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5 个结果
  • 简介:讨论在国内高校用英语开设的跨文化交际课堂上,如何运用归因、任务引导等动机理论作为介入模式提高学生的外语课堂学习自主,创造合作的课堂氛围。文章首先探讨动机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关系,然后对特定的研究方法和介入程序进行讨论,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最后给出建议:老师在提高英语课堂质量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扮演好自身的角色。该行动研究最终的介入结果显示:采用这种不同于传统灌输式的创新教学法对于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意识、认知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等均十分有效。行动研究和动机理论应该在提高中国学生外语自主学习的外语教育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

  • 标签: 行动研究 动机理论 自主学习 外语教育 素质教育
  • 简介:加拿大立国近一百五十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主流社会对待原住民的态度也逐步发生着变化——政府的归化政策已逐渐被尊重和保护包括原住民的所有族群的多元文化政策所取代;而原住民自身也日渐觉醒并通过文学创作探寻和重新确立自己一度被抹杀或边缘化了的族群身份。与此同时,原住民文学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多元文化、民族和谐等当代进步理念在加拿大社会的全面普及。本文拟借助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从主流社会的白人文学作品和原住民自身的文学创作这两方面来探讨和阐述上述的互动社会进步。对“联邦诗人”司各特其人其作评价的变化提供了第一方面的范例。司各特创作了不少同情和赞美印第安人的诗歌,为此他长期受到普遍的赞誉;但在后殖民批评的重新审视下,其诗歌中流露的殖民主义思维却受到当代文学批评界和普通加拿大人的诟病。至于第二个方面,本文选取了两部获奖作品——印第安剧作家海威的《保留地的姐妹》和完全由因纽特人白编自导自演的第一部电影《冰原快跑人》——为例,以此揭示原住民作家在作品中体现出的维护本民族文化身份、弘扬本民族传统的努力。

  • 标签: 加拿大社会 后殖民主义批评 原住民文学 族群身份 互动性进步
  • 简介:本文旨在考察以使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跨文化交际对于语言态度的影响,着眼于中国的英语使用者如何描述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使用,从而探讨中国使用者如何看待多种英语。研究数据涉及769份问卷调查以及35个访谈,表明了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经历会从四个方面对研究对象的语言态度产生影响。首先,缺乏跨文化交际体验,会促使人迷信英语本族语使用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流的必须条件;其次,跨文化交际中使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经历能够激励研究对象去质疑本族语特性与可理解之间的必然联系;再次,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使用经历促使人去审视本族语英语与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之间的绝对相关;最后,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使用经历有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策略意识,继而成功应对英语多样化环境中的跨文化交际。这四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语言态度都折射出研究对象对于什么是可理解的英语的考虑。本文考虑了语言的可理解与(非)本族语特性之间的联系,以及跨文化交际在理解这种联系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探讨对教学的启示。

  • 标签: 本族语特性 可理解性 英语作为通用语 中国英语使用者 跨文化交际体验 语言态度
  • 简介:翻译作为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意义深远,翻译中的译意问题贯穿于翻译过程中语言的每一个层面。因缺乏符合译人语表达习惯与准确的参照系,汉译英文本易出现与目标语的偏差。本文以英语国家语料库作为目标语语料库,通过选取语言材料和事例进行分析,考察汉译英文本的可接受性问题。同时,在翻译人才的培养方面我们也应加强汉译英的社会实践活动。

  • 标签: 目标语语料库 汉译英文本 可接受性
  • 简介:网络英语学习者有其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因而学习效果与在校生亦不尽相同。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英语网络学习者的不同维度的词汇量(被动、半主动及主动)以及写作文本质量之间的关系。本文测试对象为北京某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英语专业一年级学习者(N=31)。

  • 标签: 被动词汇量 半主动词汇量 主动词汇量 写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