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结直肠癌患者中采用护患合作品管圈活动对减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三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40例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肿瘤三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4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患合作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与舒适度评分。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各项目舒适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中采用护患合作品管圈活动能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提升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品管圈(QCC)实施前后特殊门诊患者满意度水平及护理团队专业技能的发展。方法 自2019年1月起,我科室开展了品质管理圈(QCC)活动。本研究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分别于QCC活动启动前及启动后选取我院特殊门诊患者各100例,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接受基于QCC模式的护理干预。本研究对比了两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并对其差异进行了统计学分析。此外,本研究还通过定量和定性方法分析了QCC活动对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的影响。结果 在对特殊门诊患者进行比较分析时,观察组在满意度评分及满意率上相较对照组展现出显著优势(P<0.05)。此外,在品质管理圈(QCC)活动开展之后,特诊科的护理人员们在工作积极性、团队凝聚力、协作精神、服务观念、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沟通互动技巧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 品质管理圈(QCC)活动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可用以增进特殊门诊患者的服务满意度和提升圈员的职业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品管圈活动护理,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中采取品管圈活动护理可以提升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缩短术后康复时间,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为应用品管圈活动前,观察组患者为应用品管圈活动后,观察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情况。结果应用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活动前(P<0.05),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由活动前的72.1%提高到活动后的95.59%。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显著增加患者对医院的护理满意度,有效提高糖尿病护理管理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门诊预检分诊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升分诊效率与满意度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12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8-06月至2020-06月期间我院门诊收治的患者,其中有60例患者采取常规门诊预检分诊干预(对照组),另外60例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干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分诊准确率以及护理干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漏误诊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且其分诊准确率96.67%、护理满意度91.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78.3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门诊预检分诊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干预,不仅能有效的提高分诊准确率,缩短问诊时间,还有助于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口服靶向药物健康教育知晓率、遵医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各患者均接受口服靶向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品管圈活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口服靶向药物健康教育知晓率、遵医性、生活质量等。结果:比较健康教育知晓率,观察组完全知晓率85%高于对照组60%,大部分知晓率7.50%低于对照组20%(P0.05;观察组擅自停药率2.5%、用药剂量不正确率2.50%、用法不正确率0%、用药时间不正确率0%、漏服药物率2.50%低于对照组12.50%、15%、7.50%、7.50%、12.50%(P0.05),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均有增高,观察组更高(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疾病特点、患者遵医行为,评价品管圈活动对患者每日体重监测准确率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治疗的120例慢性心衰疾病患者,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组研究,2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品管圈活动,患者意识清楚、知情同意。比较2组慢性心衰患者的每日体重监测准确率、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以及出院时6min步行试验(six minutes walk test ,6MWT)、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慢性心衰患者的每日体重监测准确率、治疗依从率、护理满意度更高,P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品管圈对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长期卧床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6例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长期卧床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12月-2021年05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宫颈癌筛查中采用DNA倍体定量分析联合HPV E6/E7mRNA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于我院行宫颈癌筛查的3000例女性,均行DNA倍体定量分析结合HPV E6E7mRNA检测。结果:两者联合检查的阳性率为(6%,180/3000),病理活检后ClN 1级及以上为(64.44%,116/180)。结论:DNA倍体定量分析结合HPV-E6/E7mR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为患者的进一步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泌尿外科患者接受品管圈为指导的集束化护理对其拔尿管后排尿状况及尿潴留的改善作用分析。方法:纳入对象为300例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凭借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实行基础护理患者为对照组,实行品管圈为指导的集束化护理的患者为观察组。比对护理干预对其拔尿管后排尿状况及尿潴留的改善效果。结果:尿潴留发生率、诱导排尿率对比,为观察组更低,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自主排尿率对比,为观察组更高,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泌尿外科患者接受品管圈为指导的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改善其拔尿管后排尿状况,减少尿潴留发生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血管内弹簧圈栓塞与神经外科开颅夹闭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动脉瘤的疗效。方法:时间节点:2019年1月-2021年12月,筛选该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老年蛛网膜下腔动脉瘤患者作为样本,42例患者均符合研究要求,以信封盲抽签方式将患者抽取两组,对照组开展神经外科开颅夹闭治疗,观察组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开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治疗指标(IgA、IgM、IgG)无差值(P>0.05),治疗后观察组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分值改善更优,差异明显(P<0.05)。并发症结果中观察组4.76%(更低);对照组23.81%,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动脉瘤具有较强的安全性优势,可以进一步强化其治疗效果,减少对患者产生的创伤,预后良好,有助于患者恢复身体机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宫颈细胞学ASC-US分流管理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E6/E7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择在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来本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TCT检查结果为ASC-US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HR-HPVDNA分型检测与E6/E7mRNA检测,同时进行宫颈活检与阴道镜检查。对HR-HPVDNA与E6/E7mRNA检测结果的特异性与敏感度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对于CIN2+,E6/E7阳性率为52.5%,HPV阳性率为86.9%;对于CIN2-,HPVDNA检测CIN2+敏感度为87.0%,低于HPVDNA敏感度(9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特异性为67.5%,高于HPVDNA特异性(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6/E7表达与宫颈病变关系密切,HPVE6/E7mRNA检测可反映病毒的致癌能力,对细胞学检查为ASC-US患者有一定的分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下肢骨折急诊门诊分诊期间应用品管圈活动结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提升门诊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临床效果与价值。 方法 :选取 2017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本院急诊接诊的 80 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将其均分为对照组( n=40 )与试验组( n=40 )。对照组患者急诊门诊分诊期间予常规护理服务;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品管圈活动结合预见性护理干预改进护理服务。比较 2 组门诊分诊时间、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 :试验组患者平均分诊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2 组护理管理、门诊服务、分诊流程、安全保障 4 个方面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试验组患者对门诊服务满意度评分、总满意率均远远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应用品管圈活动结合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下肢骨折急诊门诊服务质量,缩短分诊时间,有利于增加患者满意度,临床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以纤维蛋白原为载体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骨质疏松性椎体松质骨及皮质骨愈合的影响变化。方法:选取清洁及健康的雌性昆明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空白组、实验组,每组各6只大鼠,正常对照组不进行额外处理;模型组与空白组则接受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干预措施;空白组大鼠体内注入2μl的慢病毒载体,该病毒携带无功能序列;实验组给予大鼠BMP-7 24μg + 纤维蛋白20μg 凝胶状混合物处理骨折部位,测定股骨的最大扭矩并检测股骨的最大载荷。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空白组、实验组股骨最大扭矩、股骨最大载荷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空白组、实验组股骨最大扭矩、股骨最大载荷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相比,实验组股骨最大扭矩、股骨最大载荷明显升高(P<0.05)。结论:以纤维蛋白原为载体复合BMP-7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性椎体松质骨及皮质骨愈合具有显著影响,这些发现为治疗绝经期骨质疏松及其相关骨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