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在新加坡电视台工作的56届校友彭溆娴于1987年以舒娴的笔名在《新加坡文艺》刊物上,发表文章纪念我院前副院长朱端钧教授。文章题为《一别成永诀》。彭淑娴校友在文章中回忆了1977年从香港回沪拜访朱先生时的情景,朱先生一再鼓励她不要放弃事业,要多看多演,为振兴中华的戏剧事业而奋斗。彭溆娴还对朱先生的教学特点作了生动的描述。文章最后写道:朱先生是已经逝世了,但先生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将活在千千万万受过先生教益的学生心中。
简介:4月2日.在全国政协金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先生收徒李洁拜师仪式隆重举行。江苏省京剧院的青年演员李洁,期待了5年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简介:1997年,向来被认为最枯燥、最不可能有票房的一部人类学电影纪录片,在台湾电影院放映的票房收入,超过当时台湾本土所有上映的商业片。这被看作是一个奇迹。而实际上,这样的局面有其必然性。
简介:
简介:2010年秋季科隆歌剧院版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在上海首演后,音乐评论家刘雪枫先生曾经在当年11月号的《歌剧》杂志上发表过《中国的瓦格纳制作还有多远?——《指环》热演上海之后断想》一文。一年后的2011年秋季,中央歌剧院首先发端,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了瓦格纳浪漫歌剧的经典之作《汤豪合》。
简介:本文回顾了近三十年我国的布莱希特研究,从对布氏体系基本概念的译名着手,分析了对其的误读;“布莱希特热”降温之后,对于其与俄国形式主义、表现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后现代思潮的关系也缺少关注。“为我所用”的布莱希特从“错位”走向了“缺席”。
简介:20世纪的学术潮头隆隆滚过之后,依然坚定地守望在人文科学疆域的学人日渐稀少,致力于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追求一种境界与情怀者,更是凤毛麟角.
简介:2007年11月27日,由北京市戏曲艺术基金会主办的“杜近芳、张德华、孙毓敏、李长春收徒仪式”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
简介:在我们刚迎庆中国话剧百年.上海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上海青年话剧团前身)创建50周年之际.又迎来了我国著名戏剧教育家、导演艺术家朱端钧先生诞辰100周年。
新加坡发表纪念朱端钧文章
杜近芳收徒李洁
近30年的台湾纪录片
舞蹈解剖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越来越近的中国瓦格纳制作
近三十年中国的布莱希特研究
在戏剧常青藤上理性地栖居-读几位戏剧学人近著札记
京剧重在传承——记杜近芳、张德华、孙毓敏、李长春收徒
“青话”艺术创作风格的奠基者 纪念朱端钧先生诞辰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