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HIV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泪水、乳汁、脑脊液、羊水和尿液以及其他液体、渗出液、分泌液中,目前仅证实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与体液可以传染,并且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随着艾滋病的迅速蔓延,危害护理人员健康的潜在因素日益增多。据统计医护人员群体中,遭遇职业暴露几率最大的是护理人员(事故率为63%),其次是临床医师(事故率为14%),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避免危险因素的伤害,正确应对职业暴露,积极做好防护。
简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现代医疗卫生事业水平的快速发展,临床影像诊断技术在不断革新,放射护理专业也随之有所发展。放射科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辅助患者进行X线、CT及数字胃肠造影等各项检查,其工作质量与放射诊断结果密切相关,甚至影响到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但是由于放射科就诊病患数量大、患者病情种类多且杂、防护措施不到位等原因,使放射的护理任务难度升高,导致放射科成为了医患矛盾和医疗事故的高发区。因此,在实际中要重视放射科护理的安全性,注意加强管理措施和预防手段,提升放射科的护理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在对神经内科护理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并分析相应的对策。方法:在 2019 年 1 月 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选取入驻我院的 100名神经内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 50名、对照组 50名。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的辅助措施。对照组给与常规辅助措施,最后对两组患者们出现的安全隐患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在经过了两种不同的辅助护理后,对患者们出现的安全隐患情况进行对比后发现。观察组内患者安全隐患情况和患者的治疗配合程度要优于对照组的指标,并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所得的数据对比不难得出,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分析 ,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可以大大的降低了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值得在临床大范围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内科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构建及其应用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心内科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这批患者进行随机平均分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包含患者10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机制,实验组则采取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在风险事项、护理缺陷、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程度上的变化。结果:实际数据表明,实验组的风险事项和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质量也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应用,提高了护理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更坚实的保证。鉴于此,该项技术应当在国内进行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心脏介入治疗是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介于内科与外科手术治疗之间,是一种有创的诊治方法;主要技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支架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心脏介入手术在影像学方法的指导下,通过专业心脏导管对心脏病进行确诊和治疗,复杂病例一般转外科搭桥治疗和分次完成手术来解决。心脏介入术不仅加大手术难度,且提高了术后安全转运和护理的各环节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过往的研究大多数注重手术的安全性,忽略了患者在转运过程的安全防护。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医护人员应注重术后患者的院内转运和护理,医护人员需要遵循术后的风险管理制度,转运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要冷静应对,避免因医务人员失误导致患者的二次伤害,保证患者安全转运,提高心脏介入手术救治的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具体的防范对策。方法随机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在 2016年 12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 200例患者,按照其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100例,给予呼吸内科安全隐患分析和预防对策护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安全隐患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为呼吸内科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分析安全隐患,并运用针对性的防范对策进行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降低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可以将其作为理想的护理方法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