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在被归入“朦胧诗”的一代诗人中,北岛从一开始就是最为耀眼的一个,但或许也因此注定成为受成见侵害最深的一个。他的一些诗作80年代初被广泛争议,这是因为北岛诗作以冷峻的怀疑主义和强烈的否定和批判精神,深刻的陌生化意象与荒诞的生命体验,悖论式的情景和不羁的诗意表达,既使思想上比较开明的知识分子也使庸众和权力者感到震惊和不适。

  • 标签: 北岛 诗人 早期 80年代 批判精神 怀疑主义
  • 简介:本研究基于大约1岁到2岁半的4名北京儿童、共计195次访问记录的语料,讨论了儿童对焦点副词(“又、也、还、只、才、就”)的习得。研究表明,焦点的词汇与句法标记发展不同步,副词是儿童早期标记焦点的最重要手段;添加性副词的习得情况要比限制性的好;部分焦点副词的辖域解读表现出主语或谓语倾向性;儿童对焦点副词的连用、焦点副词与其它逻辑词连用时在线性次序上的限制条件已表现出敏感;不同的儿童存在个体差异,但共性更为显著;成人用于标记焦点的副词并未都出现,表明焦点知识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 标签: 儿童早期语言习得 焦点 副词
  • 简介:本文通过调查一个儿童芊芊从1岁4个月到3岁3个月自然语言产出的语料,研究汉语动力型情态动词的早期习得过程及其背后的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芊芊从1岁8个月到2岁6个月期间开始习得动力型情态动词,“会”最早习得,“敢”、“能”、“要”、“可以”和“肯”随后习得,情态动词的习得顺序与其使用频率之间存在部分相关性;(2)芊芊最早习得动力型情态“能力”意义,然后逐渐习得了“勇气”、“意愿”等意义,但却没有习得“善于做某事”和“有把握做某种判断”的意义,此外,早习得的情态意义的使用频率也比较高;(3)情态句的句型呈现逐渐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句法结构呈现逐渐复杂化的发展趋势;(4)影响动力型情态动词早期习得的因素,除了动力型情态动词自身的特征外,还与看护者的语言输入特征以及儿童心理理论水平有关。

  • 标签: 汉语动力型情态动词 早期习得 个案研究
  • 简介:早期阅读,顾名思义,就是指学前期儿童的阅读。可以说,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它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发展空间。研究表明:幼儿在3~6岁期间,是其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其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关键时期。

  • 标签: 幼儿 早期阅读 关键时期 重要性
  • 简介:本文通过一项实证研究考察325册国际汉语教材中高频纲词的覆盖率及语义透明度。结果表明:高频纲词的覆盖率高于词汇大纲高级“附表”词的覆盖率,这对于提升教材文本的词汇覆盖率有重要作用。高频纲词在语义透明度的各个类别都有分布,其中“完全透明”类占绝大多数。“完全透明”类高频纲词主要有四种内部组合模式。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建议在词表研制及修订方面,可适当吸收覆盖率较高且语义透明度为非“完全透明”类词语;在教材编写方面,可把“完全透明”类高频纲词编入课文,但无需编入生词表;在词汇教学方面,不同语义透明度类别词语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法。

  • 标签: 高频超纲词 覆盖率 语义透明度
  • 简介:距今一万年前後,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先後发生了水稻农业和种植粟、黍的旱地农业。大约五千年前後,出现了部分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同时出现了社会的分化,城堡蜂起,小国林立,神州出现文明的曙光。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上古时期,中华古代文明在物质、制度和精神诸方面都有高度发展,基本特质都已形成。以三代文明为主体、结合周围多个青铜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基本奠立。春秋-战国是从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转变的时期,是社会政治体制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又是文化昌盛和学术思想特别活跃的时期。孔、孟、老、庄等大师辈出,灿若晨星。这个时期在文化上的成就不但对此後中华文明的发展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是对世界文明史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 标签: 中华文明 历史渊源 政治体制 考古工作
  • 简介:给材料作文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材料寓含观点,需要多角度抽象立意的;另一种是材料作为写作的情境,展开联想、想像的。前者审题难度较大,须对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材料除显而易见的表层意义外,往往蕴含着许多深层内涵,并由此可以开掘出多方面的思考。

  • 标签: 给材料作文 事例 表层意义 深层内涵 情境 写作
  • 简介:基于纵向追踪获得的自然习得语料,本文考察了普通话儿童输出的动词重叠形式及其外部输入的情况,揭示了儿童早期习得动词重叠形式的发展进程与习得机制。研究发现,儿童早期动词习得是基于规则的;同时,外部输入能为早期动词习得提供动词重叠方式等句法特征。

  • 标签: 儿童早期习得 动词重叠形式 基于规则的习得
  • 简介:对四名普通话儿童自发话语的分析、输入与输出的对比研究表明,两岁至两岁五个月(02;00—02;05)是疑问词知识发展的关键年龄段;疑问用法要比非疑问用法获得时间早、使用频率高;论元问句要比附加语问句获得时间早;非疑问用法在儿童的自发输出中均出现在含“也/都”的否定句中.表任指。

  • 标签: 儿童早期语言获得 特殊疑问词 疑问用法 非疑问用法
  • 简介:汉语疑问词的非疑问用法受到严格的语境限制,属于语言、认知等多层面的问题。语料显示,儿童2岁左右开始在否定句中使用作全称量词解读的疑问词,全称量词解读的习得早于存在量词解读的习得;儿童5岁左右在判断处在主要允准语境中的非疑问用法时与成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各种语境在习得次序上按向下单调性逐减依次出现,这一发展特征验证了跨语言的理论假设,也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契合;目标项的标记性差异也影响儿童的习得次序;儿童语法与成人语法间存在连续性。

  • 标签: 疑问词的非疑问用法 允准语境 语言早期习得
  • 简介:十五世纪起始的地理大发现,加速了东西方之间交流的频率。结构性方块汉字外传的历史也与海交史一样悠久。现有研究表明,在西方最早印刷出版汉字者为西班牙人贝尔纳尔迪诺·德·埃斯卡兰特(BernardinodeEscalante),他的全名是BernardinodeEscalanteydelHoyo.

  • 标签: 学术性质 汉字 汉学 早期 地理大发现 十五世纪
  • 简介:一部抄袭篡改他人学术成果的“专著”———揭露《汉语史》“作者”王传德、尚庆的抄袭行为杨荣祥在书店里突然发现一本济南出版社1996年4月出版的《汉语史》,先看作者,赫然写着“王传德、尚庆著”。再看后记,一条后记倒是简洁,却含糊其辞:本书历20年,终...

  • 标签: 汉语史 “作者” 学术成果 讲义 《一切经音义》 附加成分
  • 简介:世界上最早的完整史诗《吉尔伽美什》最初是由苏美尔人创造,并在其与闪族等外来民族冲突、融合中不断完善,它体现了两河流域古早时期的各种观念,与古代中国的文化观念有同有异。通过对比《吉尔伽美什》与中国古代文献,可以发现他们在对于'死'的观念上有着相同的看法,而在对'神'方面的看法则有较大差异。

  • 标签: 《吉尔伽美什》 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神” “死” 两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