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肿瘤患者大量输血后临床检验指标的变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42例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给予大量输血,比较输血前后临床检验指标。结果输血前,血小板(PLT)计数为(189.22±96.42)×109/L,凝血酶原时间(PT)为(15.07±2.67)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1.44±0.46),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为(37.61±6.13)s,纤维蛋白原(FIB)为(2.64±1.13)g/L,凝血酶时间(TT)为(16.11±2.38)s;输血后,PLT计数为(115.01±53.87)×109/L,PT为(16.67±5.21)s,INR为(1.26±0.28),APTT为(39.54±7.41)s,FIB为(2.21±0.88)g/L,TT为(18.33±4.57)s。输血后,患者PLT计数、INR、FIB均低于输血前,PT、APTT、TT均长于输血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对大失血的肿瘤患者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临床医生应该高度警惕大量输血以后的各种并发症,及时对患者的PLT输血、功能以及凝血功能给予检测,进而能够有效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当大失血的肿瘤患者出血已经停止,可以考虑限制性输血方式,进而降低输血不良影响。
简介:[摘要 ] 目的:分析临床医学检验中提高检验数据准确性的方法。方法:从 2019年 3月至 2020年 3月间,选取在我院进行医学检验的患者 900例,数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 450例,采用常规检验流程;试验组 450例,检验过程中进行全程质量控制。观察检验数据的准确性,评价检验质量控制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检验数据的准确率更高( 99.33%vs9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环境管理、人员控制、技术操作三个领域,试验组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临床医学检验中,实施全程质量控制能提高检验数据的准确性,为诊疗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临床检验工作中血细胞进行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因内发热、贫血或血常规检查结果为危急值在我院入住的患者160例,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健康检查无上述症状的人群16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分析比较两组的红细胞压积、平均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值、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数量。结果观察组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为阳性的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检验工作中血细胞进行形态学检验能够有效检测患者病情,对疾病诊断有着重要的预断作用,值得临床检验工作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比较临床糖尿病(DM)诊断中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价值,为临床糖尿病诊断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研究对象,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检验,观察组患者采用生化检验,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诊断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生化检验,诊断有效率为95.00%(57/60),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检验,诊断有效率为70.00%(4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生化检验可明显提高诊断有效率,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可作为糖尿病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过程中,对最终血液细胞的检验质量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最终有效将临床血液细胞的检验质量进行提高。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血液细胞检验标本总计300份。将其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有关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标本的放置温度以及具体的采血部位来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比最终检查结果存在的差异。结果血液标本放置的时间过长,放置的温度没有达到要求以及具体的采血部位都会对最终的血液细胞检验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比各个组别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因素会对最终的检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标本放置的温度、采血的部位以及标本的放置时间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控制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检验方法应用于丙型肝炎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本院接收的丙型肝炎患者 50例作为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其入院时间为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6月期间。分别为上述患者实施胶体金法检验与酶联免疫检验,以化学发光检验法确诊,比较两种检测措施的阳性率、检测时间与检测成本。结果:胶体金法的阳性率与酶联免疫法相比较, P> 0.05;胶体金法的检验时间短于酶联免疫检验,其检测成本明显低于酶联免疫检验, P< 0.05。结论: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检验在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中均有较高的阳性率,但相比之下胶体金法的检测时间更短、成本更低,可作为疾病诊断的首选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应用评价。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200例临床免疫检验标本,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免疫检验方式,实验组采用质量控制管理免疫检验方式,对比两组标本质量控制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异指数变化结果。结果质控前后两组检验标本的INS、AFP、Ca199、Ca125、CEA、Lab以及甲状腺功能检测七项相关指标的变异指数结果都发生了明显下降,前后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免疫检验标本采集、仪器设备试剂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影响,都会对科学质量控制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力,因此加强对相关影响因素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有助于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将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应用于临床免疫检验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于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间在我血站施行免疫检验的 12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化分为甲组 (61例、常规免疫检验 )与乙组 (61例、免疫检验强化质量控制 ),将 2组患者指标变异指数施行比较。结果:与未施行质量控制的甲组患者相比较而言,施行免疫检验强化质量控制的乙组患者包括 CA199、 CEA、 AFP、 CA125在内的各项变异指数明显更大,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显著( P< 0.01)。结论:将质量控制引入免疫检验临床中价值理想,可保障、提升检验结果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