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传统音乐总是将音乐包裹在繁复的专业术语中,严谨而详尽地对音乐分析进行研究。1975年,加拿大音乐学家纳蒂(Jear-JacquesNattiez)将符号的研究方法系统引入音乐研究,开始了对音乐方法论、认识论的新探讨。在这数十年间,音乐符号自身也不断发展变化,不同传统、不同学派互相碰撞,并且随着符号的发展不断开拓出新的研究领域。

  • 标签: 音乐符号 符号学 音乐学家 1975年 专业术语 音乐分析
  • 简介:1992年是我国现代修辞学名著——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发凡》问世60周年。本刊从这一期起开辟纪念专栏。专栏文章除论述《发凡》本身的历史贡献外,还钭结合陈望道先生建国后修辞理论的重要发展,联系当前修辞学界争论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评析。

  • 标签: 修辞学思想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札记 学习 体系
  • 简介:《易经》不仅为群经之首,也堪称世界难解之谜。长期以来,《易经》一直被误读为二元论哲学,这种局面的形成与《易经》的现象内涵一直被有意无意地遮蔽直接的渊源。好在近些年思想界已经逐步打破了这种禁锢,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其本然的面目。对照皮尔斯现象,征引古文献及考古发现,我们将发现:《易经》是先民关于不可还原、不可分解的三位一体的一元论哲学的表征。还原《易经》三位一体的现象本来面目,将对中国哲学史、美学史、文学史、艺术史的价值重估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阐释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也将对世界哲学美学乃至自然科学的范式重建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易经》 皮尔斯 现象学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留学生来华留学规模的迅速扩大,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逐步进入研究者的视野。由于来华学习时间的有限性,他们需要快速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适应特有的中国文化气质影响下的高校生活和社会模式。不难得出,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有效实施对来华留学生学习生活的成与败尤为重要。不论过去还是现在,由于文化不适应造成的问题并不少见,中外文化冲突造成的摩擦事件也屡见不鲜。那作为东道主的老师和学生应该怎样合理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呢?留学生管理者又应该如何进行合理化管理呢?

  • 标签: 跨文化交际学 教学 留学生管理 对策
  • 简介:本文所要考察的是“语言转向”后中国当代小说叙述语言变异。考察对象以20世纪80~90年代同类理论研究和小说文本语言特征为主——这一时间跨度是“语言转向”背景下小说叙述语言变异从理论研究到文本实验的成果集中显示期。本文认为:观念层面的小说语言变异是根本性的。小说语言观念变异落实为小说叙述语言变异,具体表现为小说叙述风格变异(冷叙述)、

  • 标签: “语言学转向” 语言变异 小说叙述 中国当代 文本实验 时间跨度
  • 简介:就时间-媒介向度而言,真人秀节目属于广义叙述体裁分类中的演示类(记录演示类)叙述;就再现的本体地位类型而言,真人秀具有“问类”的符号特征,是带有纪实特点的特殊“虚构”。其一度符号媒介再现区隔,是一个有形的拍摄框架。其二度虚构区隔并非演出型,而是竞赛型或嬉戏型。当设定规则时,真人秀的二度区隔显现,表现为“拟真”状态;当不设定规则时,其二度区隔隐藏,只呈现出一度纪实区隔的存在。真人秀在符号设定上刻意追求与实在世界的强指示关系,保留一种可追踪性,从而制造真实效果,生产“真实”。

  • 标签: 广义叙述学 真人秀 纪实 虚构 符号学
  • 简介:俄国形式主义是欧洲符号学历史上的基本方向之一,在艺术与科学中都颇具影响.形式主义的许多核心概念都和音乐相关.作为芬兰的音乐学家和符号学家,作者追溯了俄国形式主义和芬兰的渊源,并讨论了它与音乐相关的一些概念.此外,作者还考察了威廉·泽塞曼、普洛普和巴赫金这三位重要的理论家提出的核心概念及其影响.

  • 标签: 复调小说 对话主义 陌生化 交响型社会 叙述学
  • 简介:<正>一从文字的角度研究《说文》的论著,更仆难数。从词汇角度研究《说文》的论著,屈指可数。而从词源角度研究《说文》,至今或许还是一个尝试。词源作为词汇的一个分支,它至少应该研究以下五项内容:一、一个词的来源:(1)起源于何时;(2)最早见于何种典籍;(3)来自何种语言或方言,跟其相对应的词什么关系。二、一个词可追溯的原始形式:主要是语音形式及其书写形

  • 标签: 说文 命名理据 词源学 原始词 词汇学 声训
  • 简介:广义叙述的出现必定给传统文学研究带来一系列问题与挑战,由此,本论文深入地分析和理解广义叙述,探究了广义叙述的悖论与意义;从思考广义叙述的缘由、理解广义叙述、广义叙述意义、文学研究如何面对广义叙述的挑战四个方面,以人文科学的文学研究为立足点,阐述了应该如何面对广义叙述这类新学科新思想,如何坚守人文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

  • 标签: 叙述学 文学研究 叙述人类学 人文学科
  • 简介:分类性的定义是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基础,盖分类为世界系统和语言系统建立对应关系,或透过语言为世界建码的工程。《范畴篇》关注"元类"(γενοs)、"次类"(εíδοs)和"区分特质"(δlαφορατ)这三元项的逻辑关系,这是西方分类的开始。随着古典后期和中世纪的注疏,它影响了近代生物的分类,18世纪的林奈为集其大成者。本文将从《范畴篇》出发,考察亚氏分类理则对后世的启发,及其修正扬弃,重点在探索亚氏分类概念对林奈代表的近代(前达尔文)生物分类的影响,最后检讨达尔文和福柯对林奈分类系统的回应。

  • 标签: 亚里士多德 林奈 达尔文 福柯 《范畴篇》 知识树
  • 简介:本文在维尔比表意的理论框架下,采用他者逻辑作为核心概念来检视其生活和研究。维尔比不同寻常的童年生活、关系网和对宗教危机的反应塑造了她对世界的看法,即认为世界是对话的和复调的。在维尔比看来,“女性”是相互对话的“差异”或“分别”这对逻辑关系的监护人。她的母性意识恢复了和身体之间的联系及符号和价值之间的关系。维尔比向我们展示了以三重维度为方法论的表意,旨在创造内在关系并鼓励不同声音间的对话,借用生物“可塑性”术语,将实用意义、伦理意义和美学意义联系起来。当代苏珊·佩特丽莉的符号伦理学发展了维尔比的表意

  • 标签: 对话质问 母性意识 他者逻辑 符号伦理学 表意学
  • 简介:文化问题究其实质就是意义生产传播与解释的问题,道家在对道与言的体察反思中看到了"言"对"道"传释中的不可靠性,而马克思看到了人类劳动实践的能动性,从认知的角度充分肯定了人类的符号能力及其积极意义。道家结合现实社会的文化背景力图恢复到人类初始阶段的人文自然这一理想图式之中,而马克思则紧扣实践这一核心概念将符号界定为主体联系客体的媒介,关于符号的概念也因此而逐渐明晰。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实践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将更加和谐,真正达到道家意义的"自然"。

  • 标签: 道家 马克思主义 符号学 文化 伦理
  • 简介:2013年8月6日,“训诂与民族民俗文化研讨会暨中国训诂研究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训诂与民族民俗文化研讨会”由中国训诂研究会、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省民俗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共同举办。这是训诂学界和现代民族民俗文化学界的首次正式合作。会上就“训诂与民俗文化”“训诂与地域文化”“近30年训诂学回顾与展望”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 标签: 文化研讨会 民族民俗 训诂学 理事会 中国 民俗文化学
  • 简介:本文针对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基于系统功能语法并结合汉语语料的特点建立了一个人际意义分析框架,涉及语气、人称、情态、语气强度和归一性。经过对人物话语中的人际意义选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在人际意义层面得到明显体现,尤其在互动角色、互动方式、互动态度、互动指向等方面。论文在语法层面上对所发现的人际意义特征进行详细描述,旨在探索人物性格的语言学分析方法,通过揭示性格特征与语言特征之间的具体联系,加强人物性格解读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 标签: 自我为中心 人物性格 人际意义 互动 系统功能语法
  • 简介:学者们对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不同看法。日语动词的存续体表示动作或行为所造成的状态、所形成的结果还保留着。通过对日语动词存续体译成带句尾“了”的句型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现代汉语句尾“了”的特性,并得出一个与已有观点不同的结论。

  • 标签: 句尾“了” 日语动词存续体 发生 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