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探讨不同类型健康体育教学干预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同维度的影响,选择普及性较广的9种运动项目的健康体育课程,并根据其项目的特点设计了对抗合作交流类、艺术表现类、以个人形式为主的对抗类的3种类型的健康体育课程干预模式,以南开大学和天津工业大学选修健康体育课程的246名大学生为试验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对不同类型的干预模式实施前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进行测量调查。通过一个学期的健康体育课程的干预后,被试者在5项指标,如躯体性、抑郁、自卑、社会退缩、社会攻击上有显著性影响,同时发现不同的项目类型对心理健康不同维度也有不同的影响。
简介: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化开放制度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立法作保障,否则这样的制度就难以得以有效地实施。我国现行教育法律以及体育法律缺少相应的整体性与协调性的规定,需要启动对教育法律以及体育法律的整体修改,即采用包裹立法模式来确立我国的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化开设的法律制度。包裹立法模式是指为了达到一个整体的立法目的,立法机关在一个法律性文件中对散布在多个法律内的有关规定一次性地作出"打包"修改。体育法律修改的包裹模式的适用不仅能够提高立法效率,还能够保障法律体系内部的协调性。根据我国现行立法体制以及现行教育法律、体育法律存在的不协调的问题,我国采用包裹式体育与教育法律的修改模式是有必要的。从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化开放立法的角度来看,采用这种模式就要做到:我国现行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整体性修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全民健身条例》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启动整体修改;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主体在自己的立法权限范围内启动关于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化开放的地方立法的整体修改,以实现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化开放立法的合法性以及协调性,保障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化开放制度的实施及实效。
简介:我国农村体育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属性与特征,西方成熟公共产品理论对其具有重要启示价值。帕累托最优理论为创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提供了一种思路,要求在我国农民体育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与公共决策之间寻求一种均衡,并重视需求结构差异和空间布局,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合理确定中央及农村基层政府的体育事权职责与范围。但由于搭便车心理以及我国农民缺乏显示偏好及理性“经济人”假设前提,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次优供给似乎成为合理选择。林达尔均衡既是一种良好需求偏好表达机制与理想供给模式,也是一种较好政治决策途径。虽然其实现条件同样具备理想色彩,但其隐含的社会公正原则和群众参与公共决策的民主思想意义重大。而蒂布特模型的迁移偏好与“用脚投票”,启示我们重视农民工及其子女体育公共产品资源与服务的均等分享问题,同时推动发展小城镇体育,促进城乡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一体化发展。
简介: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深入地剖析和解释了我国“教体结合”模式的演变历程。结果显示,始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教体结合”模式经过60余年的酝酿发展与变迁,已经从初始的制度状态历经调试、转型和创新,初步跨入现代化发展阶段,其变迁的图景丰富地展示了“教体结合”模式在追求现代化进程中的艰难繁复;“教体结合”模式的演变深深地受国家宏观制度环境、各种政治变量及行为主体的利益行为等“制度的深层结构”影响;“教体结合”模式的历史性变迁在制度存续的正常时期和关键节点时期,都表现出较强的路径依赖特征;“教体结合”模式的演变主要以国家主导的渐进式变迁为主,实现制度创新是其未来发展路径的主要选择。
简介:以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谈法,探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结果显示:松田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紧贴合市场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要,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实习、实践环节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改革成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供并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既满足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满足了学生就业的需求,两者紧密贴合实现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