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类染色体变异与生殖异常的关系。方法对来我院生殖中心门诊的15890例不孕不育患者进行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15890例病例中检出475例染色体核型异常,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2.99%,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13例,占23.8%,染色体结构异常123例,占25.9%,包括34例性染色体异常和89例常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多态239例,占50.3%,非多态性与多态性染色体异常核型在不孕不育症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别为1.48%和1.51%。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是导致不孕不育的分子基础之一,核型分析可发现染色体核型异常并从分子水平作出诊断,是预防出生缺陷重要技术。

  • 标签: 不孕不育 G显带分析 染色体异常
  • 简介:摘要肝细胞的出现使得以往人们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有了新的改观,并且受到世界各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次研究对肝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并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综述。

  • 标签: 肝细胞 神经系统疾病 治疗现状
  • 简介:摘要胰岛β细胞缺陷是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中心环节,包括胰岛β细胞量的下降以及胰岛素分泌异常,二者相互影响。造成细胞量减少的最直接原因是凋亡增加。涉及的具体机制众多,目前研究结果包括糖毒性、脂毒性及其协同作用,胰淀粉样多肽(isletamyloidpolypeptide,IAPP)与胰岛淀粉样变性,胰岛纤维化,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stellatecells,PSCs)致凋亡等相关方面。深入研究胰岛β细胞凋亡的发生发展机制将有助于为T2DM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胰岛&beta 细胞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生率与危害性。方法血清学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受检新生儿CMVIgM阳性率CMVIgG阳性率16%IgM抗体阳性率3.5%。患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肝脾肿大、黄疸、出血点、紫癜、脉络膜视网膜炎、胎儿生长迟缓、小头畸形等。其中以出血点、肝脾肿大和黄疸为最常见。结论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生率高。可引起多种临床表现,是造成先天性缺陷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新生儿期通过监测准确的预测远期后果,及时的随访,早期干预治疗,减轻后遗症,改善预后继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新生儿 先天性缺陷
  • 简介:摘要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s,Tregs)由多种独特的T细胞亚型组成,具有主动调控或抑制其他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Tregs通过对宿主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使荷瘤宿主内一定数量的效应性细胞功能被抑制,因此给肿瘤提供逃避免疫识别和杀伤的机会,进而促进肿瘤生长。本文就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学领域的新近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调节性T细胞 肿瘤免疫 肿瘤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集的139例血液分析仪检测异常的标本进行了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观察标本的细胞学形态。结果粒细胞系统急性白血病5例,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为急性毛细胞白血病,1例MDS;红细胞系统22例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2例为大细胞贫血;以上两个系统均经证实结果准确;有4例血小板检测有误,可能是因为部分小红细胞被当作血小板来计数而使血小板计数导致结果有偏差。结论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可靠,且诊断最简便、快捷、特异和经济实用,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液细胞形态分析 细胞形态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涂片镜检在血细胞分析中的重要性。方法对本院血液科实验室1129份血液涂片标本进行镜检分析,镜检结果与相应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129份标本中,可发现白细胞形态异常(核左移、浆中毒颗粒等),红细胞形态异常(红细胞碎片增多、红细胞缗钱状排列、球形红细胞增多、泪滴样红细胞、有核红细胞等)及可见幼稚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结论血液涂片镜检可以发现细胞形态改变及异常的细胞,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 标签: 血液涂片镜检 血细胞分析仪 血细胞形态 异常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A/B超诊断进行讨论,为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眼部恶性肿瘤,无种族、地域及性别的差异。仔细观察肿物的部位、生长方式、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与周围组织关系。选择前来我院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5?例为研究对象,5?例患者经过临床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无误诊、漏诊。在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之前,对患者给予A/B超?诊断,观察是否能够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结果本组5例均为单眼发病,女3例3只眼,男2例2只眼,年龄0.8~3.6岁,平均2.4岁,瞳孔区出现黄白色反光(“猫眼样反光”)、因视力丧失出现斜视时被家人发现引起注意而就诊。结论超声对诊断Rb为首选检查,为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推动复明计划覆盖率、珍爱及延长婴幼儿生命,为临床提供及时诊断依据。

  • 标签: 眼科 A/B超诊断 视网膜母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方法收集50例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低剂量卡培他滨的维持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为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维持治疗的手段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维持治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巨细胞动脉炎又称颞动脉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中动脉与大动脉血管炎,常累及一个或多个劲动脉分支,尤其是颞动脉,典型表现呈颞侧头痛、间歇性下颌运动障碍和视力障碍三联征,该病老年人多见,现报告我院收治1例症状不典型巨细胞动脉炎的病例讨论和诊治经过。

  • 标签: 巨细胞动脉炎 头痛 发热
  • 简介:摘要为探讨梓醇能够有效抑制小胶质细胞引起的炎症反应,本研究采用梓醇预处理原代小胶质细胞,利用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建立体外小胶质细胞活化的炎症模型,通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含量,观察梓醇对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梓醇能够明显降低活化的小胶质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和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等免疫炎性因子,而且有效的降低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本研究结果表明,梓醇可有效地抑制LPS引起的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为帕金森病的防治提供了一个崭新有效的治疗途径。

  • 标签: 梓醇 小胶质细胞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钙火花是细胞内肌浆网上一个或成簇的兰尼碱敏感性钙离子释放通道协同开放而形成的局部地一过性钙释放现象。钙火花可激活钙敏感的钾离子通道,产生自发的一过性外向电流(STOCs),从而引起平滑肌细胞舒张。低浓度咖啡因和膜电位的去极化可激发平滑肌细胞产生高频率的钙火花;这样的高频率钙火花可直接引起平滑肌细胞产生收缩。Ca2+、FK506、FKBP12.6、cGMP、cAMP及PKC等因素对钙火花的时空特征及其他特性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

  • 标签: 平滑肌细胞 钙火花 肌浆网 兰尼碱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及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外周血γ干扰素(INF-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的水平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ACS组35例,SA组28例。分别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前后外周血INF-γ、IL-2、IL-4、IL-10的浓度。比较ACS、SA患者介入治疗前后INF-γ、IL-2、IL-4、IL-10水平变化。结果①ACS组患者介入治疗前INF-γ、IL-2水平高于SA组(P<0.05);IL-4、IL-10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②ACS和SA患者介入治疗前后INF-γ、IL-2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变化值在ACS组高于SA组。而IL-4、IL-10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h的漂移与冠脉介入治疗有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Primarysignetringcellcarcinomaofbladder)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BSRCC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术前行膀胱镜检查并活检诊断为膀胱SRCC。排除膀胱外病灶。均行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术+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术后未行辅助治疗,随访6个月至1年半未见转移及复发。结论PBSRCC为膀胱腺癌的一种罕见病,临床无特异性,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确诊需靠病理组织学检查。目前主张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腹腔镜下膀胱全切术效果肯定。

  • 标签: 膀胱腺癌 印戒细胞癌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在造成大鼠脑损伤的基础上探讨制作有固定偏瘫症状大鼠模型的方法,为干细胞脑移植实验提供脑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动物模型。方法使用清洁级重200~250g的成年Wistar大鼠,每组5只,对其脑运动区本别采取针刺毁损、骚刮毁损和挖除毁损的方法,逐渐加重大鼠脑运动区皮层损伤程度,观察大鼠脑损伤后运动障碍的表现与程度。结果针刺毁损和骚刮毁损大鼠脑运动区的大鼠麻醉返浅后,脑损伤的对侧肢体有轻度运动障碍,麻醉完全清醒24小时后,运动障碍症状完全消失;挖除法毁损脑运动区大鼠麻醉返浅后,可有一过性脑损伤的对侧肢体偏瘫,但48小时之后4只毁损皮层对侧肢体肌力明显恢复,“绕圈”行为消失,另外1只的运动障碍在5天后消失;术后15天处死大鼠,大鼠脑运动区部分缺损清晰可见。结论大鼠脑损伤模型容易得到,但要制作有固定偏瘫症状的大鼠模型十分困难,这样的结果可能与大鼠对侧皮层的代偿能力、较强的小脑平衡能力及视觉代偿行为能力有关,因此要得到理想的脑损伤后有固定偏瘫症状的大鼠模型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探讨。

  • 标签: Wistar大鼠 脑损伤模型 运动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细胞通过溶酶体对细胞质中受损细胞器、错误折叠蛋白质进行降解,并重新利用细胞中的降解物质、降解胞内有害物质称之为细胞自噬,其能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在肿瘤发展与发生过程中,自噬活性改变一方面可让肿瘤细胞的耐受应激条件得到生存,另一方面自噬能减轻各种应激条件下的细胞损伤,进而可减少肿瘤发生。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胃癌最为常见,研究表明自噬基因突变与表达与胃癌发展、发生有紧密关系,本文探讨了细胞自噬与胃癌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希望能为胃癌临床预防、诊治提供思路。

  • 标签: 胃癌 细胞自噬 肿瘤 LC3 Beclin-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食管小细胞癌(smallcellcarinoma,SCC)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以及可能的组织起源。方法采用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本例小细胞癌进行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论食管SCC是食管癌的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的食管肿瘤,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特性,可能起源于食管黏膜的Kulchitsky细胞和多潜能干细胞

  • 标签: 小细胞癌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9-19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9期
  • 机构:来自伦敦大学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型检测技术,可以利用单一捐献者血液中不同细胞的组合来预测一种新型药物是否可以促进人类严重的免疫反应,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TheFASEBJournal》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在小脑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4年5月至2011年1月行核磁共振诊断小脑血管母细胞瘤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病灶位右侧小脑半球9例,左侧小脑半球6例,小脑蚯蚓部2例,1例累及小脑两侧半球。核磁共振影像上以囊性为主,囊性13例,实质性5例。大部分肿瘤有增强特点,极少数有瘤周边水肿以及占位效应。结论用核磁共振诊断小脑细胞瘤影像具有特征性,在定位以及定性方面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核磁共振 细胞瘤 小脑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