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唐代古铜,即今天北流市,地处桂东南,北流江自西南而东北穿越全境。之所以名为铜,因为这里曾经盛产铜,古代的炼铜遗址至今犹存,世界上最大的铜鼓王就在这里出土,并因之作为这一类型铜鼓的命名,曰“北流型铜鼓”。

  • 标签: 炼铜 北流市 桂东南 铜鼓
  • 简介:1.夏清致夏济安(1948年3月22)济安哥:两星期内前后收到两信,悉抵平后心境很紊乱,远水不救近火,除代你concerned外,没有办法。我想最好向董婶婶1直陈,她是懂事的女人,但为人practical,不会拒绝你的offer,至少会得到她的understanding,可减少过分的selfconsciousness。华奇既enjoy你的company,不要让目下的心境停顿了一向animal式的游戏。

  • 标签: 夏志清 CONSCIOUSNESS concerned ENJOY 袁可嘉 CRITIC
  • 简介:深夜,巴登街一幢八层高楼房的天台上,一个36岁的女子默默站在栏杆边上。此刻,她的心里正遭受着痛苦的煎熬。明天,就是她曾经深爱过的男人的大喜日子,她想送给他一份"贺礼"——用自己的生命,来表达自己坚贞不渝的爱情!然而,只要一想到正在楼下安睡的女儿,她就下定不了纵身跃下的决心……

  • 标签: 巴登 吕大 买东西 给你 孤独寂寞 技术能手
  • 简介:今年初,由万正中以30年时间编撰的《徵人物》正式由黄山书社出版发行,这为徵学研究提供了一部人物资料非常翔实的工具书,被学界认为是这一领域的扛鼎这作。《徵人物》所收人物地域为原徵的一府六县,即歙县,休宁,黟县,绩溪,祁门,婺源,

  • 标签: 人物志 徽州 传奇 出版发行 工具书 绩溪
  • 简介:刚写完题目就觉得不对劲,太自私了。居然“独品”。现在提倡同甘共苦,君不见每逢节假日、喜庆日、剪彩日,不是都有官员来与民同乐么?那是为官之道。为民之道,在于知足,知足而能独品,也是一乐。冯奇就懂得为民之道,独品之乐。所以她“独坐书斋”,独品独乐。我真的喜欢《独坐书斋》,尤其是这个“独坐”。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就是“独坐”的功夫。现在有这样坐功的人是越来越难找了。有的人四两鸭头得把嘴,屁股没有二两肉。我佩服冯奇的坐功,尤其是那份抗世违世情的“独坐”精神。冯奇这个名字似乎就有的“独”。那是“文革”兴起改名风,我们同系很多人都改了名。中文

  • 标签: 冯志 书斋 毛泽东 与民同乐 中文系 劳动锻炼
  • 简介: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人类学家开始反思被称为人类学的翅膀的民族的“表述危机”,揭示民族被遮蔽了的“文学性”。由此,传统人类学理论的架构和话语方向向人文科学偏移。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Geertz)的阐释人类学思想,以及“深描”概念的提出沟通了民族与文学文本弥合的桥梁。

  • 标签: 民族志 小说研究 后现代主义思潮 人类学家 视域 人类学理论
  • 简介:本文认为,“诗言”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诗歌本体论,应当从这一性质来认识其重要意义。文章从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的成熟、古代政教制度建立、伦理体系的确立三方面来探讨这一诗歌本体论产生的历史条件。论文认为“诗言”作为一种古老的经典理论,为春秋时代的士大夫赋诗行为所继承,并被诸子论诗所引述与发展。在与其他经典并存的体系中,“”成为《诗》的经典属性。论文还对由“诗言”到《周礼·春官》的六种“乐语”、“六诗”、《毛诗大序》的“六义”这一对“言”方法的展开历史做了探讨,并指出了《乐记》对“诗言”说的发展。

  • 标签: 诗言志 诗歌本体论 先秦诗学 诸子诗学
  • 简介:著名的古典文史研究家、台湾成功大学张高评教授语及治学方法,有这样精辟的见解:“学界研究问题,起始多从单一、个别、专业、定向角度进行探论。等到研究成果积累相当丰富之后,就有必要进一步作学科整合,将边缘学科、姊妹艺术、兄弟文艺间,作一交叉探索,整合考察,如此方能反映学术之客观真实。”

  • 标签: 学术 诗集 杂文 评解 创作 学科整合
  • 简介:<正>艺术实践是美学理论的“物化形态”,美学理论是艺术实践的“观念形态”,二者形态各异,但又互为表里。从实践上讲,中国的古代艺术是以“诗”为主,“诗中有画”;西方的古代艺术是以“画”为主,“画中有诗”。从理论上讲,中国的古代美学以“言”说”开端,发展为“意境论”;西方的古代美学以“摹仿说”开端,发展为“典型论”。前者从抒发主观的意志开始,最终实现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后者从再现个别的物象开始,最终实现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二者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出发,共同完善了古代美学的和谐理想。“摹仿”就是对客观事物的摹拟、仿制,它是西方以再现为主的古典主义艺术所不容通避的理论问题。“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摹仿禽兽,作禽兽的小学生的。从蜘蛛

  • 标签: 典型论 古典主义 个性与共性 物化形态 现实世界 意志
  • 简介:民族作品中存在着由于些作者性别、种族差异等特点呈现出表述方式多样性的特点。女性民族作者文本中更多采用复调式的叙述方式来建构一种让渡式作者权威,特别在少数族裔女性学者民族文本中,常采用第一人称复数的主体表述,给予受访人声音的同时,也将女性身份与族裔身份相关联,具有明显的实验性写作特征。

  • 标签: 第一人称复数 复调 民族志作品
  • 简介:真正来自民间的集体创造和流传的各类文学,都是用方言表达和传承的,方言突出了它的特色和魅力。如果剥去这层语言外衣,将方言换为统一的标准语,民间文学也许会滋生新的美感,但已经发生了审美味变,原生态之美及其包蕴着的文化就会流失,新的外貌如同化妆后的美人,缺少自然与野性的活力。方言犹如民间歌谣的血肉,使它脾性鲜活,因方言而产生的修辞艺术更使它神貌俊朗。

  • 标签: 民间歌谣 修辞艺术 恩施自治州 方言 土家族 艺术特点
  • 简介:中国的小说,在唐前基本上是属于民间文学的范畴,而非文人创作。文人只是如实记录而少加工。《汉书·艺文》日:“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日:‘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间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

  • 标签: 六朝志怪小说 《搜神记》 理想化 干宝 色彩 文人创作
  • 简介:1968年,王润华教授在威斯康辛大学受业于周策纵先生门下,其时他已有诗集《患病的太阳》和散文集《夜夜在墓影下》行世,显露出不俗的创作天赋。周先生欣赏弟子写诗为文的才华,但又不免对其做学术研究的潜质暗自担忧。然而,他很快就发现其担忧是多余的;第二年,王润华教授仅用了两个学期就完成了《郁达夫在新马和印尼》的硕士论文,展示了他良好的学术研究的禀赋,并从此开始了他的诗人和学者的生涯。3年后,还是在这里,王润华教授从早晨到午夜,以图书馆为家,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司空图的生平及诗学理论》。1973年,他到新加坡南洋大学中文系任教,正式踏上了教学和学术研究的不归之途,并以其诗人的才情,澹趣的心境,稳健扎实而不事夸饰的治学作风在唐代诗歌、明清小说、比较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及世界华人文学等诸多领域,广采博纳,阐幽发微,屡有新见。

  • 标签: 诗人 比较文学 华人文学 夸饰 唐代诗歌 为文
  • 简介:前些年有人提出“大散文”的观念,主张“散文乃一切文章”。之后虽有不少人赞同,但近来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锡庆树起了“艺术散文”大旗与之抗衡,他认为“大散文”主张是“对‘现代散文’(文学四体之一)的一种否定和倒退”,其最大弊患是“使散文的‘范畴’无从界定,‘审美特征’无法规范,使它继续成为除诗歌、小说、戏剧之外驳杂纷乱文体的一个‘收容所’和‘大杂烩’”。“再这样‘大散文’地纠缠下去,散文必死无疑”。刘锡庆认为,“散文欲提升,文体宜净化”。他所提倡的“艺术散文”是把杂文、随笔、报告文学、史传文学都排除在外的这么一种散文,他认为上述那些文体都应当从

  • 标签: 艺术散文 艺术观照 心灵世界 散文集 “大散文” 刘锡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