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位超声引导下经臀部穿刺引流治疗粘连性深部盆腔脓肿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介入室治疗的粘连性深部盆腔脓肿患者24例,经臀部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远端肢体疼痛等,观察术后患者体温下降趋势及白细胞、C反应蛋白、脓肿最大径等指标,统计出血、疼痛、感染、肠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4例患者共28个脓肿均成功经臀部置管,引流后脓肿消失,术后无严重并发症。随访3~22个月,无脓肿复发,无远期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臀部穿刺引流治疗粘连性深部盆腔脓肿路径安全,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淋巴结穿刺淋巴管造影并胸导管栓塞治疗乳糜漏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乳糜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乳糜胸6例,乳糜腹1例,乳糜胸合并乳糜腹3例。所有患者均保守治疗失败。经淋巴结穿刺淋巴管造影明确乳糜池及胸导管位置后,经皮经腹穿刺乳糜池并引入微导管,胸导管造影显示漏口位置后使用弹簧圈联合组织胶进行栓塞。观察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除1例患者淋巴管造影未能显示乳糜池和胸导管而未行胸导管栓塞外,其余患者淋巴管造影明确漏口位置后成功实施胸导管栓塞。8例患者经皮经腹腔穿刺乳糜池获得成功,1例患者多次穿刺失败后改行透视引导下逆向穿刺胸导管近心端并获得成功。8例患者术后3~7 d引流液完全消失,1例患者术后引流量显著减少至120 ml/d。仅1例患者术后腹腔少量出血,无特殊处理,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淋巴结穿刺淋巴管造影并胸导管栓塞治疗乳糜漏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骶管阻滞用于新生儿肛门成形术麻醉的效果。方法拟行肛门成形术的肛门闭锁新生儿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T组采用传统盲探法行骶管穿刺,U组在超声引导下骶管穿刺。穿刺成功后均注射0.2%罗哌卡因1 ml/kg。记录2组患儿一次骶管穿刺成功情况、穿刺时间、骶管阻滞成功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U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升高,穿刺时间缩短(P<0.05),U组骶管阻滞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在超声下可见新生儿骶尾内容物及硬膜囊的终止处。T组出现1例穿刺针内回血,U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骶管阻滞用于新生儿肛门成形术麻醉的效果优于盲探骶管阻滞。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携带胃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行健康教育路径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脑梗死携带胃管出院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与观察组34例(给予延续护理中行健康教育路径管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康复情况、心理状态以及出院1个月内留置胃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后NIH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下降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的组间(F=10.145,P<0.05)、不同时点(F=8.273,P<0.05)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F=17.882,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12.03±1.61)分、HAMA评分(11.15±2.39)分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17.59±2.44)分、(16.08±2.87)分(t值依次为4.265、3.862,P<0.05)。出院1个月内观察组患者留置胃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28.13%(9/34)明显低于对照组55.88%(19/34)(P<0.05)。结论对脑梗死携带胃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行健康教育路径管理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与降低出院1个月内留置胃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在早产儿脐静脉置管干预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该院实施脐静脉置管治疗的早产儿120例,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体重增长速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体重增长速度快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在早产儿脐静脉置管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法按摩在血液病患儿PICC正常拔管困难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儿科血液病区发生的12例拔管困难案例,前6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无效后直接实施手术取管,后6例常规护理措施无效后使用手法按摩拔管。结果通过手法按摩5例拔管困难顺利拔管,拔出的导管表面均覆有白色纤维蛋白鞘。结论拔管困难时在排除血栓及导管异位的情况下采用我科首创的手法按摩可以使痉挛的血管舒张,使导管与血管壁相连处松懈,并且通过一定的力度使可能存在于导管表面的纤维蛋白鞘剥离,可以提高徒手拔管成功率,避免介入手术拔管及静脉切开手术拔管,降低患儿痛苦、减轻医疗费用,提升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浙江舟山渔区痛风石致双侧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自2001年3月至2019年3月我们共收治5例痛风石致双侧腕管综合征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3~68岁,平均65.7岁;病程1~13个月,平均4.3个月。2例双侧发病时间一致,3例时间间隔分别为15、23、48个月。痛风病史15~29年,平均23.5年,均合并有痛风性肾病。行腕管切开减压,痛风石清除,正中神经松解术治疗。围手术期严格饮食控制,降尿酸、肾功能保护及预防痛风急性发作。结果术后切口9侧Ⅰ期愈合,1侧Ⅱ期愈合。随访时间为5~60个月,平均41.3个月,9侧手指麻木症状完全消失,1侧麻木症状基本消失。根据顾玉东的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7侧,良2侧,可1侧。未见痛风石复发。结论浙江舟山渔区痛风石致双侧腕管综合征好发于长病程痛风病史且并发痛风性肾病的老年男性患者。及时手术并结合内科治疗可获得较理想的疗效。
简介:摘要PICC肿瘤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密切相关,自我管理水平越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就越高。本文主要从PICC置管肿瘤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影响因素、改善途径和评价方法4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帮助PICC置管肿瘤患者改善导管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完全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与标准PCNL治疗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限为从建库到2018年2月28日关于完全无管化PCNL和标准PCNL治疗肾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或回顾性病例对照试验,2名作者独立进行文献筛查和数据提取,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研究,2篇病例对照研究,共计781例患者,其中完全无管化PCNL组379例,标准PCNL组40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完全无管化PCNL组的手术时间短于标准PCNL组(WMD:-2.72;95%CI:-4.05~-1.39;P<0.001);住院时间短于标准PCNL组(WMD:-1.48;95%CI:-1.84~-1.11;P<0.001);术后镇痛需求低于标准PCNL组(WMD:-6.91;95%CI:-9.00~-4.82;P<0.001);两组在结石清除率、术后血红蛋白丢失量及输血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完全无管化PCNL在治疗选择性肾结石患者方面优于标准PCNL,可以明显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镇痛需求,而且不会增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单孔胸腔镜辅助手术(VATS)术中无尿管留置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250例择期行肺楔形切或段切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围术期留置导尿管,观察组围术期不留置导尿管,比较两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自行排尿间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下路尿症状量表(IPSS)评分、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自行排尿间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尿潴留、膀胱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尿路刺激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VATS手术术中不留置导尿管有利于提高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康复和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