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Dixon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因、手术时机的选择及防治体会.方法自2008年5月至2012年3月在我科行直肠癌Dixon术的患者458例,其中18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出现机械性肠梗阻,经过积极保守治疗并影像学检查,其中13例接受了手术治疗.结果18例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患者,CT检查发现扩张肠管坠入盆腔12例(66.7%).13例患者再手术,手术探查明确梗阻原因,盆底腹膜裂孔疝3例,小肠坠入盆底并粘连成角9例,小肠间单业粘连1例.手术方式包括内疝复位、重新关闭腹膜裂隙3例;盆底粘连松解9例,其中1例行坏死肠管切除,1例行小肠短路手术;小肠单班粘连松解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腹腔内与切口感染各1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直肠癌Dixon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为小肠坠入盆底并粘连成角、盆底腹膜裂孔疝、腹腔单纯肠粘连,再手术时机选择极为重要,预防主要以关闭盆底腹膜以及避免肠管坠入盆底为主.

  • 标签: 直肠癌 DIXON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出现年轻化趋势。结直肠癌是为数不多的采用适当筛查方法可以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肿瘤,从而通过适宜临床干预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恶性疾病。肠镜为公认的筛查金标准,但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无法成为大规模筛查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常用及近年来新的无创实验诊断技术,介绍了各项技术在结直肠癌早诊和癌前病变筛查方面的优缺点,旨在为个人、医疗机构以及政府相关部门选择检查方法和制定筛查策略提供参考。

  • 标签: 结直肠癌 实验诊断技术 早期诊断 癌前病变 筛查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在结肠癌术后胃瘫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结肠癌术后胃瘫患者,按照是否接受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分为EN+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组及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组,以患者拔除胃管后能正常进食半流为治疗有效,探讨EN+PN组对胃瘫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结肠癌术后胃瘫的发生率为3.4%。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是否术后镇痛、造瘘及急诊手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均痊愈。两组患者胃液量均无1例需外科手术干预。EN+PN组与TPN组相比,可显著减少结肠癌术后胃瘫的恢复时间(P<0.05)[(12.8±3.8)dvs.(17.5±4.2)d]。结论EN+PN可以较快恢复患者自主胃排空能力,效果显著。

  • 标签: 术后胃瘫 结肠癌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吻合口漏是直肠前切除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尽管吻合器械及外科手术技术不断进步,但吻合口漏发生率并无显著下降。随着更多关于吻合口漏早期诊断的研究发表,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如发热、首次排粪时间、腹部CT、C-反应蛋白(CRP)水平、降钙素原(PCT)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9、其他细胞因子和生物标志物(IL-6、TNF-α、乳酸、pH值、尿新蝶呤/肌酐比率)等为外科医生评估吻合口漏发生风险提供了参考,增加了吻合口漏早期诊断的可能。尽管如此,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仍然是最终目标。对于吻合口漏的预防,术中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影技术为医生评估吻合口灌注提供了一种简单且安全的客观手段;转流性造口的应用可能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经肛管引流可以减少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引流管是否均可以明确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还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此外,对于经肛引流管留置时间,放置的位置尚未形成统一意见。目前对于吻合口漏的研究仍未采用统一的定义,相关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大,仍然期待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大型前瞻性及随机对照研究来明确直肠癌吻合口漏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措施。

  • 标签: 直肠肿瘤 前切除术 吻合口漏 早期诊断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对早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经肛门扩大全层切除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到我院治疗的早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共72例,随机将患者等分成两组,对照组选择传统手术施治,观察组选择经肛门扩大全层切除术施治,研究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用时更短,手术出血量更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合并症发生率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生存率的比较,观察组是94.44%,对照组是91.67%,两组对比相仿(P>0.05)。结论对早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经肛门扩大全层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效果佳,而且远期生存率理想,值得普及应用。

  • 标签: 经肛门扩大全层切除术 低位直肠癌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早期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9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72例早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肛门局部切除术31例(局切组),传统经腹根治术41例(根治组)。两组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采用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率采用寿命表法,生存率的比较采用Wileoxon检验。结果局切组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根治组3例出现并发症。局部复发率:局切组为6%(2/31),根治组为0(0/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处转移率:局切组为6%(2/31),根治组为2%(1/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2,P〉0.05)。局切组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和87%,而根治组分别为95%和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9,0.144,P〉0.05)。结论早期低位直肠癌选择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可以达到与传统经腹根治术一样的预后。在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早期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直肠肿瘤 外科手术 局部切除
  • 作者: 姜茜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北院  江苏  盐城  224000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效果,明确其对结肠癌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院内52名结肠癌患者,其进行治疗的时间都处在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内。运用抽签法进行分组,使病人成为两个小组,组名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病例数是26人。参照组别,以不同的护理方法对两组提供服务。对照组接受肠外营养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肠内营养。结果 观察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显著,其有利于改善病人营养状况,且能够提升病人对护理服务的认可程度,因此可以推广该种护理方法。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结肠癌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在结肠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在我院治疗结肠癌并实施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本次研究样本,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4月,样本随机入组,即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组例25,前组实施早期肠外营养干预,后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围绕患者营养指标水平进行讨论分析。结果:2组患者经不同方法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参照组(P<0.05)。结论:结肠癌术后护理中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能够较快改善患者身体机能,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结肠癌 术后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早期关怀住院模式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其对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80例符合条件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关怀住院模式。结果:实验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且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关怀住院模式能够显著改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推广和应用早期关怀住院模式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优化患者的康复过程和整体护理效果。

  • 标签: 早期关怀住院模式 结直肠癌手术患者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结肠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以结肠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共38例参与,均为2023年1月-2024年1月临床收治并完成手术治疗,入组后,选择双色球法将患者分组,一组观察组(n=19)予以常规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一组对照组(n=19)仅应用常规护理,比对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价值。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营养状态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结肠癌术后护理中融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可改善患者的术后营养状态,促进患者康复,价值显著。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结肠癌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达到全量胃肠内喂养的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2011年8月前为常规喂养组(对照组),2011年9月后为早期微量胃肠道喂养组(观察组)。对照组于生后24~72h出现肠鸣音后常规予早产儿配方奶,观察组依据《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于生后6~24h予早产儿配方奶进行早期微量胃肠内喂养,病情稳定后逐步加奶。观察两组患儿达到全量胃肠内喂养的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90例,对照组72例。观察组达到全量胃肠内喂养的时间短于对照组(17.7±3.1)天比(11.8±4.1)天,P﹤0.01,住院时间亦短于对照组(21.3±9.7)天比(26.6±10.4)天,P﹤0.05。结论早期微量胃肠内喂养能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成熟,减少喂养不耐受,缩短达到全量胃肠内喂养的时间及早产儿住院时间。

  • 标签: 早产儿 早期微量喂养 全量胃肠内喂养时间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分组对比胃肠肿瘤患者手术后早期肠梗阻与患者术后饮食情况的关系以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自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进行手术治疗的胃肠肿瘤患者中抽取 90例参与本次研究,其中术后出现早期肠梗阻的 45例为研究组,未出现早期肠梗阻的 45例患者为对照组,分组对比患者手术后难消化食物饮食情况以及对饮食知识的掌握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后早期难消化食物的进食率高于对照组,对各类饮食知识的掌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胃肠肿瘤患者手术后进食不合理是导致其术后出现早期肠梗阻的主要因素,临床护理中需要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加强对合理饮食的管理和教育,避免不合理饮食情况的发生,确保术后康复质量的提升。

  • 标签: 胃肠肿瘤 术后康复 术后早期肠梗阻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肠早期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45例胃肠早期癌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期胃癌患者12例,结肠癌患者22例,直肠癌患者11例。45例患者均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术后随诊12个月观察其疗效。另外选取同期相同例数的早期胃癌、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进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果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一次性完整剥离40例(88.9%);病理学治愈性剥离37例(82.2%);可能治愈性剥离5例(11.1%);非治愈性切除4例(8.9%);并发症出血1例(2.2%),转为外科手术,无穿孔。术后随访12个月,无复发。内镜粘膜切除术(EMR)一次性完整剥离23例(51.1%);病理学治愈性剥离15(33.3%);可能治愈性剥离11例(24.4%);非治愈性切除16例(35.6%);并发症出血8例(17.7%)、穿孔3例(6.7%),转为外科手术。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癌 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456-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肠营养干预的实施在改善重症医学科患者预后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66例我院接收的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入院时间均为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将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n=33)与实验组(给予早期胃肠营养干预,n=33),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量及蛋白摄入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胃肠营养干预的实施在改善重症医学科患者预后方面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促使患者身体正常机能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相关性 早期胃肠营养干预 重症医学科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4例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的原则将这84例患者均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的42例患者接受传统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42例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与临床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4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常规组4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78.57%;研究组42例患者的预后营养指数、血清白蛋白指标、前白蛋白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有效改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胃肠道功能,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肝胆外科手术 胃肠道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床上布带圈操用于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方法:采用随机表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医院行腹部手术后的患者共100例,将其随机等成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联合早期床上布带圈操的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单一常规的护理方法。护理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生腹胀症状的情况、肛门排气时间及不同时间点进食量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腹胀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随着时间延长进食量水平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床上布带圈操应用于腹部术后患者的护理对其胃肠功能状况的作用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水平,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行。

  • 标签: 早期布带圈操 腹部手术 胃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