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智能动力观”是黄明理在《现代科学大历史观———唯物史观现代形态》(南京出版社1993年出版,以下简称《大历史观》)一书中所提出重要观点。几年来,黄明理通过理论讨论、讲学等多种形式反复提及这一观点并进一步提出了“科技动力观”,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 标签: 动力观 唯物史观 大历史观 智能 黄楠森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正>《老子》五千言,以“道法自然”哲思奠定宇宙观基础;然在其玄虚灵妙时空意识中,蕴涵着却是当下的人生精神。可以说,老子宇宙观实从人生观体悟而来,其所意构万物玄同之自然状态,正是人生精神本质显现。如果从老子语言呈示表象符号去把握其人生哲学,会出现两种牴牾之见:一种见解认为老子的人生是自然的人生,其“虚静”思想派衍出庄子学派旷放人格,构成先秦道家主体意识;另一种见解认为老子的人生是社会的人生,其世俗观念表现出愤懑、机诈与庄子超世人生别若霄壤、情志轩轾。如果我们对老子的人生哲学作艺术观照,就能发现老子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的人生是经心灵统摄、提升而达致一种境界艺术的人生。

  • 标签: 老子人生哲学 人生精神 宇宙观 主体意识 道法自然 自然状态
  • 简介:<正>中国封建社会儒学,从魏晋南北朝衰颓中发展宏大起来,隋代是一个很重要恢复和发展阶段。所以,史学界长期以来否定隋文帝对儒学发展作用,实非中肯之论。其实,处在隋代这一继往开来,承上启下历史时期隋文帝,与儒学思想有着密切关系,他在执政期间对繁荣儒学做了不少贡献。可以说,儒学在隋唐时期一改消沉局面,再度振兴于

  • 标签: 隋文帝 儒学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封建社会 隋唐时期 儒家学说
  • 简介:<正>近十多年来,出于对六、七十年代评法批儒时期那些说法纠偏,一些学者相继撰文,对荀子既法先王又法后王学说进行了再探讨。不少文章认为,荀子法先王与法后王,实际上并不是互相对立,而是通传一贯,荀子是要用后王之道去推知先王之

  • 标签: 荀子 法先王 先王之道 儒者 七十年 再探讨
  • 简介:乡饮酒礼是我国古代历史悠久一种礼制。随着儒学兴起,儒家在其中注入了尊贤敬老思想。到明清时期,统治者又赋予其宣法、教化和安定社会秩序功能,使乡饮酒礼从内容到形式出现了许多变化,内容上增加了替朝廷读律普法,告诫民众安分守己等举措,其仪式也更为简化,更适合普遍推广。乡饮酒礼对形成尊贤、敬老、礼让、守法良好社会风尚大有裨益,为明清统治者所重视和利用。但到了清朝后期,由于财政困难和社会危机加深,乡饮酒礼日益荒废而怠于举行。

  • 标签: 明清时期 乡饮酒礼 敬老 尊贤
  • 简介:与李退溪同时代韩国学者曹南冥,依据程朱等象数观念构建了独特体系结构,这使他对天道与人道问题拥有了自己见解.在天道观方面,南冥通过他10幅图解,勾勒出一幅从宇宙演化-结构一本体追寻-内在规律(包括变化运动原因、必然性、趋势)--天人关系图景,使理学天道观内涵得到充分阐示.在人道观方面,他把太极、乾道变化落实到各正性命、继善成性而立诚过程之中,较为形象地为人类伦理道德找到了本体论上依据,从而弥补了当时韩国哲学研究注重义理而忽视象数缺陷.

  • 标签: 曹南冥 李退溪 象数易学 以图释理 贯通天人
  • 简介:<正>关于孟子认识论评价问题,学术界还存在着较大分歧。对此,我们应该作深入分析,不能简单地下结论。本文想就这个问题作一尝试,以求教于学术界同志们。一、“良知”、“良能”先验论人认识是从何而来?孟子认为是人先天就具有的。他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

  • 标签: 孟子 认识论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唯理论 感性认识
  • 简介:领导美是社会美的高级形态,真善美是领导最高境界,领导艺术具有鲜明审美特征和丰富多彩审美形态.领导美学命题把美学对人研究提升到新高度,也更能体现领导学本质和目的.

  • 标签: 领导 艺术 美学
  • 简介:马克思对政治分析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政治社会学分析是在对社会整体进行把握时,分析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分析社会政治生活、政治组织和政治行为及其历史;政治人类学分析重在探寻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各民族国家历史,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去研究人们社会管理、政治行为和政治组织;政治经济学分析是对政治进行经济分析,剖析政治在总体上对生产服务作用,揭示政治与经济不可分割联系;法哲学分析是通过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从法理上探讨法产生和作用;政治伦理学分析是研究社会政治制度、政治社会道德准则、政治与道德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以及对社会制度正义性评价;阶级分析是在把生产关系、所有制同国家联系起来考察时,看到国家阶级属性,看到处于一定生产关系各社会阶级为着自身经济、政治利益而在彼此之间进行阶级斗争。由此出发,从工人阶级共产主义运动着眼,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共产主义政治设计、政治理想及其实现途径。

  • 标签: 社会政治生活 马克思 社会经济结构 共产主义运动 政治经济学分析 社会学分析
  • 简介:平等或效率——人类痛苦选择成十平等与效率在经济学中是一对基本概念。平等指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均等化;而效率则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取得劳动成果大小。效率在本质上是资源配置,效率高意味着资源有效配置。平等与效率同时也是经济学中一对基本矛盾。从人道论...

  • 标签: 提高效率 效率下降 福利制度 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 社会成员 贫富不均
  • 简介:“古代哲学”研究直接关联了西方古典学,因此,如何在中国现代语境中展开中国式古典学研究,就是中国如何研究西方古代哲学关键。在这种研究中,如何明确西方古代哲学现代意义和价值便是重中之重。换言之,西方古典学以及古代哲学如何完成中国化转型是当前哲学界热点问题。古典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具有特殊复杂性,它在中国兴起过程也并不简单。概言之,它含有现代性文化理念,却又具有保守主义文化内核,它通过对古代浪漫化修辞来反对现代话语,而在中国现代化特殊历史进程中又同具有狭隘地方性文化视野民族主义纠缠在一起。深入分析这一过程内在文化机理,就可以站在古今视野上揭示出古典学深刻现代内涵。

  • 标签: 现代语境 古典 意义 古代哲学 中国现代化 中国式
  • 简介:“微时代”一词主要是指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高度碎片化为特征新型语境,它具名来自对当今时代特征积极把握与敏锐反应。近年来,在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新技术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都在经历深刻转型。从理论上讲,新技术已经使人们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信息获取,并可以与其他地面空间里个人进行信息置换。

  • 标签: 文化逻辑 文化精神 物质 身体 机器 信息获取
  • 简介:现有文献分析表明,对我国居民个体媒介信息环境与政治参与之间关系尚缺乏系统性经验研究。本研究利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不同媒介接触频率对于政治参与影响。研究发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对城市居民政治效能感影响不同,新媒体相对而言更具有显著性;媒介使用对城市居民社区选举参与动员效果微乎其微;时事新闻使用与传播有利于提升城市居民政治参与。

  • 标签: 媒介使用 政治参与 实证研究
  • 简介:后孔子时代儒家面临思想与实践双重困境,子思承接孔子思想,创立五行说,试图解决外在之行缺乏内心之德约束问题。郭店竹简《五行》篇“形于内”是外在之行与内心之德贯通桥梁。子思对仁义礼智圣“形于内”论述,主要在仁、智、圣上用力。子思论证五行“形于内”同时,同样重视外在之“行”意义。“行”与“德”并重,体现了子思中庸思想。此后,孟子与苟子各偏于一隅,皆不得中庸。

  • 标签: 郭店竹简 《五行》 子思
  • 简介:风险是当代社会基本特征之一,它源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所引发一系列对未来不确定、未知后果和影响。这种风险本质上是人为风险,其对未来影响严重性超出了以往思想家们最大想象空间并挑战着传统伦理学观念,因而呼唤着全新理论应答。所谓风险伦理就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背景下,当代人针对自身决策行为给予未来人造成可能负面后果一种伦理应对,它是一种思考未来和考量前景道德理论。

  • 标签: 风险本质 伦理学 责任原则 科技时代 现代科学技术 想象空间
  • 简介:<正>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国家之一,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著称于世。在人类精神文明创造发展上,我们祖先曾达到了很高水平。中国古代礼,即以礼经(《周礼》、《仪礼》、《礼记》)为主礼,是指以宗法制度为核心各种社会政治制度、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和各种礼节仪式,它几乎囊括了所有社会领域,凡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等一切成文或不成文规章制度,个人伦理道德修养,人们在生活中一切行为所应遵守礼节仪式,都属于礼范畴。因此,中国古代礼,在中国社会政治、民族精神和伦理道德中,有着极为重大而独特文化意义。

  • 标签: 中国古代社会 中国文化史 宗法制度 礼记 礼经 风俗习惯
  • 简介:道德两难是中西思想传统都曾关注和思考问题。道德两难情况可以分为虚假、弱、强三类。先秦儒家创造了高明经权思想,并以之应对道德两难。如《春秋公羊传》提出了解决道德两难问题三大法则,包括权衡法与两全法。中国传统仁义冲突是“强道德两难”,是先秦儒学着重思考和巧妙应对难题。道德两难解决有时必须以当事人毁灭为代价。通过与康德伦理学、萨特存在主义伦理学以及弗莱彻境遇伦理学等初步比较,先秦儒家经权思想在对付和解决道德两难问题上独特性或优越性得以凸显。

  • 标签: 先秦儒家 道德两难 经权 仁义 冲突
  • 简介:子夏是被孔子寄予厚望并着意栽培一位得意门生.他"身通六经",并凭借深厚学养大规模设坛授徒,弟子众多且不少人后来都颇有成就,其经学传播之功在孔门弟子当中无人能出其右.子夏在注重经学传播同时,也非常重视经学研究.在这方面,他既有训释元典若干具体成果,更有研究方法上发凡起例.子夏堪称中国经学史上一位"导夫先路"的人物.

  • 标签: 子夏 “六艺” 孔子 经学史 本义 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