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选用1992~1996年内蒙古西部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记录相应天气气候资料,分别从增雨作业方式和作业效果两方面,对飞机人工增雨进行了较完整分析和探讨。1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方式1.1安—26飞机增雨作业方式1.1.1直线式飞行作业:飞机在作业区上空...

  • 标签: 飞机 人工增雨作业方式 效果检验
  • 简介:为探求陕西渭南地区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特征预测方法,切实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利用陕西渭南市华州区设施农业试验点日光温室2014—2016年冬季(11—3月)棚内外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对比分析逐步回归方法,对冬季晴天、多云、阴天天气条件下温室内温、湿度日变化特征最低气温预报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内温、湿度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变化,气温最低值均出现在日出前后,于午后13—14时达到最高值,相对湿度则相反;夜间温、湿变化相对稳定,湿度接近饱和状态;晴天时温、湿度变化幅度大于多云和阴天时。试验建立日光温室内未来一天最低气温预报模型,通过检验,其误差值在2℃范围内准确率达到80%以上,预报准确率可满足业务应用。

  • 标签: 日光温室 小气候 温度 相对湿度 预测方法 渭南华州
  • 简介:采用WRF模式对2005年“海棠”台风登陆福建省前后24h内所造成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利用模式输出结果,借助位涡理论分析位涡与台风低压流场降水关系,并结合对风场、相当位温、相对湿度等诊断量分布特征分析,探讨了台风强降水发展和维持机制。结果表明,310K等熵面上高位涡发展演变较好反映了台风低压系统路径移动以及强度变化过程。暴雨中心主要出现在位涡大值区及其偏东北方向,且位涡气块回旋少动,与暴雨发展维持密切相关。高位涡区主要位于等熵面坡度和梯度最大处,当等熵面上下贯通,对流层高层高位涡沿等熵面下传,形成位涡柱时,有利于暴雨增幅。台风环流内水汽充足,上升运动强烈,也有助于此次台风降水强度持续强大。

  • 标签: 台风暴雨 位涡 等熵面 数值模拟
  • 简介:区域自动气象站是精细化天气预报服务重要基础,由于野外工作条件复杂恶劣,,区域自动气象站多见各种故障,其数据对天气预报分析造成一定困扰,也影响气象资料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文主要针对自动气象站常见仪器故障,从实践经验中介绍仪器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中累积一些经验。供日常工作中参考,提高区域自动气象站设备运行安全性和数据完整性。

  • 标签: 自动站 常见故障 日常维护
  • 简介:利用区域气象观测资料、常规观测资料、雷达和NCEP资料,对2010年6月19日江西创历史大暴雨过程成因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江西典型暴雨形势背景下,具有显著中尺度特征;强降水落区位于地面中尺度切变线附近,中尺度系统提前或同时于强降水生成;强降水位于低层水汽通量大值中心前端和水汽强辐合重叠区域,与强上升运动区θse≥78℃高能舌北侧密集锋区对应;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合并使降水加强,东西向直线排列MCS不断向东移动造成持续强降水,落区位于TBB低值区和邻低值中心大梯度区;中-β尺度强回波带稳定且具高降水效率,并形成"列车效应";辐合线、逆风区、中气旋和中层冷侵入等促进强降水发生和维持。

  • 标签: 强降水 中尺度 MCS 强回波
  • 简介:1引言截止2007年9月底,莆田市气象局按照中国气象局“三站四网”要求,联合莆田市国土资源局共同安装了18套自动气象站,至此,莆田市一共安装T39套自动气象站。莆田是个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特别是山区降水对地质灾害影响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与莆田市国土局雨量数据共享成为首要解决问题。

  • 标签: SERVICES 数据共享 XML web 自动站 中国气象局
  • 简介:蒸散发量是流域水文过程关键因子。由于缺乏区域面上实际蒸散发量长期观测,很难得到长时间序列蒸散发时空变化趋势。因此,本研究首先利用架设在黄河源若尔盖地区涡动相关系统观测2010年全年蒸散发资料进行分析,对欧洲中心提供ERA-interim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地表变量再分析数据集进行了局地适用性评估,并依据再分析蒸散数据集,基于统计学方法分析了1979-2014年黄河源区蒸散发量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ERA-interim蒸散发再分析资料在黄河源区适用性较好,均方根误差为0.63,NCEP蒸散发再分析资料在4-7月、10-12月模拟值偏高,均方根误差为0.81。(2)进而利用ERA-interim蒸散发再分析资料,基于MannKendall方法Sen斜率(Sen’sslopeestimator)检验法,分析了黄河源区蒸散发量在1979-2014年期间变化趋势。黄河源区蒸散发量总体上呈现北高南低年变化趋势,北部兴海—共和—贵德地区增加最为迅速,年变化率在1.5-2.5mm/a,西南部曲麻莱—治多—玉树地区减少最为明显,变化率为-1.0--0.5mm/a,东南部玛沁—玛曲—久治地区蒸散发量变化在0.5-1.0mm/a。(3)利用滑动t检验和SQMK(SequentialMannKendall)方法检测出发生突变年份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

  • 标签: 黄河源区 蒸散发 长时间序列 趋势
  • 简介:在方案中较系统地总结了本省人工防雹作业指挥中涉及到天气气候特征、作业指挥方法、监测指标以及作业实施方案,对本省人工防雹作业指挥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人工防雹 作业 指挥 天气气候 青海
  • 简介:受科技部委托,2003年12月3日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主持对科技部攀登计划专项"海峡两岸邻近地区暴雨试验研究"项目进行了结题验收.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已按计划完成了预期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

  • 标签: 海峡两岸 项目 预期目标 科技部 计划 委托
  • 简介:利用气候资料、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低温冷害形成机制,采用GIS技术,分析了黑龙江省玉米低温冷害危险性和易损性,实现了玉米低温冷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并利用CMIP5中MRI-CGCM3模式模拟结果对黑龙江省2015—2044年玉米低温冷害风险进行预估。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共有24年是低温冷害年,其中12年是严重低温冷害年。松嫩平原大部、三江平原大部黑河南部是玉米一般低温冷害多发区,同时该区暴露性较高,如有重度灾害发生,则对全省粮食产量产生严重影响。未来30年,黑龙江省低温冷害发生概率有所减少,松嫩平原东部和南部是一般低温冷害高风险区,三江平原西部是严重低温冷害高风险区。

  • 标签: 黑龙江 玉米 低温冷害 危险性 预估
  • 简介:用寸滩与梧州水文站上百年长系列径流资料,分析研究了由于气候均值变化引起年径流均值、表征年径流年际变化幅度变差系数Cv表征其分布偏态特征偏差系数Cs变化.并研究了仅由均值变化引起这两个流域丰水、平水枯水年出现概率变化.所得结果对气候变化影响下水资源管理中适应对策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为了得到气候变化引起年径流均值和Cv、Cs值变化,除了应给出未来30年气候均值变化情景外,还应给出气候系列变异可能变化,修正原水文-气候基准系列自然波动.

  • 标签: 西南地区 径流 变差 偏差 气候变化 中国
  • 简介:对临安1959年12月-2011年3月大雪资料统计分析,得出临安大雪气候特征;对1995--2011年12次大雪过程天气形势分析,得出产生大雪主要天气系统有地面冷空气、500hPa高纬环流形势和中低纬南支槽、中低层逆温层、700hPa强盛暖湿气流或西南急流;冷空气活动路径主要有偏北路、西北路和偏北路加西北路,本文根据统计资料得出临安大雪预报步骤和方法。

  • 标签: 临安 大雪 气候特征 天气形势
  • 简介:利用MICAPS资料、NCEP1°X1°再分析资料以及榆林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17年7月25—26日榆林市区域性暴雨、局地大暴雨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Pa短波槽、700hPa低空西南急流和850hPa中尺度切变线是本次过程主要影响系统;700hPa西南急流为特大暴雨主要水汽输送系统,同时为强降水维持提供了不稳定能量。雷达反射率演变特征表明该次过程有两个强降水时段,第一阶段为位于榆林北部带状回波和南部孤立雷暴单体造成局地强降水,第二阶段为回波前部不断生成并发展多个强回波中心给榆林南部带来大范围短时暴雨。径向速度图上,在第二阶段对称正负速度中心表明700hP:存在明显西南低空急流;过程期间低空急流与强降水发生具有较高相关性,持续出现中心风速为15m/S以上西南急流对短时大暴雨产生有重要作用,低空急流强度直接影响着强降水强度,急流风速增幅越大,强降水雨强增幅越大。

  • 标签: 短时大暴雨 低空急流 雷达回波特征 径向速度
  • 简介:利用近十年青海省50个站点雷暴持续期等要活动参量,与三十年整编历史资料对应参量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近十年雷电所造成灾害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其活动变化规律和灾情特点,为气候变暖情况下雷暴变化气候特征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 标签: 雷暴 活动 灾情 分析
  • 简介:为了进一步认识闪电活动与对流层氮氧化物关系更准确地估算中国地区闪电产生氮氧化物(LNOx)总量,选取人口稀疏,工业生产水平较低青藏高原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基于LIS(LightningImagingSensor)和GOME-2(TheGlobalOzoneMonitoringExperiment-2)卫星探测仪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中部区域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闪电与对流层NO2垂直浓度(VCD)月均值资料时空分布特性和相关性。在此基础上,结合Beirleetal.(2004)LNOx估算方法,估算了中国内陆地区LNOx产量。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NO2与闪电与在年际趋势、空间分布季节变化上保持很好一致性,闪电密度与NO2VCD线性拟合相关系数为0.84,这表明青藏高原地区NOx受人为源影响小,是研究LNOx理想区域。基于拟合结果,估算得到中国内陆地区LNOx年均产量为0.15(0.03-0.38)Tg(N)a^-1。这一结论进一步缩小了以往研究中中国地区LNOx产量估算不确定范围,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闪电在中国气候变化中重要作用。

  • 标签: 青藏高原 闪电 LNOx 对流层
  • 简介:利用华中区域(河南、湖北、湖南3省)42站1960~2005年逐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资料,计算并详细分析了该区域年(季、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线性变化趋势、突变性周期性特征。结果发现:1)华中区域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最显著。2)平均最高气温在春、秋、冬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最低气温四季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冬季变化显著;平均气温日较差在夏、冬季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其中冬季降幅最大。3)全年有4个月平均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其中8月最为显著;平均最低气温在冬、春季为明显上升趋势,其他月变化趋势不显著;平均气温日较差在冬、夏季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1月最为显著。4)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一次由冷变暖明显突变;四季中,平均最高气温春、冬季突变显著,平均最低气温春、夏季突变显著。5)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存在显著2~4a周期变化。

  • 标签: 华中区域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平均气温日较差 变化趋势 突变
  • 简介:地下水资源是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重要水源之一,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2007~2013年降水和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吉林省中西部浅层地下水位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降水关系。结果表明:(1)2007~2013年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平均地下水位总体呈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升高空间分布特征,且年内年际变化中、西部区域差异较大。其中,西部地区地下水位年内波动幅度较小,且各测站年变化趋势差异较大,而中部地区年内波动变幅较大,且除长春站年变化幅度不大外,其余测站均呈上升趋势;(2)中部地区各测站年均、月均地下水位与年、月降水量基本呈正相关关系,地下水补给主要源自降水量入渗,而西部地区各测站地下水位与降水量相关性不显著,地下水位埋深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3)降水对地下水位影响表现在:年均浅层地下水位与年降水量整体保持一致变化趋势,降水量影响着浅层地下水位变化幅度;汛期前后地下水位变化变幅与汛期降水量有密切关系,且丰水年与枯水年汛期降水对春季地下水开采量缓解作用略有不同。

  • 标签: 地下水位 时空分布规律 降水量 相关性 吉林省中西部
  • 简介:应用常规与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PM2.5浓度监测资料,对2013年1月20~24日山西区域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本次雾霾天气过程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2013年1月20日14时至23日11时,由于相对湿度变化导致了3次轻雾转大雾过程;23日14~20时,由于PM2.5浓度增大经历了1次轻雾转霾天气过程。(2)地面弱气压场和较小风速以及PM2.5浓度上升和相对湿度增大为本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3)边界层逆温存在是雾霾低能见度过程形成必要条件,边界层有逆温层而不出现雾霾天气条件是:相对湿度〈50%,PM2.5日均值浓度〈75μg·m-3;逆温层下相对湿度大小是区别雾和霾天气指标。(4)相对湿度和PM2.5是决定能见度大小关键因子,其对能见度影响体现出明显阶段性特征,当相对湿度〈90%时,PM2.5浓度对能见度作用强于相对湿度,是影响能见度变化主要因子,但随着相对湿度增大,其对能见度影响相对增强,当能见度降至1km以下时,相对湿度成为影响能见度变化主要因子。

  • 标签: 持续性雾霾 阶段性特征 关键因子
  • 简介: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工作站版投入业务试运行已经近半年了,其图形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实时性好,信息量大,在今年汛期预报服务中显示出它优越性,其工作平台将逐渐取代以往业务流程,将来预报制作与发布也将在工作站上实现。1工作站版维护1.1资料不...

  • 标签: 工作站 使用技巧 气象信息 处理系统 综合分析 数值预报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