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丰县 2217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常规护理结合体位变换在早产ARDS机械通气患儿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早产ARDS机械通气患儿40例作为本次课题研究样本,根据入院顺序号奇偶数分配原则平均分作2组,其中对照组20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治疗组20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结合体位变换干预方式,主要就其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机械通气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OI、pH值、PaO2等血气分析指标值高于对照组患儿,而PaCO2则低于对照组患儿,治疗组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30.00%,P值<0.05,比较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 常规护理结合体位变换在早产ARDS机械通气患儿中的价值得以体现,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提升氧合状态,安全高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常规护理;体位变换;早产ARDS机械通气;价值研究
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下简称ARDS)指的是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在短期内所发生的发绀、进行性呼吸衰竭、呻吟、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是早产儿中发生比例更高,据统计,ARDS是早产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1]。通常ARDS患儿在刚出生时无明显症状,哭声正常,然后逐渐会表现出呼吸不规则或呼吸暂停等症状,实施供氧操作后也难以改善,此时应当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一般以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方式为主[2]。整个治疗过程中,由于患儿年龄的特殊性,往往需配合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提升早产ARDS机械通气患儿的疗效,确保其安全性。常规护理手段要求患儿保持仰卧体位,其通气、血流比例得以有效改善,但有可能发生气管内痰液阻塞、输液管路不畅等异常情况,严重影响患儿局部的血液循环,因此体位变换应用于早产ARDS机械通气患儿的护理当中具有重要意义[3]。基于此,本文结合我院近2年多来收治的早产ARDS机械通气患儿,分组实施常规护理与其结合体位变换干预方式,主要就其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早产ARDS机械通气患儿40例作为本次课题研究样本,根据入院顺序号奇偶数分配原则平均分作2组,其中对照组20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治疗组20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结合体位变换干预方式。纳入标准:与我国第4版《实用新生儿学》中对于ARDS的诊断标准相符合,胎龄在9个月以下,患儿家长均已清楚知悉本次研究各个细节与整个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情况的患儿,合并宫内感染性肺炎、肺出血症状的患儿,具有湿肺、吸入胎粪综合征、气漏等表现的患儿。本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胎龄处于30-37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3.93±2.75)周,男女比例13:7,出生时体质量介于1290-2610g之间,平均体质量为(1562.97±217.73)g。治疗组:胎龄处于30-37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4.14±2.81)周,男女比例14:6。出生时体质量介于1276-2637g之间,平均体质量为(1573.08±210.71)g。从以上两组患儿的胎龄、性别构成、出生时体质量等具体信息数据的对比可见,组间未呈现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较强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方式,运用德国MAOUET呼吸机,将呼吸频率、呼气末正压、吸气时间、吸气峰压、氧流量、潮气量等初始参数分别设置为35-45次/分钟、4-6cmH2O、0.35-0.45秒、15-25cmH2O、6-8L/分钟、5-8ml/kg。执行以下通气原则:控制血氧饱和、pH值、PaCO2、PaO2分别处于88%-95%、7.30-7.45、40-45mmHg、50-80mmHg之间。整个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儿的病情变化适当进行调整,持续治疗4天。
对照组20例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采取单一仰卧体位为主, 同时配合正确规范的用药指导、营养支持,严格监测生命体征、给予吸氧干预等。
治疗组20例患儿运用常规护理结合体位变换干预方式,实施办法如下:
体位变换遵照仰卧-侧卧-俯卧-仰卧的顺序,每间隔3小时对患儿体位进行1次更换,在患儿吸氧期间,观察其生命体征平稳时,可采取俯卧位,向外伸展其双上肢,将患儿头部向一侧稍偏,将下肢与躯干作俯卧位,保持2小时后向上外展其双上肢,头部转向另一侧,此时应当仔细检查各个导管是否处于脱落状态,确保其良好固定。每次为患儿进行体位变换时,应当沿支气管走向实施叩背,保持每分钟100次的频率叩背5分钟。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气分析指标
对于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采用血气分析仪(型号:美国GEM premier3000)监测与分析,主要包括氧合指数(OI)、pH值、PaCO
2、PaO2等指标。
1.3.2 安全性指标
统计两组患儿的并发症率,机械通气期间常见并发症包括皮下轻度水肿、导管脱落、压疮、痰液堵塞等。
1.4 数据处理
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并处理研究采集的数据,计量资料(血气分析指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经重复测量设计方差t值检验,计数资料(安全性指标)以例数(%)表达,经独立样本x2值检验,P值<0.05,反映比较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记录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
下表1数据可见,机械通气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值接近,P值>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OI、pH值、PaO2等血气分析指标值高于对照组患儿,而PaCO2则低于对照组患儿,P值<0.05,比较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表1:记录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S,n=20)
组别 | 时间节点 | OI | pH值 | PaCO2(mmHg) | PaO2(mmHg) |
对照组 | 机械通气前 | 217.61±42.95 | 7.24±0.13 | 65.35±7.42 | 47.42±3.23 |
机械通气后 | 236.08±52.04 | 7.27±0.25 | 60.42±6.49 | 51.17±4.41 | |
治疗组 | 机械通气前 | 217.73±40.31 | 7.23±0.12 | 65.77±7.45 | 47.57±3.73 |
机械通气后 | 274.34±54.53 | 7.49±0.28 | 54.16±6.32 | 57.76±4.95 | |
t值 | 机械通气前 | 0.0091 | 0.2528 | 0.1786 | 0.1360 |
机械通气后 | 2.2700 | 2.6211 | 3.0904 | 4.4455 | |
P值 | 机械通气前 | 0.9928 | 0.8018 | 0.8592 | 0.8926 |
机械通气后 | 0.0290 | 0.0125 | 0.0037 | 0.0001 |
2.2记录两组患儿的安全性指标
下表2数据可见,治疗组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30.00%,P值<0.05,比较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表2:记录两组患儿的安全性指标[n(%)]
组别 | 例数 | 皮下轻度水肿 | 导管脱落 | 压疮 | 痰液堵塞 | 并发症率 |
对照组 | 20 | 1(5.00) | 2(10.00) | 2(10.00) | 1(5.00) | 6(30.00) |
治疗组 | 20 | - | 1(5.00) | - | - | 1(5.00) |
x2值 | - | - | - | - | - | 4.3290 |
P值 | - | - | - | - | - | 0.0375 |
3、讨论
ARDS在早产儿中十分常见,其发病机制在于胎龄较小,肺部发育还未成熟,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干预措施极为关键[4]。机械通气治疗方式在临床主要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急救当中,同时也是早产ARDS患儿的主要治疗手段,能够较好的改善患儿的各项症状。然而仍有部分早产患儿的氧合功能、血气状况改善不佳。常规单一体位护理方式具有一定的弊端,如血液循环不畅、输液管堵塞、呼吸道不畅等,护理难度大大增加,且治疗安全性难以保障。体位变换对于机体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循环与呼吸系统,平卧位时患儿的回心血量增加,颅内压增加,肺血容量减少,不适性增加[5]。俯卧位则遵循重力原理让患儿凹陷的胸廓向下,将胸腔容量有效扩大,从而增加肺部通气量,达到改善膈肌运动方式与位置、引流分泌物,进一步促进患儿的胸部发育。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体位变换还能够改善患儿自身肺内渗出液不均衡的状况,达到舒张肺泡、促进气体与血流的有效再分布,患儿的呼吸动力学指标、肺部顺应性得以提升,更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研究结果证实,机械通气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值接近,P值>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OI、pH值、PaO2等血气分析指标值高于对照组患儿,而PaCO2则低于对照组患儿,治疗组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30.00%,P值<0.05,比较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常规护理结合体位变换在早产ARDS机械通气患儿中的价值得以体现,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提升氧合状态,安全高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谷丽彩,张晶,栗闪闪,等. 不同体位护理方案对早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机械通气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0,27(6):669-672.
[2] 孔春芝. 体位护理在早产儿机械通气护理中应用的新进展[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91):2.
[3] 圣玉风,宋曼,名颜颜. 不同体位护理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J]. 妇幼护理,2022,2(15):3457-3459.
[4] 陈玲. 体位交换护理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血气及呼吸动力学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7):121-123.
[5] 赵文慧,罗庆花,曲海新,等. 体位交换护理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血气分析的影响[J]. 贵州医药,2018,42(5):628-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