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片头镜头从一块写有"永和村委"牌子的大门口摇过,定格在村委大墙的告示栏上。告示栏下站满了人,所有的目光全投向告示栏的大标题。大标题急速地推向观众出片名——村官丢了笔记本1、永和村委告示栏前外日[告示栏下围观的人群中有几个人特别显眼。他们是永和村退下多年的老党支书贺大桂、包工头王西里、

  • 标签: 笔记本 村官 电影 告示 党支书 王西里
  • 简介:引言关于"民族电影"的种种问题完全可以看作是有关一个更基本问题的社会学研究的一部分,这就是:民族可以理解为一个传播的空间.我之所以在这里重提这个早已有之的见解,因为它恰恰是当前电影研究论争中推理的依据.

  • 标签: 民族电影 电影研究 好莱坞 社会传播 见解 实用
  • 简介:这是对世界电影史的一次重新梳理,对约定成俗的类型片以今天的视野做尽量符合现代审美倾向的解读和定义.这个工作由《电影世界》编辑部和口风行网组成的评审团完成,它不是盖棺论定,而是欣赏、评价和推荐的起点,就像抛砖引玉,读者在阅读之后,还可以去风行网提供你们的态度,形成—个泛民主的结果。我们的排名遵从直觉、欲望和情绪,也遵从我们的知识储备和审美倾向,唯独不遵从权威,也不遵从所谓的历史地位和其他空洞枯燥的学院观点。我们强调电影在今天的影响力,强调其创造性和保鲜性,好的电影应该在赏心悦目方面具有永恒性。回看岁月,痛苦成了忧伤,迷茫成了顿悟,青春时的躁动、饥渴、不安全、贫乏都已成为过去,可是总有—个时候,你会忽然发现,我们活得真正像个人的时候,就是青春。几乎每位大师都拍过自传式的青春电影,青春,介于儿童的纯真和成人的成熟之间,是—个过渡激烈动荡期,在接受约定俗成的成人价值之前,做的最后一次反抗和尝试。所以青春片永远绕不开两个命题:第—是性,第二是和成人世界的对抗。以下是我们平选的,最伟大的50部青春片,它们就像李安口中的断臂山:它就在那儿,但你永远部找不回来了。

  • 标签: 审美倾向 青春电影 世界电影史 遵从 历史地位 类型片
  • 简介:许多知名电影艺术工作者的直接参与,把常规电影的艺术风格直接带入到微电影的制作中。它们制作精良,画面精美。顾长卫、蔡明亮、许鞍华、姜文、张艺谋、高群书、王小帅、陆川,滕华涛等知名导演纷纷加入。如顾长卫导演的《龙头》是一部具有后现代风格的影片。三个作家坐在一起谈论生死。许鞍华的《我的路》讲述边缘变性人的路。一面是来自家庭中妻子的不理解,一方面是来自同类人的鼓励支持,何去何从,只是自己要选择

  • 标签: 发展维度 微电影发展 维度价值
  • 简介:<正>由北京电影文学系举办的我国首届电影理论进修班经过八个多月的学习之后,已于今年五月中旬顺利结业。首届进修班学员绝大部分来自各电影制片厂文学部、各电影刊物,以及中国影协、资料馆、中影公司等有关单位。在学习期间,他们听取了电影基本理论、电影美学、电影本性、电影思维、电影观念、当代文艺思潮、世界电影史、各国现代电影概况、电影各部门知识等近三十门课程,撰写了三十三篇论文。其中不少文章思想解放,不拘一格,从多方面涉及和探讨了电影理论中的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对我国电影创作进行了自己的思考。在进修班进行毕业论文汇报时,夏衍、陈荒煤、孔罗荪、罗艺军、徐庄、郑雪来等同志到场祝贺。

  • 标签: 电影理论 进修班 电影本性 文艺思潮 电影制片厂 电影思维
  • 简介:一《新宿事件》真的很让人失望,这是导演尔冬升迄今为止野心最大的一部电影,但这种野心却成了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它让尔冬升以前最擅长的东西都变得空洞。尔冬升在《新宿事件》里,想把一个枭雄的成长与灭亡,与日

  • 标签: 香港电影 电影风格 导演 职业化 史诗 题材
  • 简介:<正>我们正跨进工业社会的门槛,许多兴奋心情和失落之感,许多新观念和旧规矩的冲突都是由于新旧时代的交替而产生的。许多艺术观念的争论也源于此。在艺术殿堂里与其它领域一样,评价和判断的标准必须建立在对社会发展阶段的清醒认识之上。在诸种艺术中,只有电影诞生于工业社会,只有电影是工业社会影响最大的艺术。因其影响面广,顽童和遗老都用自己的眼光去打量这第七位艺术女神,都要她按自己的喜好去打扮。真得好好想一想,传统的艺术观念对这个工业社会的产儿还是合时的圭臬吗?为其它艺术设计的时装,给电影穿上也一样得体吗?我们应看看这位艺术女神在工业社会中到底能做些什么?

  • 标签: 电影院 后工业社会 艺术趣味 艺术观念 新观念 观众
  • 简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西风烈》讲述的是四位西部公安干警追捕两个从香港逃窜至此的亡命鸳鸯,途中还要防止一对雌雄杀手对逃犯的追杀的故事。《西风烈》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第一部正常的西部电影,有连续作战的动作、有浪漫至死的情怀、有生死对决的警匪。黑白分明,人在无尽沧桑中性格凸显。

  • 标签: 西部电影 公安干警 西风 连续作战 逃犯 动作
  • 简介:无论是谁承认作为语言学上起中介作用的自我反射是构成人类社会行为特征完整性的,就其自身的行为活动而言也必须得承认那样的作用机制是社会的“分析者”、“调查者”等。

  • 标签: 纪录电影 反射 镜像 人类社会 行为特征 中介作用
  • 简介: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现状中国内地电影票房大盘在八月中旬突破300亿元大关,虽然与2015年9月的9月5号突破300亿元的时间点相比,已经提前了近一个月,但今年单月票房增速却明显出现下降趋势。尤其是7月,同比缩水10亿元,增速并未达到预期。这样的成绩预示着2016年全年600亿元票房将很难实现。2016年内地电影市场的开局势头很猛,1月份实现同比增长48%,2月份涨了7成,3月份也有大约十亿的增长,国产片票房产出约为170亿元,领先进口大片大约40亿元,整体票房的攀升离不开当天的强劲表现。

  • 标签: 暑期档 市场分析 中国电影市场 国产影片 发行公司 王全安
  • 简介:文化热中,喜好分类梳理的学者精英们根据地域特征创制出这“派”那“派”的文化,但对于电影这一不可忽视的文化领域,却似乎没有作过地域分界,人们更多地谈论此“代”彼“代”。一个是空间上静态的划分,一个是时间上动态的区别,其间差异引人深思。上海文化有较明确的“海派”概念,在影人大谈“第四代”、“第五代”、“新生代”之时,上海电影是否可凭藉经济发展之东风而自封自立为“海派电影”?客观情况是:问及对“海派电影”的看法,人们应答的多是上影厂,是谢晋、吴贻弓、杨延晋、黄蜀芹、张建亚这些上海影人。而这些只是上海电影与其它地区电影创作在外部特征上的差异而非“派别”意义上的本质特征。比之“海派文化”中所包含的上海人的文化气质、思维方式、行为观念及审美趣味方面的特殊性,上述对“海派电影”的描述只能是一种答非所问。

  • 标签: 上海电影 海派电影 中国电影 电影创作 海派文化 审美趣味
  • 简介:如今大学校园里,活跃和流行的不再是过去的诗社或文学社团,而是以DV为主体的各种影像活动。不论是影视专业或非影视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拿起DV,去拍摄属于自己的作品。并且各类赛事随之而起:首届大学生国际影像交流周、第二届华语大学生影视作品展、“DV新世代”中华青年影像大展、第十届大学生电影节DV作品大赛……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大学生们纷纷投身到DV的行列中,菁菁校园里,正在悄然涌起一场以DV为载体的“新电影运动”。DV,可译作数字摄像(DigitalVisual)或者是数字

  • 标签: 大学生 影视作品 新电影 艺术作品 大学校园 摄像机
  • 简介:CEPA之后合拍片的发展可以分作两个阶段。2003年年初因为《英雄》的影响,以及《无间道》在香港的疯狂卖座,出现了一批好片。当时的市场非常活跃,《英雄》引起音像市场的竞争,一部电影版权都能卖到1000多万。在2003年年终之前签约的影片都能得到500——800万。就算院线方面没有分成,音像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收入。尽管其中有一段时间受非典影响,很少有人出来看电影,但光碟还卖得不错。可是非典之后我听说所有用高价买的音像版权没有一个赚钱的,所以他们没有资金投入下一轮。而在电影院里分账是假象。除了涉及盗版跟院线制度,税金也高。现在电影院票房只能回收电影成本的30%左右。而且还要负责拷贝和宣传费用。假如有一部电影票房1000万元(这已经是非常好的情况了),投资人从中回收300万。除去印制150个拷贝的费用大约100万元,稍微请明星做宣传就要几十万元,还不算灯箱等费用,算下来这部电影投资人只能回收100万,而这点钱现在连请一个二线明星都请不到。这个生意怎么做?另外,音像方面今年可能只能卖出去年1/10的价钱。所以CEPA后在内地能获得收益的合拍片根本就没有。

  • 标签: 票房 电影院 《英雄》 电影市场 电影投资 《无间道》
  • 简介:7月.北京电影市场又迎来一个新的暑期档.而正在进行的“周二电影票半价”活动无疑在2005年暑期的电影市场率先燃起一把火。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活动已不局限于某家院线、某个省市.而是迅速波及全国。从参与影院的数量和态度来看.这次降价活动的顺利开展�

  • 标签: 力挺半价 电影院力挺
  • 简介:2009年底,匈牙利国家电影资料馆举办了一次1989年巨变后东欧国家电影研讨会。活动包括一场小型的公开的电影回顾展,展映了该地区拍摄的12部影片。组织者甚至成立了一个大学生评委会,从入选片目中评选最佳影片。结果相当有意思。大学生们让两部苏联影片《阿萨》和《虚弱症》分享了奖项。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并不知道谢尔盖·索洛维约夫和基拉·穆拉托娃。只是单纯惊讶于作品的优秀。

  • 标签: 电影资料馆 匈牙利 现状 精神 最佳影片 东欧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