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介入治疗是目前心血管介入治疗研究领域热点之一。每一种TR介入器械的术中超声心动图监测均具有其独特的影像学特点。K-Clip™经导管三尖瓣瓣环成形系统为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采用瓣环成形原理的TR介入系统,亦为国际上首个采用夹合方式达到环缩目的的经导管瓣环成形系统。但目前国内尚缺乏针对经导管三尖瓣瓣环成形术的超声心动图术中监测流程的报道。笔者基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施K-Clip™植入的自主经验,总结了其术中监测的二维、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标准切面和操作技巧,旨在与国内同行分享该系统成功植入的经验,也为国内未来经导管三尖瓣瓣环成形器械的术中超声监测提供参考。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尖瓣反流 三尖瓣环 瓣环成形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联合督导管理对甲状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研究组术后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联合督导管理,对照组行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术后恢复质量(QoR-40评分)、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及术后并发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QoR-40评分随术后护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且研究组术后1、2、4、6个月的QoR-4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or、CRP水平及WBC波动明显,且研究组术后1、3 d的Cor、CRP水平及WBC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32%(6/53),低于对照组的26.42%(14/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44,P<0.05)。结论基于循证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联合督导管理可有效降低围术期患者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甲状腺癌根治术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督导管理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指南推荐方法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伴高级别异型增生(HGD)或浸润癌(INV)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肝胆胰外科行胰腺切除术且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为IPMN的363例患者资料。男性230例,女性133例,年龄(61.7±10.1)岁(范围:19~83岁)。低级别异型增生(LGD)-IPMN 228例,HGD/INV-IPMN 135例。比较欧洲胰腺囊性肿瘤循证指南(EEGPCN)绝对手术指征(AI)和国际胰腺病协会(IAP)指南高危特征(HRS)的诊断效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HGD/INV-IPMN的独立相关因素。结合EEGPCN相对手术指征(RI)或IAP指南令人焦虑特征(WF)及HGD/INV-IPMN相关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8 种组合(组合Ⅰ~Ⅷ)((1)CA19-9≥37 U/ml;(2)主胰管最大径5.0~9.9 mm;(3)强化附壁结节<5 mm;(4)病变相关的急性胰腺炎;(5)a病变最大径≥40 mm;(5)b病变最大径≥30 mm;(6)病变囊壁增厚或强化;(7)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2;(8)肿瘤位于胰头颈钩突部;(9)血清癌胚抗原≥5 μg/L)诊断HGD/INV-IPMN的效能。评价诊断效能的参数还包括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等。结果可纳入AI或HRS的HGD/INV-IPMN 患者比例分别为49.5%(92/186)和48.3%(85/176)。未纳入AI的患者,肿瘤部位、囊壁增厚或强化、CA19-9升高、NLR≥2及癌胚抗原升高与HGD/INV-IPMN相关(P值均<0.05),其中肿瘤部位(胰头颈钩突部比胰体尾,OR=3.284,95%CI:1.268~8.503,P=0.014)、囊壁增厚或强化(有比无,OR=2.713,95%CI:1.177~6.252,P=0.019)、CA19-9(≥37 U/L比<37 U/L,OR=5.086,95%CI:2.05~12.62,P<0.01)和NLR(≥2比<2,OR=2.380,95%CI:1.043~5.434,P=0.039)是HGD/INV-IPMN的独立相关因素。综合评价诊断效能,危险因素组合Ⅷ((1)(2)(3)(4)(5)b(6)(7)(8)(9)≥4/9)的准确率最高(71.0%),特异度(73.0%)和灵敏度(62.0%)适中,AUC为0.75;组合Ⅶ((1)(2)(3)(4)(5)a(6)(7)(8)(9)≥4/9)的特异度最高(83.0%),AUC为0.75;组合Ⅵ((1)(2)(3)(4)(5)b(6)(8)(9)≥3/8)的灵敏度最高(74.0%),AUC为0.72。结论符合EEGPCN AI的IPMN患者,建议积极手术治疗,否则建议采用本研究不同危险因素组合诊断HGD/INV-IPMN,以相对准确且简单地帮助外科医师判断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手术时机,避免LGD-IPMN患者接受过度治疗和降低HGD/INV-IPMN的漏诊率。

  • 标签: 胰腺肿瘤 乳头状瘤 手术指征 诊断效能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成组责任制管理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方法2018年7~1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实施医护同步全程服务责任制管理模式,并应用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围术期护理中,比较实施前(2018年1~6月)及实施后(2018年7~12月)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者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施后患者对护士对护理排班、护理流程、健康宣教、心电监护、并发症护理等方面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护成组责任制管理能有效规范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围术期护理流程,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 标签: 医护成组责任制管理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 快速心律失常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对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普通外科于2015年6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肠梗阻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肠梗阻导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退热时间、排气时间、气液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根据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干扰素γ等指标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机体炎性应激状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泌素、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ne intrestinal peptide,VIP)等胃肠激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2.08±1.17) d、退热时间(3.36±1.89) d、排气时间(2.12±1.45) d、气液平消失时间(2.58±1.61) d、住院时间(9.22±2.13) d ,对照组分别为(6.26±2.52)、(5.68±2.44) 、(6.18±2.24)、(7.34±2.23) 、(17.49±3.46)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3、0.024、0.035、0.014、0.002)。对照组患者治疗前CRP为(105.62±11.96) mg/L、IL-6为(657.31±49.67) ng/L、IL-8为(463.53±31.74)ng/L、干扰素γ(47.24±9.66) ng/L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分别为(106.07±12.03) mg/L、(678.46±51.19) ng/L、(471.68±32.03) ng/L、(46.84±9.28) ng/L,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CRP为(86.25±9.16) mg/L、IL-6为(373.25±24.18) ng/L、IL-8为(211.26±20.83) ng/L、干扰素γ为(35.42±7.52) ng/L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分别为(53.72±7.68) mg/L、(184.27±16.92) ng/L、(82.51±11.35)ng/L、(19.65±3.46) ng/L,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1、0.015、0.029、0.011)。治疗前治疗组患者胃泌素为(180.89±21.17) ng/L、胃动素为(336.73±7.23) ng/L、VIP为(102.87±13.49) pg/L,对照组分别为(192.32±21.69) ng/L,(357.46±7.29) ng/L,(109.31±13.53) pg/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胃泌素为(65.57±8.72) ng/L、胃动素为(135.71±14.38) ng/L、VIP为(55.07±7.15) pg/L,对照组分别为(110.35±13.86) ng/L、(231.93±21.95) ng/L、(81.56±10.59) p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3、0.021、0.014)。结论肠梗阻导管可有效提高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降低机体炎性应激反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 标签: 结核性腹膜炎 肠梗阻 肠梗阻导管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前,白塞病合并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但术后瓣周漏、瓣膜撕脱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该文报道1例合并白塞病的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随访2年,超声心动图提示人工瓣膜流速、跨瓣压差处于正常范围,无明显瓣周漏;心脏增强CT扫描未见瓣叶增厚、撕脱情况,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白塞病
  • 简介:摘要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逐渐成为治疗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的重要手段,而早期TAVR的适应证只限于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或者外科手术高危的重度AS患者。随着临床数据的积累,如今TAVR适应证已拓展至外科手术中危的患者。近期随着SUBTAⅥ、NOTION,尤其是PARTNER 3,Evolut Low Risk等研究结果的发布,在外科低危患者中进行TAVR的证据越来越充足。但是临床实践中低危患者往往与低龄患者有一定重叠,故不可避免的要面对TAVR瓣膜的耐久性、较高起搏器植入率及轻中度以上瓣周漏和TAVR后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等问题。该文结合TAVR治疗低危重度AS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结果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低危 随机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经皮导管介入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术后三尖瓣反流的发生率、预后及反流发生或加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 108例经皮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新发三尖瓣反流及反流加重的预后和危险因素。结果24例术后新发三尖瓣轻度以上反流,发生率为2.1%;5例术前合并轻度以上三尖瓣反流的患儿中4例反流较术前减轻;随访过程中患儿均未发生重度需要手术干预的三尖瓣反流。单因素分析发现介入手术时间、残余分流是介入术后新发轻度以上三尖瓣反流的危险因素(均P<0.05)。二元回归分析发现封堵器大小(OR=1.48,95%CI:1.13~1.9)、残余分流(OR=6.53,95%CI:1.69~25.30)是新发三尖瓣反流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后有一定的三尖瓣反流发生率,但一般不会出现需干预的后果。手术时间越长、封堵器型号越大、残余分流的存在是导致术中或术后新发三尖瓣反流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三尖瓣反流 间隔封堵器 回顾性研究
  • 作者: 杨方英 华荣誉 吴婉英 毕丹凤 吴怡 王锦毓 高利琴 梁冠冕 吴红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2
  • 出处:《肿瘤研究与临床》 2020年第07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浙江省肿瘤医院护理部,杭州 310022,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杭州 310053,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浙江省肿瘤医院静脉治疗中心,杭州 310022,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肿瘤外科,杭州 31002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据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的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行PICC置管肿瘤患者1 032例,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PICC置管后上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检验,采用图形校准法对列线图进行验证。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栓史(HR=27.82,95% CI 8.17~94.88,P<0.01)和高脂血症(HR=3.01,95% CI 1.31~6.93,P=0.009)是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C指数为0.71(95% CI 0.63~0.80),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1周、2周、1个月内预测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概率的校准曲线略偏离标准曲线,提示该模型有可能高估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结论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且可操作性强,可以用于预测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从而识别高危患者,为制定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上肢静脉血栓形成 肿瘤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超声声像图特征与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抽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接受治疗的IDC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分析患者肿瘤组织超声声像图特征,同时检测HER2、Ki67表达,分析超声声像图特征与HER2、Ki67表达的关系。结果IDC患者超声声像图特征主要表现为肿瘤形态不规则、有毛刺,癌灶最大切面直径≥2 cm,后方回声衰减,微钙化,周边有高回声晕、早增强、高增强及晚消退等;60例IDC患者中有34例HER2阳性,阳性率为56.67%,有50例Ki67阳性,阳性率为83.33%;最大切面直径≥2 cm、增强水平及增强时间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r1=0.406,r2=0.555,r3=0.323,P<0.05),与其他超声声像图特征相关性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切面直径≥2 cm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r=0.466,P<0.05),与其他超声声像图特征相关性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DC患者存在HER2、Ki67高表达现象,这些标志性分子与肿瘤组织生物学行为存在紧密联系,其中HER2主要与肿瘤大小及增强方式和增强水平有关,而Ki67主要与肿瘤大小有关。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超声声像图 人表皮生长因子-2 Ki67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骨科机器人辅助下微创置入前柱螺钉与前环内置外固定(INFIX)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7例; 年龄16~68岁[(41.8±3.2)岁]。前柱螺钉组(22例)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前柱螺钉固定骨盆前环骨折;INFIX组(20例)采用INFIX固定骨盆前环骨折。骨盆后环损伤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比较两组骨盆前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患者负重时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的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2 d按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盆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评估功能情况。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11.3±0.5)个月]。前柱螺钉组骨盆前环手术时间为(33.4±2.6)min,INFIX组为(30.2±2.9)min(P>0.05)。前柱螺钉组术中出血量为(15.9±3.1)ml,INFIX组为(41.4±6.2)ml(P<0.01)。前柱螺钉组术中透视次数为(12.2±2.4)次,INFIX组为(14.7±2.5)次(P>0.05)。前柱螺钉组负重时VAS<3分的下床活动时间为(3.2±0.4)周,INFIX组为(6.6±1.2)周(P<0.01)。前柱螺钉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7±1.4)周,INFIX组为(16.2±1.9)周(P<0.01)。根据Matta评分标准:两组骨盆后环复位质量优良率均为100%;前柱螺钉组骨盆前环复位质量优16例,良6例,优良率为100%,而INFIX组优11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0.0%(P<0.05)。末次随访时前柱螺钉组Majeed功能评分优1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0.9%;INFIX组优10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80.0%(P<0.05)。两组术中均未出现血管、神经、精索等重要组织损伤。前柱螺钉组术后未出现感染、精索损伤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INFIX组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2例,股外侧皮神经症状4例,异位骨化1例;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情况。结论与前环INFIX内固定比较,骨科机器人辅助下前柱螺钉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具有出血量少、下地时间早、骨折愈合快、骨折复位质量良好、术后功能恢复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机器人 骨盆 骨折固定术,内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腔内超声(ICE)引导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和左心耳封堵(LAAC)"一站式"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58例行导管射频消融和LAAC"一站式"手术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男34例,女24例,年龄(64.3±8.3)岁,年龄范围为41~80岁。记录特殊房间隔解剖、房间隔穿刺时间、房间隔穿刺成功率、术中透视时间及曝光量、"一站式"手术成功率等指标。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26例,持续性心房颤动32例。房间隔穿刺时间为(708±179)s,术中透视时间(25.6±8.9)min,术中X线曝光量为(537±394)mGy。房间隔穿刺成功率为100%(58/58),肺静脉电隔离成功率为100%(58/58),左心耳满意封堵率为98.3%(57/58)。结论ICE引导下行导管消融和LAAC"一站式"手术可行、有效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心房颤动 "一站式"手术 心腔内超声 导管消融 左心耳封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房驱动灶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84例持续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52~75岁,采用传统单纯消融肺静脉治疗方案;研究组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51~73岁,在肺静脉隔离基础上,采用分散电图指导下驱动部位消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GF-β及MMP-9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术中房颤终止率及术后6个月房颤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TGF-β、MMP-9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F-β、MMP-9水平均得到显著提升(均P<0.05),且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31.37±4.75)μg/L比(35.38±5.28)μg/L,(143.58±19.45)μg/L比(155.16±20.58)μg/L](均P<0.05)。研究组术中房颤终止率为90.48%(38/42),术后房颤复发率为7.14%(3/42),对照组术中房颤终止率为73.81%(31/42),术后房颤复发率为23.81%(10/42),两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房驱动灶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清TGF-β、MMP-9水平,降低房颤复发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房驱动灶 转化生长因子-β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成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的价值,并与ADC直方图特征的预测性能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至9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195例乳腺病变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完整乳腺MR检查,包括合成MRI、DWI和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所有手术标本经病理证实。采用PyRadiomics软件提取定量参数的直方图特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HER2阳性与HER2阴性乳腺IDC患者的合成MRI定量参数[T1、T2和质子密度(PD)]及ADC值的直方图特征差异。采用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变量预测HER2表达状态的预测性能。结果最终纳入122例乳腺IDC患者的122个病灶。其中31例为HER2阳性,91例为HER2阴性。HER2阳性与HER2阴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ER2阳性与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中PD中位数、PD平均值、PD峰度、T1 10th位数、T1平均值、ADC值直方图的峰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D中位数分别为79.80(75.90,83.90)ms、76.56(72.59,79.09)ms,Z=-3.46,P<0.01;PD平均值分别为78.89(74.80,84.01)ms、75.99(71.70,78.63)ms,Z=-2.61,P=0.01;PD峰度分别为6.45(3.45,7.54)、5.04(3.55,5.58),Z=-2.21,P=0.03;T1 10th位数分别为731.52(668.50,975.39)ms、726.51(588.38,852.19)ms,Z=-2.54,P=0.01;T1平均值分别为1 161.97(1 063.56,1 253.78)ms、1 072.75(989.39,1 154.04)ms,Z=-2.21,P=0.03;ADC值直方图的峰度分别为4.75(2.72,5.91)、3.82(2.69,4.39),Z=-2.43,P=0.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D中位数(P=0.004)与T1平均值(P=0.004)是HER2表达状态的独立预测因素,两者构建的逻辑回归模型预测HER2表达状态的AUC为0.853(95%CI 0.779~0.926),灵敏度为71%,特异度为81%。ADC值直方图的峰度预测HER2表达状态的AUC为0.714(95%CI 0.611~0.817),灵敏度为45%,特异度为85%。DeLong检验提示二者的诊断效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8,P=0.04)。结论合成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在预测乳腺IDC的HER2表达状态方面具有较好的效能,可能辅助个体化的抗HER2靶向治疗计划的制定。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直方图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新乡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35例淋巴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将其分为血栓组(n=23)、非血栓组(n=112)。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PICC置管静脉、导管尖端位置、PICC置管肢体等数据,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对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淋巴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7.04%(23/135)。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置管静脉为头静脉、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上2/3内、导管直径/静脉直径比值≥67%是淋巴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淋巴瘤化疗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置管静脉为头静脉、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上2/3内、导管直径/静脉直径比值≥67%。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高危人群,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标签: 淋巴瘤 化疗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28例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后患者测定门静脉压力梯度及其对普萘洛尔的反应性。结果表明,术后第3天患者门静脉压力梯度基线压力平均为(15.1±11.2)mmHg。对普萘洛尔有反应者15例,剂量增至100 mg/d仍无反应者13例。患者对普萘洛尔的降压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并存在量效反应。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价Prizvalve®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的单组观察性研究,入选2021年3至5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的外科手术高风险或不适合常规外科手术的11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评估后使用Prizvalve®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人工瓣膜植入后立即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和峰值流速,计算即刻器械成功率。即刻器械成功定义为:(1)器械成功进入血管入路、被输送、释放和植入,输送系统成功撤出体外;(2)植入瓣膜达到预期的疗效,即手术结束时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20 mmHg(1 mmHg=0.133 kPa)或主动脉瓣最大流速<3 m/s,且无严重的人工主动脉瓣反流或瓣周漏。术后30 d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术后30 d内全因死亡及严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致残性出血性或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78.1±6.3)岁,其中男性8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患者10例。1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器械的输送、释放和植入,输送系统成功撤出体外。术后即刻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为(7.55±4.08)mmHg,峰值流速为(1.78±0.44)m/s,与术前相比平均跨瓣压差以及峰值流速均下降(P均<0.05)。无严重的人工主动脉瓣反流或瓣周漏,11例(11/11)患者均达到即刻器械成功。术后30 d,11例患者中无死亡及严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主动脉瓣平均压差为(9.45±5.07)mmHg,峰值流速为(2.05±0.42)m/s,均维持在较为理想的水平,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对于中国人群中传统手术高风险或不适合常规外科手术,且为传统内科治疗无法逆转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使用Prizvalve®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是一种可行的、相对安全的方法,可进一步开展第2阶段的临床研究。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球扩式瓣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采用双指引导管对吻技术取出部分脱载冠状动脉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入选2016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冠状动脉支架部分脱载的6例冠心病患者,使用双指引导管对吻技术尝试取出脱载支架。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临床诊断信息,记录支架取出的成功率,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年,记录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共入选6例支架部分脱载的患者,男性3例(3/6),年龄49~68岁,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4例(4/6),稳定型心绞痛2例(2/6)。所有患者均成功将部分脱载的冠状动脉支架取出体外。除1例患者放弃再次置入冠状动脉支架外,另外5例均成功置入冠状动脉支架。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随访1年,无死亡病例,无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需要取出部分脱载的冠状动脉支架的患者,双指引导管对吻技术安全有效。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脱载 双指引导管对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