两组病患在随访时的膝关节的活动度、膝关节Ly-sholm评分、术后的并发症以及股四头肌萎缩指数发生的状况。结果体重指数对照组在术后的不同时间段之内膝关节的活动度达标率都比体重指数观察组要低(p<0.05)。体重指数对照组组在术后不同时间段以内股四头肌萎缩指数都比体重指数观察组高(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内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指数观察组与体重指数对照组病人可以具备同样良好的关节功能,可体重指数观察组可以在相对很短时间内达到膝关节的活动度以及肌力训练的康复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输血中疑难血型鉴定及配血困难的解决方案。方法通过临床病例分析,红细胞正反血型鉴定,冷凝集素效价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吸收试验盐水法、聚凝胺、微柱凝胶法交又合血等血清学检测方法来正确鉴定血型,成功配血。结果高效价冷凝集素的存在容易给患者血型鉴定及交又配血带来困难。结论在临床输血中,患者体内冷凝集素效价增高引起血型鉴定正反不符,干扰结果。对于疑难血型鉴定标本,应该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方法共同验证,以防漏检误诊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简介:目的评估关节镜下Inlay法及Larson法一期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伴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效果。方法自2006年11月至2009年11月,15例患者(15膝)经证实为后交叉韧带伴后外侧复合体损伤,其中交通伤8例,重物砸伤3例,摔伤2例,运动损伤2例。均于关节镜下Inlay法同种异体跟腱重建后交叉韧带,改良Larson法重建后外侧复合体,术前、末次随访时均记录膝关节后侧、后外侧不稳定程度,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结果本组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5个月,患者膝关节后侧、后外侧不稳定程度较术前明显改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57.33±6.26)分提高至随访时(86.67±3.50)分(P<0.01)。结论一期手术对后交叉韧带和后外侧复合体进行联合重建,有效恢复了膝关节后侧及后外侧稳定性,治疗效果满意。
简介:目的:为带血供半腱肌肌腱转位重建后交叉韧带(PCI)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0例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半腱肌肌腱的形态、血供来源、分支及分布特点;2侧新鲜下肢标本进行摹拟术式。结果:半腱肌腱长15.2cm,宽0.5cm,厚0.4cm,其血供主要来源于Guo动脉的半腱肌支、膝下内侧动脉的腱支和腱外周组织血管网。肌门位于半腱肌外后,距股骨内上髁上方3.6±0.8cm。结论:半腱肌肌腱与后交叉韧带形态相似、有足够的游离长度。血供丰富为多源性。以半腱肌肌腱转移重建前交叉韧带易成活和恢复功能。故采用带血供的半腱肌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是较理想的替代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明显移位的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交叉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84例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桡骨颈骨折患者,所有按着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其中42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作为对照组,另42例采用切开复位交叉螺钉固定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92.86%、80.95%,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交叉螺钉固定对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效果更佳,愈合时间更短,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