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深静脉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以此来降低深静脉置入患者导管堵塞、局部静脉炎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使深静脉导管在临床的使用中发挥出最大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0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0例,观察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深静脉置管技术,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深静脉置管,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堵塞、滑脱以及局部静脉炎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对于静脉导管维护,优化深静脉导管管理流程,减少深静脉导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鼻型肠梗阻治疗各类肠梗阻的优势。方法回顾性2015年7月—2017年7月该院普外科室收治的16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参照数字对比法将1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鼻胃管减压治疗,观察组直接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治疗,记录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临床疗效及不同类型急性肠梗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腹痛腹胀环节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和影像学指标(腹部平片、CT)缓解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体有效率8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2%(P<0.01)。观察组对非癌性肠梗阻和大、小肠梗阻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导管减压治疗对非癌性肠梗阻、大肠梗阻的疗效要优于对癌性肠梗阻和小肠梗阻。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可迅速缓解不同类型急性肠梗阻患者梗阻状况,且鼻型肠梗阻导管有助于动态观察肠运动、腹部影像学特征,从而帮助锁定梗阻部位,明确手术指证,对提高手术效果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普外科留置导管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本院普外科开展手术并留置导管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并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发生导管脱落10例(10.0%),胆漏3例(3.0%),内瘘5例(5.0%),感染18例(18.0%),总发生率为36.0%,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普外科留置导管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抑制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临床安全程度,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堵塞的原因和减少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护理对策,方法2009年5月至2011年6月,60例留置PICC导管进行静脉输液、静脉高价营养及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4例留置PIcC患者发生完全性堵管无法再通而拔管,2例发生不全性赌管经处理后仍不全性赌管。结果PICC导管堵塞与护士操作不当、输注高浓度药物前后冲管及封管方法不正确、输血后未及时冲管及更换肝素帽,老年患者血液黏度异常有关。结论了解并合理应用PICc导管,正确的冲管及正压封管,配制浓度适宜的封管液,合理用药,严密观察,可防止导管堵塞,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导管针穿刺引流法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诊断为结核性胸腔积液,排除操作禁忌症,对108例具有适应症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穿刺针引入引导钢丝,并顺引导钢丝插入细胸导管,再作皮肤固定,对胸腔积液进行引流,观察症状改善及胸腔积液的变化。结果108例患者治疗后当日至1周症状明显改善,胸腔积液引流完全或余少量,有效率100%,不良反应27例患者自觉穿刺部位疼痛,占25%,其中8例牵涉胸背部痛,占7.4%,无其余不良反应。结论导管针穿刺引流法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操作快捷、简便、损伤小,能迅速缓解症状,胸腔积液引流快而完全,是目前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