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肺部超声监测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拔管期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6月到2022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需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儿则在围拔管期接受动态肺部监测,对照组患儿则接受非超声监测,分别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0%、78.0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00%、52.00%,拔管失败率分别为8.00%、22.00%,二次插管上机率分别为6.00%、18.00%,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动态肺部超声监测可以保证机械通气治疗时拔管的顺利进行,并确保拔管期患儿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常规护理结合体位变换在早产ARDS机械通气患儿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早产ARDS机械通气患儿40例作为本次课题研究样本,根据入院顺序号奇偶数分配原则平均分作2组,其中对照组20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治疗组20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结合体位变换干预方式,主要就其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机械通气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OI、pH值、PaO2等血气分析指标值高于对照组患儿,而PaCO2则低于对照组患儿,治疗组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30.00%,P值<0.05,比较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 常规护理结合体位变换在早产ARDS机械通气患儿中的价值得以体现,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提升氧合状态,安全高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渐进性活动联合呼吸康复对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的影响效果观察。方法:任意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50例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目标,并将其任意分成观察组(n=25)和对比组(n=25)。对比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加以早期渐进性活动联合呼吸康复训练。比照分析两组病人的住院情况和不同时间FIM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和出院时间明显段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分析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不同时间FIM评分优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分析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渐进性活动联合呼吸康复对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的具有较好的影响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接受心脏手术治疗后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实施早期快速康复综合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70例接受心脏手术治疗后使用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35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实施早期快速康复综合护理的3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对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两组术后的恢复情况,试验组好于参照组(P<0.05);观察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接受心脏手术治疗后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实施早期快速康复综合护理的效果更加理想,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出现并发症问题,从而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急性间质性肺炎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对我院在2022年1-12月收治的42例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21例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进一步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5.24%,与对照组的71.43%比较明显更高(P<0.05)。(2)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CT肺部感染好转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治疗的疗效显著,可促进临床症状缓解,临床采用价值意义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螺旋CT诊断结肠癌致机械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结肠癌致机械性肠梗阻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对其均开展腹部X线平片检查和螺旋CT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螺旋CT检查对肠梗阻诊断准确率以及肠梗阻病因诊断准确率(95.24%、95.24%)要显著高于X线检查(80.95%、11.90%),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检查对直接征象(狭窄段、侵犯周围脏器组织、狭窄处与正常段交界处改变)和间接征象(盲肠扩张、缺血性结肠炎、结肠梗阻表现)显示率要显著高于X线检查(P<0.05);患者对螺旋CT检查诊断满意度要显著高于X线检查(95.24%>57.14%),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 =16.800,P<0.05)。结论:相较于X线检查,螺旋CT可以更为有效的显示机械性肠梗阻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提高病因诊断率,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无创机械通气(NI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某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2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通过观察生理指标、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评价指标的变化,对NIV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显示,无创机械通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理指标,缓解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在降低气管插管率、死亡率及缩短住院时间方面表现出积极效果。本研究表明,无创机械通气在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为临床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机械通气危重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对预防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效果。方法:2023年1月-2023年12月间,此次研究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接收的机械通气危重患者共计50例,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而对照组出现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为36.00%,组间对比,明显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00%,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8.00%,组间对比,明显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循证护理合理应用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肠内营养补充中,能够有效避免引发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NICU 2023年1月到2024年1月收治的6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机械通气SIMV模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采取SIMV模式上加小潮气量设定进行治疗。在治疗24小时后对治疗前和治疗24h后的各项血气分析和氧合指标、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h的各项血气分析和氧合指标方面:治疗前各项血气分析和氧合指标进行对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的各项血气分析和氧合指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在并发症和死亡率方面:实验组的并发症和死亡率都低于对照组,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对新生儿呼吸衰竭进行治疗,具有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各项血气和氧合指标,可以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等,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子午流注穴位贴敷的干预在改善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收治于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ICU 36例机械通气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6例(n=16)和实验组20例(n=20)。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严重程度(AGI)、腹内压(IAP)、氧合指数(OI)。结果 治疗7天后,两组胃肠损伤的严重程度(AGI)、腹内压(IAP)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治疗7天后,两组氧合指数均小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和对照组组相比均更小(P<0.05)。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天数和对照组相比更短(P<0.05)。结论 对机械通气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用子午流注合并穴位敷贴治疗的效果较佳,可明显降低腹内压,有效改善胃肠屏障功能及相关症状,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儿童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儿镇静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PICU的护士作为调研对象,统计分析护士镇静实践量表得分和镇静评估工具应用现状。结果:虽然大多数医护人员都经过了专业的培训,但当前的镇静护理现状并不理想,除了患儿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个体差异会对镇静效果产生影响,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经验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是决定镇静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加强专业培训,统一的镇静评估标准并规范镇静药物使用。结论:儿童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儿的镇静护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通过对现状的了解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和执行镇静计划,从而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究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采取气道优化护理干预策略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录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抽签法将患者均等分为34例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34例气道优化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对比指标:①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居住时间。②肺炎发生率。③护理满意度。结果 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居住时间、肺炎发生率:实验组指标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指标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采取气道优化护理干预策略,可以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重症监护室居住时间,降低肺炎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