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 要: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处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起步阶段,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養、阅读思维的养成以及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这一教育却普遍存在授课者流于形式,听课者接受内容有限的问题。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阅读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灵活设计教学环节,选择多种阅读方式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态度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到课前、课上、课后完整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简介:摘要:绘本阅读,源于二十一世纪,是一种新颖独特的阅读方式。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以课堂为切入点,组织绘本阅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目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形式。由于我国的绘本阅读起步晚,对于小学语文写话教学,没有带来什么影响,再加上学生阅读的范围比较窄,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鉴于此,本文从下面三种方式入手,有效地开展和组织绘本阅读,把其先进的思想和观念,深深地根植于写话教学中,引领学生在绘本阅读中,自发地进行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
简介: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要想方设法地通过多种渠道去培养学生,更要用新的教学理念去打动学习,拨动学习的心弦,让学生心悦诚服地去“读书”。关键词阅读方法、创新思维、兴趣、主动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特别要珍视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所形成的感悟与思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一、明确要求,加强训练,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课文是由讲读向独立阅读过渡的凭借,它与讲读课文有密切的联系。阅读课文主要是为了复习、巩固、运用在讲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和阅读方法,并通过训练转化为技能。与讲读课文的教学相比,阅读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有所提高,但理解的深度有所降低。根据阅读课文的这一点,教学时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抓住重点,自学自练,互相交流,检查指导。1、抓住重点,明确要求。当学生明确了训练目标,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就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就会主动地阅读。提出要求的作用还在于促使学生联系讲读上刚刚学到的知识,主动地用来学习新课文,锻炼阅读能力。因此,教师提出的要求必须明确,围绕重点,还要注意量和度。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课后思考为依据,因为这些题目是紧扣重点训练项目和课文的重点、难点设计的。2、自学自练,解决在阅读中的问题。学到新的知识,有了新的体会,毕竟是初步的练习运用,学生必定还有自己解决不了或者解决不好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组织交流、检查指导。在学习讲读课文的时候,学生可能对重点训练项目的印象并不太深刻,现在拿来运用,会显得比较生疏,这就要求教师加强指导,甚至需要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讲读课文的教学,明确训练重点。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展开主动阅读。兴趣是一种积极而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动机与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兴趣为先导,要加强教学环节的设计,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与强烈的阅读动机。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调动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才能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见解。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入故事、游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更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特点,向学生形象、直观地播放能够展现桂林山水秀丽风光的各种图片、图像与视频资料,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从而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优美情境中。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置身其中,感受着桂林山水风光的秀丽与优美。这比起枯燥的讲解更加富有吸引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进而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而积极地展开阅读活动。学生有了阅读的激情与动力,更能够突破文字的限制,产生更多的个性化见解。从而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教给孩子合适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可以较快地提高阅读水平,减少盲目性,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潜移默化地积累学习方法、领悟学习规律,以阅读促写作,以写作促理解,全面提高语文学习,使字、词、句、段、篇、章融为一体,做到读有作用、用有所长。1、浏览。要求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文章大概意思、主要人物,这就要求提高速度,要想提高速度就要学会浏览、跳读等技能。学生阅读时经常停顿必然影响阅读速度,这就要求老师要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逐步提高阅读的速度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2、细读。细读就不必读得太多,只要在第一步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选取出有用的或有兴趣的文段来读,逐字逐句地分析。其意义在于练习选取有用的部分,可训练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作文水平。要激发学生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就不能调动积极性,就不能深入到作者的内心深处。3、回味。即对文章进行“全面理解,综合分析”,理清文章的脉络,抓住主线,身临其境地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加以练习,最后形成对文章的最终评价。由于建立的第二步的基础上,这次的认识程度将比第一次深刻得多。然后再总结阅读心得,通过心得积累经验,逐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多读、多说、多写。1、多读。每篇课文都要先叫学生回家预习,让学生能大体知道课文讲什么。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把不太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每篇课文都会有生字,待学生自主学习后,同桌互相纠正,这样,学生的读书水平就可以大幅提高。2、多说。精读课文则是与文本的对话,要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了解。尽量多让学生说,这样老师就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文本的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每次课文都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也会逐渐有所提高。3、多写。教完生字后,要让学生描红生字,并且把难写、易错的字多写几遍。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指导书写。五、调动学生生活阅历,让学生形成独特感悟。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每一篇文章都不是文字的简单堆砌,在这些平凡的文字背后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凝聚着作者的智慧与心血,是作者基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对生活的再加工与再创造,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要想达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就需要教师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都有着丰富而多彩的心理世界与情感世界,这些差异性正是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资源。教师在上语文阅读课时,要具体到一个班,学生的情况很不一样,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要注意不要把阅读课上成讲读课,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从实际出发,适当要求学生,不能操之过急。这样,全班的每个学生既不会失去信心,也不会自满松懈,都能够情绪饱满地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自觉主动地阅读,在各自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