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魏晋时期,王肃遍注群经,他所创立经学派别,史称"王学".王学与郑(玄)学之争,表面上是经学不同见解争论,实质上具有极强政治功利色彩.就经学自身发展而言,郑学的确立是汉学终结.而王学出现,则体现了学风上重大转变,开儒玄双修之端绪.

  • 标签: 王肃 王学 经学 历史地位
  • 简介:文浅意深却足为万物之至理道家“无为”二字,如何从哲学根本之处、以贯通无碍之心,说个透彻明白?本文拟对“无为”多个层次内涵进行深入解析,尝试整理出个“无为”内涵结构。

  • 标签: “无为” “道” 老子 内涵结构 道家 万物
  • 简介:当社会治理成为门学问后,表现出了对知识依赖。在某种意义上,现代社会治理就是专业化知识应用。社会治理体系是个分工-协作体系,是通过把专业知识整合到起而形成社会治理整体效应,并在定程度上会以艺术形式出现,即达到社会治理某种理想境界。但是,人类社会处在个不停息发展过程中,社会变革也会引发社会治理变革。在社会治理变革过程中,显然会表现出对新知识渴求,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学者还是实践者,往往会耽于旧知识框架之中,即使新知识出现了,也会强行地将其纳入到旧解释框架之中。这不仅对于社会治理变革是有害,而且会把社会变革而积累起能量压制下来,并等待其总爆发。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革命就是因为社会治理压制了社会变革能量而引爆。鉴于此,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我们需要自觉知识创新,更需要社会治理去容纳和利用这些新知识。

  • 标签: 社会治理 知识 创新 全球化 后工业化
  • 简介:德治观念是中国早期国家主要观念,浸染于其中法律观念也带上了浓郁德治特色,先教后刑、"刑期于无刑"、"以伐辅德"均是这特色体现.此外,伦理观念与法律结合及对德、刑灵活运用,也是先秦法律观念重要特点,而这特色最终也影响了民族性格形成.

  • 标签: 早期国家 夏商周三代 国家观念 法律 德治
  • 简介:应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开展中西哲学比较研究邀请,国外些著名学者前来交流学术。他们从西方文化视角出发所作宏观上论述以及对中国传统哲学理解;对我们深入进行比较文化研究具有启示。本篇和下篇即是其中两位作者专为本刊撰写文稿。

  • 标签: 斯宾诺莎 《道德经》 伦理学 道家 圣人 第三种知识
  • 简介:楹联可记录悠远历史、传承灿烂文化、寄托诗意情怀,阐明万物哲理。楹联文化是璀璨华夏文化中个雅俗共赏文化品种,中国楹联文化洋洋大观,可从官场政治权谋文化透视、经济行业盛衰文化凸显、历史人物形象文化折射、自然地理风貌文化建构、事业爱情并重文化品位、远大理想抱负文化浸润、品格情操养成文化熏陶、世事友情感悟文化底蕴、游戏娱乐文字文化图景、旷世绝联智慧文化寻根十个方面管窥中国传统文化。

  • 标签: 楹联 文化 无情对
  • 简介:试论徐福思想和品德赵志坚,安克骏徐福是秦代著名方士、伟大航海家、中日友好使者。但是长期以来,他思想和品格却很少为学者们注意,这是因为有关他史料太少,所以很少有人有兴趣去发掘这难度极大课题。但是,作为个在历史上留下辉煌功业伟大人物,...

  • 标签: 徐福 阴阳五行说 长生不死 思想渊源 《史记·秦始皇本纪》 理论基础
  • 简介:<正>桐城方苞(望溪)以文名,青年补县学弟子员,游京师,安溪李光地见其文,曰:“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万斯同,浙东名家也,降齿与之交。曰:“子于古文,信有得矣,然愿子勿溺也。唐宋号为文者八人,其于道粗有明者韩愈氏而止耳,其余则资学者以爱玩而已,于世非果有益也。”(俱见《清儒学案》本传引)于是先生意求经义,又好读宋儒

  • 标签: 方苞 理学 万斯同 今文学派 周公 孔子
  • 简介:齐鲁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极为丰富社会和谐思想。就其内容而言,主要表现为:是重视社会纲纪规范作用,主张通过持守礼义法度来建构和谐社会秩序,保证社会有序运行发展;二是强调民众在社会发展中作用,主张通过实行保民爱民为政方针,来实现社会和谐运行。齐鲁文化关于社会和谐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和谐思想丰富发展史中,具有重要文化价值。

  • 标签: 齐鲁文化 社会 和谐
  • 简介:<正>博爱,即广泛平等地爱切人,它是人文精神基本内涵与规定.本文拟以体现博爱精神墨家“兼爱”说为立足点,以此同儒家“仁爱”和基督教“博爱”做分析和比较,以揭示“兼爱”说与现代社会所需要爱所存在内在统性.由此,作者认为对“兼爱”学说合理批判、挖掘、超越与转化,可以作为塑造当代文人精神传统生长点和极富原创性诠释元点.

  • 标签: “兼爱” 基督教 “仁爱” 墨家 “爱” 兼相爱
  • 简介:贫穷是历史现象和世界现象,是造成古今中外所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种种矛盾症结.从经济史到经济思想史,民富理论及其实践是很多思想家、政治家和经济学者关注个热点.战胜贫穷,致民富裕,也是当前中国重要战略,其目标在共同富裕,现在还不是现实,而是我们应该追求理想.

  • 标签: 中国 民富思想 共同富裕 贫穷 社会经济制度 分配制度
  • 简介:略论晚明南京商业周志斌明自永乐间迁都北京后,南京降为留都。尽管如此,它在全国政治、经济生活中仍享有特殊地位。南京既是明王朝在南方地区政治中心,又是江南地区经济中心,故时有“财赋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之说。商业兴衰往是个城市经济发展...

  • 标签: 明南京 民间手工业 明后期 丝织业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政治中心
  • 简介:从认识论角度看,“模型”是对客观存在“原型”事物反映,而反映本质就是在意识中用“模型”来理解和表示“原型”事物过程。“模型”在感性认识阶段表现为形象或图像,在理性认识阶段表现为数学关系或概念体系。只有将感性材料构成“模型”后,理性思维才能处理,从中获得规律性认识。“模型”需要向“原型”不断趋近。将某认识阶段“模型”绝对化容易导致独断论,而将所有“模型”等同看待会导致认识上相对主义。在以直觉为主形象和图像模型建构中,逻辑审视更为关键。而在以逻辑思维为主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建构中,直觉启发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 标签: 模型建构 认识论意义 “原型” 认识阶段 感性材料 理性思维
  • 简介:自上世纪90年代首次发现汉代镜范开始直到今天,临淄齐故城内出土大量镜范资料。伴随着田野考古工作开展,临淄齐故城作为汉代铸镜作坊个中心已经毫无争议。陈介祺作为晚清收藏大家,开镜范收藏之先河,其铜镜收藏个重要来源就是以临淄、青州为中心齐国故地。通过对陈介祺收藏铜镜及镜范资料与临淄齐故城内出土镜范资料进行比对,进一确定了这观点。而陈氏所藏铜镜及镜范中稀有种类也为临淄齐故城铸镜作坊研究也提供了新资料支持。

  • 标签: 陈介祺 齐故城 铸镜
  • 简介:“道”作为中国古代哲学重要范畴,是无形、隐秘、不可言说,它又被称作“太”,是最初泉源,万物本原,由它生成天地万物。所有这些方面都与基督教创世观有相通、相似之处,那种认为中国古代哲学缺乏本体论传统观点是值得商榷,道与创世说完全可以平等对话。

  • 标签: 本原 创世观
  • 简介:在以公害等现代型诉讼为代表存在证据偏在情形诉讼中,当事人往往因证据收集能力不足在文书特定之落实上存在显著困难。而文书特定作为申请人向法院申请文书提出命令时重要申请要件之,将进而导致文书提出命令制度适用上困难。为实现武器平等原则及发现真实,我国台湾地区立法课以文书持有人之文书特定协力义务以缓和申请人文书特定责任。应当以我国台湾地区立法为借鉴,从文书特定协力义务理论基础、适用标准以及具体程序运作方面进行体系化构建以实现其适用具体化,为其与我国民事诉讼体系契合奠定理论基础,实现其制度设置目的。

  • 标签: 文书特定协力义务 文书提出义务 证据偏在 文书
  • 简介:通过借鉴徐复观相关思想及对现代新儒家“中体西用”再理解,我们发现,中国文化发展内在机制表现为“传统反传统~形成新传统”规律,即以中国文化体(即儒家内圣之学、心性之学或曰历史常道者)为核心不断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由此促进中国文化发展。而这机制核心就是庞朴先生所发现,并为中国古人直袭用分为三”辩证思维。

  • 标签: 文化 机制 徐复观 中体西用 一分为三
  • 简介:现代环境法发展经历了两次大变化,度过了污染防治法和环境保全法两个阶段并已进入第三个阶段循环型社会法阶段。通过对三个阶段环境法对比,可以发现循环型社会法具有六个特点,即(1)注意到人类是自然组成部分,以生态文明基本理念,以环境友好为基本态度,以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价值取向:(2)以环境承载力为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二者关系基本依据和环境友好底线;(3)从生态高度看待环境。保护环境,承认环境保护优先地位;(4)以保护生态为环境保护重要任务。重视生态功能保护与恢复;(5)以环境保护为基本任务,注意运用规划、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实现环保目的;(6)按照物质闭路循环构想,促进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 标签: 环境保护 现代环境法 循环型社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