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及内容,更是体现新农村“新”的主要方面。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以破坏农村自然环境与生态资源为代价,应立足于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基础上。然而,一些农村地区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在农业生产、旅游开发中,过度的破坏环境与生态资源。对此,本文着重分析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特性,论述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意义,提出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农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自人类诞生以来,人类的所有活动与自然具有密切联系。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持续增加,对于自然环境的改造与开发活动不断增加,导致人类与自然环境出现矛盾。自新农村建设被提出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得到显著的增长,我国综合实力也明显得到提升。然而,在农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出现了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问题,各种生态资源枯竭、水污染等问题突显,对农村人们生活造成影响。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将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上升到我国战略层面上。可见,研究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意义十分重要。因此,本文提出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策略,进而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     1 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特性     1.1 相对性    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约束性、相对性。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相当于各自参考值而言的,而参考值取决于人类的选择,这个参考值会随着时空变化的发展目标而变化,因此,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针对不同的战略目标、空间、时间具有不同的理解。可见,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相对的。     1.2 均衡性    根据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这一问题,要从不同的视角去研究与认识,不应该片面的对某一个观点进行过分强调,忽视其他观点的价值与意义,应在不同观点基础上听取其中的价值,进而促进两者的协同发展。事实上,只有深入研究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特性,实现两者之间发展的均衡性,才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     1.3 约束性    农业经济过程一定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要想实现两者协调发展,需要对现有的生态环境、资源进行保护与衡量,这样农业经济发展就不应该超出生态环境所承受的范围。生态资源出现枯竭、水污染现象,大都是农业经济发展形成的,是农业经济发展已经超出生态环境所承受的范围造成的。从生态学视角来看,自然形态具有自身客观发展规律,在新农村建设中,如果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条件,会实现两者协同发展。     2 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意义     2.1 促进新农村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为我国生活、生产提供丰富的物质,自然生活是任何生产的必要条件,是任何产品的必要材料。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不能够将其看成游离于正常经济生活之外的活动,生态资源保护是存在于人们生活生产的全過程。生态环境保护是人们生产与生活中的重要环节,构建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循环生产模式,改变以往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生产污染形式,能够进一步解决农业经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推进农业经济生产良性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得以快速、健康的保障。     2.2 美化农村环境    当前,人们已经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为经济、社会、政治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能够在增强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美化环境,为农村人们提供生态环境保障。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资源,更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生存空间。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农村人们具有多方面的影响,良好的环境会使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使人们轻松、快乐的生活,消除人们压抑、沉闷的心情;良好的自然环境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污染因子,能够促进人们身体健康。同时,优美的环境是吸引投资商的主要因素,进而实现新农村构建。     2.3 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良好自然环境意味着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没受污染的土壤等,而这些是农业经济生成的必备条件。与此同时,为了协调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应避免过量使用农药及化肥,为农作物成长的绿色环境。像这种高质量、绿色的农作物产品,通常情况下,会受到人们的一致青睐,价格也会随之提升,进而提升农民经济收入。此外,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拓展草地、林地面积,改善动植物生存环境,为农村经济收入增长提供良好的契机。     3 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策略     3.1 根据生态环境评价机制构建农业经济模式    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生态规律,有效的运用自然资源,构建顺应生物链规律及不同作物生长特点系统。要了解不同农业经济生产特点与生态环境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农业产出活动,根据生态环境评价机制构建农村生产模式。改变单一农作物生产结构,根据农村土地特点进行农业区划,优化农作物生产机构形式,增强生态系统能量转化率;根据农业资源特性,构建立体结构资源开发,规避只顾生产产量忽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构建农业生态系统立体养殖模式。立体养殖模式是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立体空间充分运用,目的是构建动物、植物、微生物共存的生态系统。例如:高层种植区一般处于农用地边缘,多种植植物,会减少太阳辐射能的转换率;对于一些低种植植物,如花生、马铃薯等农作物,可以设置混种形式,进一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立体养殖模式从能量跟踪到能量流出,整个过程呈现生态经济的发展;改变单一农药防止方法,优化农作物防治结构,在农业生产中尽可能的保护生态资源与环境,借助自然生物相互之间相克规律,构建避害生物链,增强农业生态系统内部防病害能力,规避化学手段破坏生态环境。     3.2 加强各种污染源的控制    要想保护农村森林资源、水土资源、湿地资源及多样物种群,需要加大污染源的控制。推进清洁化生产。以先进的技术为依托,构建地检测与生态检测技术以及评估各种环境指标,通过环境检测,设置农业生产与经营活动,被称之为清洁化生产模式。清洁生产模式能够从源头消除农业生产对环境破坏问题,整顿农产品市场,落实禁用高残留农药规定。加强环保性饲料的运用,推行畜禽洁净化养殖发展模式;构建农业循环经济科技体系产业链,例如:秸秆等可以作为再生回收物品转变为肥料,或者燃料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减少秸秆燃烧情况,美化农村环境,进而加强各种农业生产污染源的控制。     3.3 开展农业生态信息模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在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两者的持续发展。构建农业生态信息模式,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所涉及的领域较多,每一个领域都存在农业、工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问题。因此,农业生态信息平台,应具备信息交流能力,实现城乡信息交流模式。信息交流模式是先进农业生态技术推广的基础,在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中,应加强农业信息网络的构建。加强信息平台的构建,相关部门能够大量宣传弘扬保护生活环境思想,提升社会公众生态观念与意识,进而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应立足于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基础上,不能以破坏农村自然环境与生态资源为代价。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重视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对现有的生态环境、资源进行保护与衡量,构建再生产循环生产模式,提升利益环境资源、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农业经济得以快速、健康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高振 . 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J]. 现代化农业, 2019 ( 01 ): 15-18.     [2] 马灼兰 . 刍议生态保护背景下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J]. 农家参谋, 2018 ( 23 ): 97.     [3] 陈小勇,刘毅 . 陕西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经济及农业贸易金融的耦合协同性 [J]. 贵州农业科学, 2018 , 46 ( 10 ): 156-161

  • 标签:
  • 简介: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房地产经济出现了不协调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贫富差距,从而激化了社会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所以加大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保障我国房地产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当前房地产市场的重中之重。

  • 标签: 房地产经济 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企业 社会矛盾 房地产价格 价值背离
  • 简介:税收政策在推动我国旅游产业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科学的税收政策对于旅游产业在东、中、西部地区的平衡发展,改善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环境,提升旅游产业的整体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旅游税收政策导向应着眼于改善东、中、西部地区旅游的经营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并着重解决这些领域的政策冲突与利益失衡问题。

  • 标签: 旅游产业 区域协调 税收政策
  • 简介:摘要城市的风景园林更具有服务性、可塑性以及开放性,并且其建设规模通常较大,其主要是以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比例以及城市的绿化覆盖率为准的。城市风景园林工程主要分为风景林地、居民绿化区以及公共的绿化建设等类型,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并且其建设能够有效的改善城市自然环境,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风景园林主张从城市内部开始并逐渐的向着乡村开始构建,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园林建设工作。本文作者首先分析了城市风景园林以及林业的特点,其次探讨两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几点促进两者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风景园林 城市林业 协调发展
  • 简介:一、农村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现象不容忽视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城市化基础上的工业化,就不能称其为真正的工业化。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一个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发展的过程。从世界范围看.自1820到1950年的130年间,整个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系数达O。997,呈现高度上涨的趋势。这也是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农村工业化 协调发展 发达国家经济 20世纪中叶 城市化滞后 1950年
  • 简介:一、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优机制选择区域经济,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或经济行政区划中的地区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同一个国家,由于地区间劳动力素质、资本投入、技术进步、自然资源、区位和交通条件以及其他社会性、国民性因素的差异,往往使区域间经济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地区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发展水平,成为各国所普遍面临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 标签: 区域经济 税收政策 中国 财政政策 宏观调控 财政资金
  • 简介:摘要当前阶段我国高速公路运输体系的建设正在不断的完善,但相对来说一级、二级的公路系统发展相对滞后。为此加快道路网格化建设的进程,搭建起更加便捷的城乡运输纽带就成为交通运输网络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道路运输体系与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管理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促进二者统一发展的有效举措进行了简单的探析。

  • 标签: 交通系统 集散效应 二元结构
  • 简介:经过多年的努力,广州市的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2000年开始,在全市的建筑工程中逐步实现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2006年,广州市新墙材生产量达到27.21亿块标砖,应用量达到13.76亿块标砖,新墙材应用比例达到92%(市区达到97%以上),节约土地资源2270.84亩,节约能源8.53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硫1706.4吨,利废226604吨。

  • 标签: 墙材革新 建筑节能技术 协调发展 实心粘土砖 建筑节能工作 建筑工程
  • 作者: 何红莲(崇义县城关幼儿园江西崇义341300)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
  • 创建时间:2010-04-14
  • 出处:《新华教育导刊》 2010年第4期
  • 机构: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1]本文从顺应形势、投入资金、开通网站等方面,将我园近年来在贯彻落实《纲要》精神过程中,在家园共育方面进行的一些尝试,做了回顾与思考,目的是不断探索创新家园共育有效途径,促进家园教育协调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和谐发展。  【
  • 简介: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问题,这与财税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分析了我国财税政策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范转移支付制度、调整中央和地方共享税范围与比例、适时开征财产税以及改变现行税收优惠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建议,以期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所裨益。

  • 标签: 区域经济 财税政策 协调发展
  • 简介:摘要:新能源区别于传统能源,具有可再生、储量大、污染小的优势,新能源的广泛应用,能够切实降低我国的传统能源消耗量,从而缓解我国的能源应用压力。电力系统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与能源供给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构建协同新能源发展的电网规划则是支持我国能源事业持续健康推进的重要基础。

  • 标签: 新能源 区域电网 协调发展 综合评价
  • 简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如何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服务社会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说,处理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劳动者的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应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专业结构、推进产学结合等方面探讨积极有效的策略。

  • 标签: 高职院校 专业设置 区域经济 策略
  • 简介:摘要党校作为培养党员领导干部以及理论再教育的主要阵地,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对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新形势、新常态、新环境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因此,加强党校党建工作力度,正确认识基层党校在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党校事业的发展

  • 标签: 基层党建 党校教育 发展建设
  • 简介: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是一个既关系到高职教育目标定位,又关系到中职教育未来走向的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文章在论证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广州市目前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实现课程有效衔接、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等方面对如何做好这一工作提出了相关政策举措。

  • 标签: 中职教育 高职教育 协调发展
  • 简介:我国餐饮业目前发展低迷并存在同质化竞争等问题,而影响餐饮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政策和环境。目前餐饮业在急剧变化环境下出现了“危”与“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分层次定位与协调发展,是餐饮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可行性道路。

  • 标签: 餐饮业 结构失衡 市场需求
  • 简介:本文以河北省11个市为研究单元,通过计算各市人均GDP的标准差、极差、变异系数以及各研究区域的区位商,对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 标签: 区域经济差异 协调发展 区位商
  • 简介:  摘 要: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及内容,更是体现新农村“新”的主要方面。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以破坏农村自然环境与生态资源为代价,应立足于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基础上。然而,一些农村地区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在农业生产、旅游开发中,过度的破坏环境与生态资源。对此,本文着重分析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特性,论述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意义,提出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策略。 

  • 标签:   农业经济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