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部关于长篇小说《白鹿原》的评论专著,因为全书用了近四分之三的篇幅在讨论这部中国当代小说史上相当重要的作品。我之所以对这本评论专著颇感兴趣,
简介:50—70年代初香港的文学批评,除李英豪外,活跃在文坛的批评家,基本上都是当时“南来”的批评家。他们是在“借来的时间”和“借来的空间”从事文学写作的,正如小思指出的:“他们只是在香港暂居,把香港作为宣传文学的地方,而他们的心和眼都是向着中国大陆”。(2)这样,他们所谈论的话题,自然大都是中国本土文学的话题,或者说,只是这种话题的延伸,除政治上的边缘立场外,“香港性”还不十分明显。然而,随着香港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与稳定,随着港式经验的积聚沉淀和意识形态上既互相矛盾又互相纠缠的本土文化的生成.一方面是客居心理逐渐淡薄,另一方面是土生土长的文学青年逐渐脱颖而出.加上80年代中叶
简介:几年以前,《人民日报》曾有一篇关于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报道,其中有一段对我们基地的描写:“这里是以神秘、森严著称的某核导弹基地。这片混沌的山林里,是一个雄性的世界,军官们的妻子儿女千里迢迢从家乡赶来,却不能涉足禁区半步,只能在百里之遥的大本营匆匆一聚。阵地上唯一的女性,是官兵们用岩石雕成的塑像。”这段报道当时让我目瞪口呆,因为我和我的同性战友们(尽管只有两三名)曾在那片军事禁区里奋斗了整整17年。看完那篇报道,我忽然发现自己极端脆弱地泪流满面……为了那近20年不为人知的一切终于可以公开报道?为了那段本该仔细保存的真实史料的失实?为了曾经走过的风风雨雨竟然消失得了无痕迹?当那么多年对亲朋好友都不能直言相告的话终于可以和盘托出时,我却不知道应该从何说起……但有一点很明确,我认为有必要对那则报道作些更正,因为在国防建设的特殊岗位上,曾有我这样一位女军人那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