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与“代”——试论电影的“海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文化热中,喜好分类梳理的学者精英们根据地域特征创制出这“派”那“派”的文化,但对于电影这一不可忽视的文化领域,却似乎没有作过地域分界,人们更多地谈论此“代”彼“代”。一个是空间上静态的划分,一个是时间上动态的区别,其间差异引人深思。上海文化有较明确的“海派”概念,在影人大谈“第四代”、“第五代”、“新生代”之时,上海电影是否可凭藉经济发展之东风而自封自立为“海派电影”?客观情况是:问及对“海派电影”的看法,人们应答的多是上影厂,是谢晋、吴贻弓、杨延晋、黄蜀芹、张建亚这些上海影人。而这些只是上海电影与其它地区电影创作在外部特征上的差异而非“派别”意义上的本质特征。比之“海派文化”中所包含的上海人的文化气质、思维方式、行为观念及审美趣味方面的特殊性,上述对“海派电影”的描述只能是一种答非所问。
作者 杨鹏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电影新作》 1997年1期
出版日期 1997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