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从20世纪70年代起,为应对世界文明单一化带来的精神危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连续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文化遗产的文件(从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的提出到2003年出台的《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它们的出台和实施尤其在国人心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一时间风生水起,波澜壮阔、轰轰烈烈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我国由上而下全面展开。但欣喜之余,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热火朝天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背后缺乏一个科学系统的理论构架做支撑。保护什么?为什么保护?如何保护?政府机构、民间组织和学术界尚未有统一认识。体系化、学科化的理论建构的缺席已成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瓶颈”。

  • 标签: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世界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精神危机 科学系统
  • 简介:<正>对于新时期的女性文学,我们不可能以绝对冷静的目光注视女作家笔下丰富的个性与人生。从女性卸下裹缚在身上的层层甲壳而作为一个人的形象站立在这个世界上以后,抛向她们的价值判断更加五花八门起来。

  • 标签: 女性文学 价值判断 女作家 解读方式 抛向 甲壳
  • 简介:作为一种民间舞蹈形式,辽西地秧歌的沿袭与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传递出深邃而复杂的民俗内涵,承载着修护乡村道德秩序、重建人类精神世界的人文功能。辽西地秧歌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要积极申报物质遗产保护名录,将辽西地秧歌纳入到人类共有的文化体系之中,还要依托高等学校平台,努力扩展艺术传承的文化生存空间,结合信息时代全新的审美质素,提升辽西地秧歌的审美价值、扩大辽西地秧歌的接受群体。

  • 标签: 辽西地秧歌 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 简介:四川地区大量的竹材资源和竹材本身的优质性能使得竹家具在四川地区大量使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竹制家具的身影。如今我们的科技不断发展,电子产品、网络技术等都发展极快,家具的新材料新造型也是不断的涌现,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传统的竹家具是否还适合快速发展的社会?传统竹家具如何紧跟现代社会的步伐同时又保持它的蜀地风味呢?

  • 标签: 四川竹家具 现代生活 设计
  • 简介:纵览世界电影的历史画卷,战争影片总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篇章:《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党同伐异》(1916)、《战舰波将金号》(1925)、《夏伯阳》(1934)、《桂河桥》(1957)、《巴顿将军》(1970)、《现代启示录》(1979)《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72)、《全金属外壳》(1987)、《拯救大兵瑞恩》(1994)……就像一部人类文明史,一部时断。

  • 标签: 中国电影 《拯救大兵瑞恩》 战争影片 战争电影 叙事方式 诞生
  • 简介:传承是保持传统民族文化独特灵魂的关键所在,“是文化具有民族性的基本机制,也是文化维系民族共同体的内在动因”。①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其传承是我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面。但在经济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的今天,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无文字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形势更为严峻。近年来,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伯舞”逐渐被外界所了解,但同样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生存濒危的现状。

  • 标签: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白马藏族 文字 传统民族文化 民族共同体
  • 简介:顾彬因“垃圾论”事件成为汉学界“网红”,他的惊人言论在国内读者间的影响远大于其书籍本身,这样的效果恐怕与他本人的意愿相违背。为了洗刷“污名”,顾彬不止一次公开声明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并且出于对中国的热忱而撰写、出版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一书。人们固然应该警惕“垃圾论”背后媒体炒作的嫌疑,但更应该意识到当前中国新文学史书写所面临的困境。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20世纪 顾彬 中国方式 想象 文学史书写
  • 简介:研究元小说的语言功能特征,需要结合它的代表性作家作品,从例证的分析中探讨这类小说创作模式在叙事上的变异与变革。元小说在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上,用小说套小说,使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甚至错位。在小说与批评的关系上,用小说创作反省自身,讨论、评论文学创作及小说的意义,使故事情节与评价议论交替进行;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形式上,追求语言的表达策略,而将一切小说文本和对象客体都视为虚构的世界。

  • 标签: 角色变换 文本交替 语言构筑
  • 简介: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当时中国南方的楚国。楚辞以上天入地、奇幻华丽的特点,明显区别于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文学。但从诗歌的用韵方式与句式上来看,又明显带有北方文化的影子。应该说,从用韵方式和句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楚辞所具有的南北文化交融的特征。这一特征又尤以《九歌》和《九章》最为显著。

  • 标签: 《楚辞》 《九歌》 《九章》 南北文化 句式 用韵
  • 简介:2013年5月20日,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朗西埃(Jac—quesRanciiere)参加了《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举办的座谈研讨会,刊物主编谭帆、方克强教授,副主编朱国华教授出席了会议。会议主题围绕“学科的话语实践:美学、政治学和伦理学的当代关联”展开,并就文学与政治,尤其是中国当下文学的政治潜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朗西埃先生在会上同时接受了《文艺理论研究》的编委聘任请求。杜克大学KennethSurin教授、弗吉尼亚理工大学JanellWatson教授、复旦大学陆扬教授、同济大学张生教授、上海大学曾军教授、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胡介鸣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刘旭光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李洋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郁振华教授、政治学系吴冠军教授、传播学院雷启立教授、中文系陆晓光、朱志荣、刘晓丽、文贵良、倪文尖、王峰教授、思勉高等研究院姜丹丹研究员等学者参加了会议,同济大学陆兴华教授担任全程翻译。《文艺理论研究》是朗西埃先生探访的最后一站,本次座谈也为朗西埃先生此次中国之行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 标签: 文艺理论研究 政治学系 话语实践 伦理学 当代 美学
  • 简介:实现全人类的普遍自由和普遍平等,是反映全球化发展必然趋势的后现代文化哲学的核心价值诉求。这一价值观至少包含如下精神内容:(1)"特殊人性"向"普遍人性"转变的文化整合观;(2)"文化革命论"向"文化建设论"转变的文化发展观;(3)基于"地球家园意识"和"文化建设论"的文化研究的整体思维方式和和谐思维方式;(4)以后现代范畴的公有制和民主制的普遍自由和普遍平等为基本内涵的文化价值观;(5)以人人享有求知、有知、用知的当然权利为本质内容的普遍自由概念和相应地以保障这种普遍自由得以落实而免遭侵害的公平机制为本质内容的普遍平等概念。

  • 标签: 全球化时代 后现代文化哲学 普遍自由 普遍平等
  • 简介:2018年,是一个当之无愧的长篇小说“大年”,长篇小说在这一自然年度内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本文主要通过对《菜根谣》《天黑得很慢》《七步镇》《外苏河之战》《风流图卷》等作品的文本细读,详尽考察第一人称叙事方式在这些作品中的运用状况。

  • 标签: 长篇小说 第一人称 叙事方式 小说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