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新刑事诉讼法进一步明确"证据制度是刑事诉讼基本制度",物证为主要研究对象物证技术学所发挥作用势必会越来越大。因此,高等院校必须重新审视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理念,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案目的,建构物证技术学为起点自然科学与法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大法学"学科体系,拓展法律人才知识结构,促进法学教育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 标签: 新刑事诉讼法 物证技术 法学教育发展 现代教育理念
  • 简介: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论语·颜渊》“劝尔民,莫轻讼,乡党都是好亲朋,有甚相争?”——王发越:《劝民歌》一从参酌各国法律、“务期中外通行”(沈家本)清末修律,到民国时期初步实现了法制现代[2],历程不可谓不艰辛。

  • 标签: 民国时期 考察对象 现代制度 文化传统 案卷 自由
  • 简介:各国反垄断法概括法律关系主体(致害人和受害入)用语不尽一致,并存在概念外延变动共性。致害人概念外延多被扩大,受害人概念外延多被缩小。正确理解这些概念有利于准确适用法律。反垄断法实施建立由“三层防护网”构成机制基础上。我国反垄断法受害人被表述为“他人”。“他人”“民事责任”之间关系不协调,使防护机制存在一定漏洞,有必要对之进行完善。

  • 标签: 概念外延 变动 法律适用
  • 简介:由于共同犯罪本人犯罪与他人犯罪密不可分,因此共同犯罪案件犯罪人犯罪后揭发同案犯行为是否构成立功,关键看犯罪人揭发是否是同案共犯共同犯罪以外其他犯罪。对此判定,应根据犯罪人交代是否超过了自己罪行范围;作为共同犯罪人自己罪行内容之一同案犯共同犯罪行为,仅限于犯罪人所知同案犯及行为范围之内,亦即不排除共同犯罪人即使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行为,也会因已超过自己罪行范围,而应以立功认定情形。

  • 标签: 共同犯罪 自己的罪行 他人的犯罪
  • 简介:不作为医疗过失案件.因果关系认定十分困难。倘若患者罹患是本身治愈率较低疾病诊疗过程又遭遇到医生过失(不作为).最终导致了死亡遗留下重大后遗症严重后果.仅仅因为不能证明医生不作为与患者死亡留下后遗症之间因果关系而否定对患者一切救济显失法律公平。日本最高裁判所针对此种情况.平成12年判决首次创设了“相当程度可能性”侵害这一概念.一定限度内对给“生存可能性”这样法益所造成侵害提供救济.随后又通过三个相关判例对该理论进行了拓展。关于“相当程度可能性”究竟是一种法律所保护利益还是因果关系证明缓和在日本实务界与理论界尚存在争议。

  • 标签: 不作为 过失 可能性侵害 法益 因果关系缓和
  • 简介:“要件审判九步法”为民事诉讼所设计,但也可对刑事诉讼行政诉讼提供参考。特定环境司法方法、司法公正的确认包括两者关系的确认,优于对两者模式概念普遍性追寻。“要件审判九步法”提出,实际上表明司法方法设计本身即存在一个逻辑困难:将一个要素,若干有限要素,“方法表”中加以限定,会遗漏其他也可能是重要要素,而无穷无尽地排列各种要素等于是无法界定“一个司法方法”固定要素。“要件审判九步法”建构积极意义,正在于尽力着眼具体司法实践,探索具体解决司法方法问题手段,并包含了一个学术意义潜在逻辑张力,即暗示司法方法开放性。

  • 标签: 司法方法 管理 修辞 司法公正 公共认同
  • 简介:我国正在尝试一种国内从无先例司法改革——对5种适用非监禁刑罚罪犯实施社区矫正,他们规范地社区服刑。这项司法改革旨在改变“刑罚就是关押”、“犯罪改造是监狱责任”传统观念,彰显着现代刑罚先进理念。司法部确定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省(市)进行社区矫正工作试点省(市)。社区矫正充分体现了立法本意的人道主义原则。此举是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罚制度有益探索与实践,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心灵 劳动 试验 社区矫正工作
  • 简介:死刑减少与废除,根本是立法问题。但在我国刑法暂时没有大幅度修改情况下,通过司法途径来控制死刑适用,无疑起到异曲同工作用死刑适用上,命案显然是适用死刑率最高,也最具有典型意义。某市中级法院近3年被改判11件死刑命案为研究对象,从实证角度就死刑命案被改判原因、死刑适用存在问题困难以及死刑标准具体把握,并寻求一些切实可行解决路径。

  • 标签: 死刑 命案 标准
  • 简介: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伪造证据、毁灭证据、妨害作证罪罪状表述模糊,实务适用混乱,法律效果已经处于弊大于利状态。本罪作为一种真正身份犯,来源于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与辩护权发展息息相关。随着我国辩护权规定不断发展完善,刑事诉讼法相应修改刑事一体化为视角进行考查,本罪不再适合规定为真正身份犯,应删除《刑法》第306条,与《刑法》第307条合并,将律师与司法工作人员共同作为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不真正身份犯主体。

  • 标签: “律师伪证罪” 真正 不真正 身份犯
  • 简介:调解或者判决作为司法产品存在供求平衡问题,宏观层面,调解、判决供给过量不足,将扭曲司法资源配置,导致司法无能或者司法失效;微观层面,法官提供司法产品不能满足当事人效用,则或者走向强制调解,削弱正当性基础,或者案结事未了,申诉上访不断。本文因此尝试博弈论视角下探讨判调结合纳什均衡状态及其形成条件。

  • 标签: 司法能动 司法克制 判调结合 均衡 博弈
  • 简介:本文工业社会中工业事故职业危害导致的人身伤害以及类似人身伤害特征分析为切入点,探讨受雇人人身伤害赔偿与补偿问题,并通过受雇人人身伤害赔偿、补偿规则历史演变,分析受雇人人身伤害权利救济方式转变,即由侵权行为法向社会保障法过渡及二者受害人权利救济方式结构调整:现代社会中,侵权行为法权利救济结构中所占比重下降社会保障法所占比重上升是历史必然.

  • 标签: 侵权行为法 社会保障法 受雇人 人身伤害 权利救济 补偿规则
  • 简介:缺失家庭是指因意外事件导致家庭成员死亡严重伤残,原有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庭严重残缺,家庭功能及家庭成员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家庭。缺失家庭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遇到新问题,社会救助法明确规定对缺失家庭救助,与我国宪法立法精神相一致,是国家和社会对于公民生活现状关注具体体现。从我国社会现实问题出发,提出一些对于缺失家庭法律救助制度初步设想,希望对缺失家庭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建立有所贡献。

  • 标签: 缺失家庭 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法
  • 简介:女性犯罪是犯罪预防研究不可忽视重要领域,婚姻家庭与女性犯罪息息相关,但对婚姻家庭女性犯罪领域研究还十分欠缺。本文大量案例为基础分析了婚姻家庭引发女性犯罪形态,研究了犯罪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预防措施。

  • 标签: 婚姻家庭 女性犯罪 犯罪原因 犯罪预防
  • 简介:一、导言(一)语言游戏语境选择:本文目的方法“公班衙”“公司”为英文“company”或者为荷兰文“Compagnie”一词中文翻译,这是诸多中文文献共识。然而,与制度有关而值得进一步探究问题是:19世纪中期之前,“公班衙”、“公司”主要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以下简称EIC)专用名词,

  • 标签: “公司” 制度 英国东印度公司 信息 语词 解读
  • 简介:对指定辩护律师作用,现行法质量标准是“客观职守型援助”,而更高要求是“合理有效性援助”。D县为个案,通过与委托辩护律师对比研究发现,指定辩护实践存在“作用阶梯”现象。从定量角度分析,指定辩护律师庭审中表现明显不如委托辩护律师,后者相对积极;指定辩护律师在案件定性方面作用不大,较之委托辩护略有不如。而从司法人员评价出发,指定辩护律师发挥整体作用也不及委托辩护律师。究其原因,指定辩护律师介入诉讼时间过晚、刑事法律援助经费保障不充分、指定辩护质量监控机制偏于形式是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加强指定辩护律师作用、提高辩护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这些内、外因素调整与变化。此外,确立适当改革目标也是不可或缺。

  • 标签: 指定辩护 委托辩护 客观职守型援助 合理有效性援助 作用阶梯
  • 简介:有效、可撤销、效力待定及无效制度仅仅是合同法上合同效力评价规则,不妨碍其他民事规则、行政法规则、甚至刑法规则同时适用。合同无效有时可以更好地惩戒不法当事人,但有时却使得不法当事人逃离合同约束,从非法行为获利,甚至还会损害合同善意相对人以及和合同相关善意第三人利益。合同相对无效绝对无效区分,能有效保护善意相对人和善意第三人,有力地回应现代商事交易安全需要。

  • 标签: 相对无效 绝对无效 善意相对人 技术化 效力评价
  • 简介:<正>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对于法院判例所持不同态度,大体上构成了英美与大陆两大法系主要区别。英美法国家把“遵守先例”作为它立法司法原则,不仅承认法院判决对于法令补充与解释作用,而且认为没有成文法规情况下,法院先前判决就是法律。由判例

  • 标签: 判例法 先例原则 两大法系 法院 法律体系 成文法规
  • 简介:<正>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开展,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社会上出现了人、财、物大流动。从而,使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尤其是盗窃、抢劫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加上广东毗邻港、澳,流窜犯罪境外人员入境犯罪案件不断增多,案犯作案时间短,逃离现场快,给广东社会治安和刑侦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如何有效地控制减少刑事案件,特别是盗窃、抢劫案件发生,及时抓获打击现行犯罪分子,这是当前刑侦部门急待研究和解决问题。本文就技术预防概念及其

  • 标签: 预防犯罪 预防工作 技防工作 犯罪分子 技术方法 公安机关
  • 简介:使用指导性案例核心是确定是否为类似案件。中国法官在实践判断待判案件与指导性案例是否相似的主要支点是案件争议点关键事实。使用指导性案例要妥当进行类比推理。指导性案例不同部分在案例裁判具有不同作用指导性也具有多重形式,可普遍是案例使用基本要求。不能因指导性案例可能偏差否定案例指导制度。为了实现公正与法治,需要变隐形使用为明示适用。

  • 标签: 指导性案例 类似案件 类比推理 指导性 指导性案例的使用
  • 简介:股份清偿债务[1]是重整计划重要偿债方式,但我国破产法缺乏关于股份清偿债务具体规定。司法实践,股份清偿债务往往存在股份定价方式简单、定价不公允、定价程序不透明、商誉泡沫严重、未考虑非控股权折价流动性不足折价以及债务人重整后业绩太差等问题,债权人权益容易重整程序受到二次伤害。股份清偿债务既涉及法律,更涉及投资,本质上与重大资产重组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借鉴重大资产重组有关保护投资者权益做法。管理人应当委托评估机构对债务人股东权益价值进行评估,重整计划必须详尽披露股份定价依据,而不能仅仅依靠债务人清偿能力评估报告。属于重大重整计划,必须聘请独立财务顾问对股份定价公允性发表意见。如果股份定价采用未来收益法而不是资产基础法,重组方债务人大股东应当作出业绩承诺,债权人获得股份权利性质可以有别于债务人原股东保留重组方获得股份。此外,有财产担保债权组没有通过股份清偿债务重整计划,人民法院不得强制裁定批准重整计划而侵害有财产担保债权人别除权。

  • 标签: 重整程序 以股份清偿债务 重大资产重组 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