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血小板平均容积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2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124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PDW、MPV、P-LCR、Plt等血小板参数分析。结果对照组的PDW、MPV、P-LCR、Plt等血小板参数与观察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显示,治疗后血小板参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血小板参数检测,可以有效进行病情鉴别,判断其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小板平均体积 大血小板比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TC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中,关于rhTPO治疗脓毒症相关性TCP成年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研究组患者接受rhTPO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重组人白细胞介素(rhIL)-11,空白对照或者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4月20日。由2位研究者按照本研究设定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提取相关临床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与R 4.1.3软件中Meta程序包,对rhTPO治疗脓毒症相关性TCP成年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rhTPO治疗脓毒症相关性TCP成年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主要结局评价指标为有效性指标包括住院病死率、治疗后第7天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输注量;安全性指标包括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文献筛选,共计14篇RCT文献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纳入1 029例脓毒症相关性TCP患者,其中研究组537例,对照组492例。针对rhTPO治疗脓毒症相关性TCP成年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结果如下。①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4%比38.8%,RR=0.84,95%CI:0.69~1.03,P=0.09)。而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第7天血小板计数显著增加(MD=28.27,95%CI:16.95~39.60,P<0.001),血小板输注量显著减少(MD=-1.35,95%CI:-1.82~-0.88,P<0.001),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减少,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比0,OR=0.08,95%CI:0.01~0.60, P=0.01)。结论对于脓毒症相关性TCP成年患者,应用rhTPO可以提升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小板输注量,减低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是不能降低患者住院病死率。

  • 标签: 脓毒症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生成素 药物疗法 Meta分析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 简介:目的探讨多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清总蛋白(TP)、叶酸(FOL)、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捐献血小板≥16次且捐献量≥29U的献血者99名(男84名、女15名)作为试验组(捐献组),随机选择首次仅捐献全血献血者100名(男86名、女14名)作为对照组(未捐献组),检测其TP、FOL、TPO水平;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按照不同捐献次数(16-50次、51-100次、≥101次)、不同捐献量(0U、29-100U、106-160U、161-271U)、不同性别分亚组讨论.结果捐献组与未捐献组之间比较TP,P=0.026;FOL,P=0.019;TPO,P=0.006,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P,男性和女性未捐献组〉捐献组(66.98〉64.63;66.66〉63.11);FOL,男性和女性捐献组〉未捐献组(6.31〉5.95,7.79〉6.94),但捐献组与未捐献组TP、FOL仍在正常参考范围之内;TPO,男性和女性未捐献组〉捐献组(55.270〉36.567,56.058〉53.551).不同捐献次数间比较:男性TP、TPO,P值分别为0.027、0.028,认为不同捐献血小板次数对男性献血者TP、TPO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认为对男性FOL的水平影响有限(P=0.498,P〉0.05);女性TP、TPO,P值分别为0.506、0.285,认为不同捐献血小板次数对女性献血者TP、TPO水平影响有限(P值均〉0.05),但对女性FOL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5).不同捐献量之间比较:男性TP、FOL,P值分别为0.066、0.490,认为不同献血量对男性献血者TP、FOL水平影响有限(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对TPO的影响有差异性(P=0.030,P〈0.05,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的TP、TPO,P值分别为0.728、0.356,认为不同献血量对女性献血者TP、TPO水平影响有限(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对女性FOL影

  • 标签: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血清总蛋白 叶酸 血小板生成素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探讨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0例ITP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比值。结果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PAIg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能较好地反映ITP的发病机制,对提高ITP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相关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阳性与性别、血型、输血次数和输注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对2,123例血小板输注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并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2123例患者中共检出血小板抗体阳性457例(21.5%),其中女性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23.2%(259/1114),明显高于男性患者;输血次数与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呈正比(P<0.01),并且血小板抗体阳性与输注效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输血等免疫因素刺激导致产生血小板同种抗体,输血次数越多,血小板同种抗体产生概率越大。为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建议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进行配合性输注。

  • 标签: 固相凝集法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输注无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与冰冻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的输注效果。方法观察临床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和冰冻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各30例患者的输注效果,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与冰冻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在止血有效率和出凝血指标(BT、PT、APTT和TT)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血小板增高数不如新鲜血小板。结论冰冻机采血小板可以用于临床上各种创伤性出血病人的急救。

  • 标签: 冰冻机采血小板 冷沉淀 新鲜机采血小板 输血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方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符合标准的持续性、慢性IT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予扶正解毒方联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治疗;对照组予中药模拟剂联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的有效率、血小板计数、血栓弹力图各参数及中医证候积分、出血评分量表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脱落1例,每组共完成14例。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4.3%,包括完全反应率42.9%、有效率21.4%,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比较两组血栓弹力图中R、K、Angle、MA、LY30、CI数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点对MA值进行自身前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M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主证、次证的积分变化,患儿紫斑出血、神疲乏力、气短、口干、便溏、自汗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后两组出血评分量表,治疗组总改善率85.7%,明显高于对照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安全性指标无明显异常。结论扶正解毒方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效,且安全性高。

  • 标签: 扶正解毒方 儿童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功能 血栓弹力图
  • 简介: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方法:将入院时出血程度为0级的ITP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血小板〈10×10^9/L,B组:血小板(10~20)×10^9/L,比较两组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和量、出血情况、输血小板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输血小板次数和量低于B组,A、B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A组输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ITP患者在无侵袭性操作的情况下,采用血小板数10×10^9/L作为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是安全的,且可减少输注血小板的输注量和不良反应。

  • 标签: ITP 预防性 血小板输注 阈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组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进行重组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比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组血小板生成素 地塞米松 原发免疫性 血小板减少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在癌症治疗领域,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副作用,其中重度血小板下降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本文旨在探讨非肽类血小板受体激动剂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其对血小板生成和功能的调控机制,以及与抗肿瘤药物的相互作用,评估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非肽类血小板受体激动 抗肿瘤药物 血小板下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4项血小板参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和贵医附院救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发病24内进行静脉抽血抗凝,测定血小板参数,其中包括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全血血小板计数,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的含量,并且选择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大血小板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全血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增大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升高是急性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观察血小板参数,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的含量的变化对于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参数 血浆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和血小板在抢救并发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出血患者24例,应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和血小板进行抢救,比较患者抢救前与抢救后3h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Plt计数。结果抢救后明显优于抢救前。结论产后出血并发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和血小板的效果良好,临床上应多加使用。

  • 标签: 新鲜冰冻血浆 冷沉淀 血小板 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来我院就诊并被确诊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都通过血液净化技术接受治疗。对照组(25例)接受常规照顾,而实验组(25例)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循证照护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的得分,以及他们的病情复发和并发症出现的概率。结果:实验组在SAS评分、SDS评分及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不但可以增强治愈成效,也能提升患者的生存品质与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概率,应当在实践中广泛推行与使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血浆置换治疗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来我院就诊并被确诊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都通过血液净化技术接受治疗。对照组(25例)接受常规照顾,而实验组(25例)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循证照护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的得分,以及他们的病情复发和并发症出现的概率。结果:实验组在SAS评分、SDS评分及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不但可以增强治愈成效,也能提升患者的生存品质与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概率,应当在实践中广泛推行与使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血浆置换治疗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生活质量
  • 简介:将81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9例溃疡面采用封闭式负压持续吸引与自体血小板凝胶外敷交替治疗;B组42例溃疡面采用常规换药,每2—3日换药一次,创面使用山莨菪碱、胰岛素及敏感的抗生素清洗后用速愈乐外敷。结果:VSD与APG交替治疗组的2周愈合率为48.71%,明显高于常规换药组的2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SD与APG交替治疗组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换药组,(P〈0.01);VSD与APG交替治疗组的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伤口的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或短于常规换药组,(P〈0.01)。结论:封闭式负压吸引与自体血小板凝胶交替治疗难治性糖尿病足效果优。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吸引 富血小板凝胶 糖尿病足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的治疗中,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人工骨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就诊的缺牙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生物膜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PRF联合人工骨粉进行治疗,探究两组药物的对缺牙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5.00%,远大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7.50%(P<0.05),观察组的感染率(7.50%)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率(27.50%)(P<0.05),总之,观察组的有效率增加,感染率下降。结论:对缺牙患者采取PRF联合人工骨粉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的牙缺损骨再生,从而促进患者的机体恢复,提高患者的食欲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人工骨粉 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
  • 简介:目的研究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fibrin,PRF)对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temcellsfromapicalpapilla,SCAP)生物学性能的作用,探讨其应用于牙髓再生治疗(regenerativeendodontictreatment,RET)、促进年轻恒牙牙根继续发育的机制。方法原代分离培养SCAP,抽取静脉血获取PRF。实验按所用PRF的体积不同分为4组:1/8PRF组、1/2PRF组、1PRF组、0PRF组(对照组)。分别收集各组PRF上清液,制备条件培养基。通过MTT法检测PRF对SCAP增殖的影响;对经不同PRF条件培养基预处理的SCAP进行成骨诱导,应用WesternBlot检测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sialophosphoprotein,DSPP)、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matrixprotein1,DMP1)、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表达水平,检测PRF对SCAP成牙本质或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在条件培养基培养3d和5d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RF均显著促进SCAP的增殖(P<0.05),3d和5d时,1/2PRF组促进SCAP增殖作用最强(P<0.05)。PRF条件培养基预处理的SCAP经成骨诱导后,高表达DSPP和DMP1(P<0.05)。结论PRF可显著促进SCAP增殖和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为PRF应用于RET奠定了生物学基础。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根尖牙乳头干细胞 牙髓再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口腔种植引导骨再生技术(GBR)与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应用在口腔外科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口腔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GBR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GBR联合PR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骨愈合速度、种植体稳定性、软组织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GBR联合PRF治疗组的骨愈合速度、种植体稳定性及软组织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GBR联合PRF治疗在口腔外科手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该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术后骨愈合速度和种植体稳定性,促进软组织愈合,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改善口腔外科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口腔种植 引导骨再生技术(GBR)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 骨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