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分析整体护理预防血液透析并发症状性低血压的护理方法及其价值。方法纳入自2014年12月~2015年2月期间门诊诊治的血液透析并发症状性低血压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方法分组。对照组纳入1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纳入10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实施整体护理。对两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人均透析次数为(22.8±1.5)次,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为6.66%(40/601),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人均症状性低血压次数为(1.6±0.1)次,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整体性护理用于对血液透析并发症状性低血压的预防中有非常理想的效果,对减少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意义重大,有推广实践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常用药剂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予以所有患者均使用稳心颗粒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后效果与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显效47例(52.0%),有效40例(44.4%),无效3例(3.3%),治疗有效率为96.4%;治疗后患者LVEDd、LVEDs、LVEF与心律失常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使用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心功能,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治疗效果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社会功能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选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均为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干预组则采用综合的康复措施护理进行干预,3个月后对两组康复效果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结果研究前两组SSPI、ADL评分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后,两组SSPI、ADL评分均较前有所改善,但干预组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促进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整体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并发肺动脉高压分为2组。观察组35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对照组35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并发肺动脉高压,所有患者均给予心肺功能检查,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查炎症因子水平,对比两组患者心肺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FVC%为(76.28±23.21)、FEV1%为(58.47±23.56)、FEV1/FVC为(58.97±16.42),对照组患者FVC%为(72.06±22.43)、FEV1%为(53.39±24.35)、FEV1/FVC为(52.24±15.69),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LVEF%为(67.29±10.48)%、E/A水平为(0.87±0.42)、IL-6为(112.46±52.53)ng/L、TNF-α为(19.76±10.58)ng/L、BNP为(135.49±64.30)ng/L及CRP水平为(6.97±5.84)mg/L,均高于对照组(60.38±10.24)%、(0.56±0.37)、(72.33±23.46)ng/L、(13.16±4.87)ng/L、(58.56±30.42)ng/L、(2.74±1.3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因素相关,肺动脉高压病情越严重,炎症因子水平越高,是导致肺动脉高压形成的重要原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高血压并发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关系,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本次调查特选取2017年1—8月收治的30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以及30例高血压无脑梗死的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水平。结果经过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表明脑梗死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具有重要的联系,在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的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治疗脑梗死的过程中及时补充叶酸、维生素B6、B12可以显著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几率从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并根据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共4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奥氮平治疗,共4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7%相比于对照组的73.8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抑郁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睡眠障碍得到缓解,治愈率和安全性得到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帕罗西汀联合曲唑酮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门诊收治的94例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的患者分为2组,给予参照组患者(47例)盐酸帕罗西汀片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47例)加用盐酸曲唑酮片进行联合治疗。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10.47±2.16)分,参照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21.83±3.74)分,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患者的觉醒时间及睡眠潜伏期均明显短于参照组,觉醒次数明显少于参照组,总睡眠时间也远远长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2%(8/47),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7%(6/4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盐酸帕罗西汀片联合盐酸曲唑酮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抑郁症状,且不增加患者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针刺治疗对脑出血并发抑郁症患者NIHSS评分及HAMD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浙江省淳安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并发抑郁症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针刺组40例。对照组口服奥氮平片,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针灸治疗,总疗程为42天。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HAMD评分。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2.50%,而针刺组有效率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和HAMD评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针刺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对脑出血并发抑郁症患者疗效明显,且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简介:目的探讨音乐心理学、音乐杜会毕和精神病学在精神卫生服务中创造性地结合,通过对综合分析的理论和治疗应用的研究设计进行论证。方法音乐心理学和音乐社会学是周用桓办院模式的理论基础.“说书”是药疗、教育、工疗、娱疗新四结合治疗的灵魂的学说,在药物维持治疗的同时,对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辅以新四结合治疗(治疗组),24用为一疗程;釆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定.并与单纯药物维持治疗的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经新四结合治疗后.治疗组A有极显着的疗效(P〈0.01),对照组B也有相对的疗效(P〈0.05)。结论辅以新四结合治疗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缓解、社会功能的恢复治疗均较单纯药维持治疗更有积极的意义(治疗组的活动对整个病房的患者包括对照组起到了正向功能的引导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别嘌呤醇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至2016年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相同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基础治疗,除此外观察组还给予口服别嘌呤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肌酐、尿素氮、血压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2个月观察期间,2组均无退出或死亡病例;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尿酸、收缩压水平显著减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别嘌呤醇用于治疗慢性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疗效确切,能延缓肾功能恶化,且安全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精神分裂症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用认知行为干预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5个月及10个月时的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以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情况。结果治疗干预前,两组患者的ITAQ、PSP和PANSS各项因子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ITAQ评分、PSP评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和PANSS总分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干预后5个月和10个月,观察组患者的ITAQ评分、PSP评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和PANSS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认知行为干预疗法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8例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试验组,且两组各选入44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单药治疗,试验组给予帕罗西汀+奥氮平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时间、觉醒时间、觉醒次数、抑郁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显著,抑郁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针对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在缩短患者觉醒时间及觉醒次数同时也可降低抑郁评分,进而延长睡眠时间,减少不良反应,临床借鉴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对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物在慢性失眠症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6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1月份到2017年12月份收治。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单用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30例,联合认知行为疗法以及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较高,检验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卧床时间、睡眠效率改善情况更为理想,检验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认知行为疗法以及抗抑郁药物对慢性失眠症患者实施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且治疗效果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群组管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抽取96例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为患者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实施群组管理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SPI、SST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SPI、SS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SPI以及SST评分均明显较参照组患者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群组管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使其病症以及社会功能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